整合式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加强对话,课程与课程论之间应当处于一种开放的关系之中”。依据整合的语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打通学科壁垒,将诸多学科有机整合,变“单篇教学”为“组块教学”,从课程、文体以及项目活动等不同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练习等作出整合。整合式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

一、基于“读写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中发表观点认为,统编版教材致力于“三位一体”,将课外阅读、语文写作等纳入语文教材教学之中。基于此,温教授特别推荐、强调“1+x”教学,也就是以语文教材文本为载体、为媒介的整合教学,将生活化素材、跨学科、跨界素材等纳入、融入语文教学。基于读写论相结合的课程论视角,实施语文整合式教学,就是要将语文“教材仅仅作为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所认为的,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整合教学,既要将语文教材作为定篇、样本、例文,又要将语文教材作为用件乃至于作为引子。在这里,教材只是发挥一个引导、启迪的功能。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读写课程论视角来观照,首先要进行目标定位。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话题”“語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从“语文要素”入手,运用“写橇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习作,以“习作”拉动学生“阅读”,从而整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我的植物朋友》中的“朋友记录卡”入手,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选取一种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编名片,晒名片。这样的整合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地对教材文本进行预习,并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的思考、探究。将古诗文与现代文教学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将教材文本中生动的语句、观察自己的语句等画下来,并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教材文本中的清晰的表达。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之间的比较,尤其是教学后一篇课文,要主动引导学生比较前一篇课文。通过比较,彰显教材文本的写作特色。比如优美生动的语句、字词句的画面感,等等。“写橇式”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运用单元习作、语文园地,发掘学生语文学习潜力,实现了学生“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写橇式”语文整合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语文学习落点等。从读写结合的语文整合教学视角来看,阅读应当指向写作,写作应当依靠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题为课程整合点,也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科延伸为课程整合点,还可以以语文综合实践为课程整合点,等等。通过语文课程整合,催生学生的课程整合意识。

二、基于“文体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两根主线贯穿其中的,其中语文要素是一条重要的、富有语文味的脉络线索。文本是语文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以“文体论”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就是要将同一单元中的同一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或者将不同单元中的同一类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基于“文体论”视角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建构相应的文本模块,比如寓言文体、童话文体、神话文体、诗歌文体、小说文体、文言文文体等。不同的文体应当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文体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效能。
  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去年的树》,教师就必须站在“童话文体”的视角进行整合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童话认知,因为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接触到了童话这一文体。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童话类文本一般具有以下特质:比如通常运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如具有故事特色、幻想色彩,等等。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遵守童话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充分发掘童话类文本的语言审美、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诸多功能、价值。如《去年的树》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的?鸟儿在寻找树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鸟儿与已经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会说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童话文本最为重要的写作特色——想象。在童话的想象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童话的特质,而且升华了情感,培养了童话创作、创造力。
  基于文体论的课程整合,教师还可以将同一文体的文本进行比较,抽寻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同特质。在语文整合教学中,当教师寻找文体的语体、体裁、风格引导学生深度探讨文本时,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文体之于文本写作、解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文体为指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基于“项目化”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语文整合教学,不仅可以基于读写一体化视角、文体一体化视角,而且可以基于项目化活动的视角展开。基于“项目化”视角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跨界性的特质。在语文项目化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他学科资源、生活化资源、活动性资源等引入其中。通过项目化的整合教学,培育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转化能力。项目化的语文整合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们从单元主题内容——“走近鲁迅”出发,引导学生精读鲁迅的作品以及写鲁迅的作品。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的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鲁迅先生的形象、品质等方面来学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在项目化活动中,教师要助推学生认知。比如补充《少年闰土》的节选散文《故乡》的写作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借助阅读链接中的相关的作品评介,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项目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扩充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转化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在项目化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一篇篇地教,也不是从某一篇文本的诸多方面入手,而是巧妙地选取链接点,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语文教学,也是一种结构性的语文教学。
  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是轻负高质、解放学生的有效的教学路径。整合性的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形成支撑力更强、包摄力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灵动的语文教学。整合性语文教学追求高效高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作为实现核心素养重要途径的“学习任务群”也随之进入教学实践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教师的教学目的看,教师需要借助任务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从学生的学习目的看,学生需要借助任务群解决实际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依据这些障碍结合实际的文本创设的任务情境即是真实的任务情境。真实的任务情境应是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任务情境。然而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
期刊
美籍学者罗斯·特里尔在其著作《毛泽东传》中说:“毛泽东是一位领袖、军事指挥家、共产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他的诗作才充分地表现出深刻而生动的革命精神,这是他诗作的一大特点。毛泽东的诗作散发着个性化的魅力,比如他在《念奴娇·昆仑》词作中将初稿“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通过斟酌字句更好地体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化一般为显豁,变俗言为妙语。在毛泽东的
期刊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演讲者极尽能事,巧妙布置演讲的结构,渲染演讲的语言,体现真实的情感,给人带来深邃的思想。言语之间表现出思想美、文学美的艺术感觉,同时又具有鼓动性,激发听众的思想,唤起听众的感情,扣动听众的心弦。可以说,演讲者将语言作为工具,并借助语言将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他人,他人又受到情感的感染,也体验到这种感情并获得启迪与教育。由于演讲文稿具有这样的美学特征,能够发挥思想传播、启迪教育、培
期刊
海德格尔认为在文学作品没有进入接受关系之前,只具有物质属性,它的最重要的审美性会被遮盖。所以要理解文学作品审美符号的意义,还应该深入到文学审美活动中进行创作与接受的互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是不能靠自身力量释放出来的,它需要以读者的阅读作为产生条件。換句话说,文学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通过接受方投入文学品鉴中,才能够被有效激活,文本意义才得以衍生。而接受并不是一味的赞美,文学接受活动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以爱为主题的课文不在少数,这符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爱,往往都是通过文本解读而实现的,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不同风格的文本在描述爱这一主题时,手法往往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解读课文的时候,需要选择不同的切入角度,才能契合课文的解读需要。  《散步》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从表面来看写的不过是一家人散步的
期刊
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阶段的教学指导活动开始向着人文意识、文化品位等方向靠拢。随着小学生的不断成长,其所拥有的阅读欲望、文化学习需求、人文情感开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对课堂提问进行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寻语文要素兴趣,才能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最大化。因此,教师需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鼓励学生深度思考,这样才能转化其“被动学习”的角色,觉醒其语文学习意识。一、围绕语文课程提问,明确学习方向  “提出
期刊
郑夑在所著的《板桥题画》中描述自己画竹的过程:“烟光日影露气”浮动在竹的疏枝密叶间,这是自然之竹;竹景入眼,又从自然之竹转化为眼中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眼中竹又转化为胸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胸中之竹又变为手中之竹。这一过程可理解为艺术思维发生的过程,即由客观物象到审美表象再到审美意象,最终转变为艺术形象,本不具有意义的竹子因这一系列的“象”之转变,最终成为具备意义的艺术形象。不
期刊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语言积累少,通常认为写话训练很难。其实不然。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写话激情,挖掘学生写话潜能,拓宽学生写话空间。通过循序渐进地实践训练,让学生携一份童真和一颗童心来书写自己的精彩童年。一、点燃激情,写话训练早起步  1.循序渐进,每日一句。拼音教学一结束,我在原来每天“说一句话”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用拼音来写一句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第二天,学生的写话本里就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提道:“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这样的宏观导向下,妄图两耳不闻窗外事,单凭固化的模式、老旧人物素材“堆积”出一篇文章来应付高考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我们除了要积累
期刊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主张借助学习项目提出问题和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活动·探究”单元是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缺少经验,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在实施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将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可以将学习任务单落到实处,促使“活动·探究”单元突破实施困境。许多人都提倡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