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加强对话,课程与课程论之间应当处于一种开放的关系之中”。依据整合的语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打通学科壁垒,将诸多学科有机整合,变“单篇教学”为“组块教学”,从课程、文体以及项目活动等不同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练习等作出整合。整合式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中发表观点认为,统编版教材致力于“三位一体”,将课外阅读、语文写作等纳入语文教材教学之中。基于此,温教授特别推荐、强调“1+x”教学,也就是以语文教材文本为载体、为媒介的整合教学,将生活化素材、跨学科、跨界素材等纳入、融入语文教学。基于读写论相结合的课程论视角,实施语文整合式教学,就是要将语文“教材仅仅作为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所认为的,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整合教学,既要将语文教材作为定篇、样本、例文,又要将语文教材作为用件乃至于作为引子。在这里,教材只是发挥一个引导、启迪的功能。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读写课程论视角来观照,首先要进行目标定位。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话题”“語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从“语文要素”入手,运用“写橇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习作,以“习作”拉动学生“阅读”,从而整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我的植物朋友》中的“朋友记录卡”入手,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选取一种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编名片,晒名片。这样的整合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地对教材文本进行预习,并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的思考、探究。将古诗文与现代文教学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将教材文本中生动的语句、观察自己的语句等画下来,并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教材文本中的清晰的表达。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之间的比较,尤其是教学后一篇课文,要主动引导学生比较前一篇课文。通过比较,彰显教材文本的写作特色。比如优美生动的语句、字词句的画面感,等等。“写橇式”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运用单元习作、语文园地,发掘学生语文学习潜力,实现了学生“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写橇式”语文整合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语文学习落点等。从读写结合的语文整合教学视角来看,阅读应当指向写作,写作应当依靠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题为课程整合点,也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科延伸为课程整合点,还可以以语文综合实践为课程整合点,等等。通过语文课程整合,催生学生的课程整合意识。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两根主线贯穿其中的,其中语文要素是一条重要的、富有语文味的脉络线索。文本是语文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以“文体论”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就是要将同一单元中的同一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或者将不同单元中的同一类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基于“文体论”视角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建构相应的文本模块,比如寓言文体、童话文体、神话文体、诗歌文体、小说文体、文言文文体等。不同的文体应当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文体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效能。
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去年的树》,教师就必须站在“童话文体”的视角进行整合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童话认知,因为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接触到了童话这一文体。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童话类文本一般具有以下特质:比如通常运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如具有故事特色、幻想色彩,等等。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遵守童话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充分发掘童话类文本的语言审美、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诸多功能、价值。如《去年的树》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的?鸟儿在寻找树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鸟儿与已经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会说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童话文本最为重要的写作特色——想象。在童话的想象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童话的特质,而且升华了情感,培养了童话创作、创造力。
基于文体论的课程整合,教师还可以将同一文体的文本进行比较,抽寻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同特质。在语文整合教学中,当教师寻找文体的语体、体裁、风格引导学生深度探讨文本时,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文体之于文本写作、解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文体为指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
语文整合教学,不仅可以基于读写一体化视角、文体一体化视角,而且可以基于项目化活动的视角展开。基于“项目化”视角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跨界性的特质。在语文项目化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他学科资源、生活化资源、活动性资源等引入其中。通过项目化的整合教学,培育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转化能力。项目化的语文整合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们从单元主题内容——“走近鲁迅”出发,引导学生精读鲁迅的作品以及写鲁迅的作品。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的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鲁迅先生的形象、品质等方面来学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在项目化活动中,教师要助推学生认知。比如补充《少年闰土》的节选散文《故乡》的写作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借助阅读链接中的相关的作品评介,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项目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扩充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转化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在项目化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一篇篇地教,也不是从某一篇文本的诸多方面入手,而是巧妙地选取链接点,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语文教学,也是一种结构性的语文教学。
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是轻负高质、解放学生的有效的教学路径。整合性的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形成支撑力更强、包摄力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灵动的语文教学。整合性语文教学追求高效高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语文教师。
一、基于“读写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不同场合、不同文章中发表观点认为,统编版教材致力于“三位一体”,将课外阅读、语文写作等纳入语文教材教学之中。基于此,温教授特别推荐、强调“1+x”教学,也就是以语文教材文本为载体、为媒介的整合教学,将生活化素材、跨学科、跨界素材等纳入、融入语文教学。基于读写论相结合的课程论视角,实施语文整合式教学,就是要将语文“教材仅仅作为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正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所认为的,课程视野下的语文整合教学,既要将语文教材作为定篇、样本、例文,又要将语文教材作为用件乃至于作为引子。在这里,教材只是发挥一个引导、启迪的功能。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从读写课程论视角来观照,首先要进行目标定位。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话题”“語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笔者在教学中从“语文要素”入手,运用“写橇式”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习作,以“习作”拉动学生“阅读”,从而整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我的植物朋友》中的“朋友记录卡”入手,引导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选取一种事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动物)编名片,晒名片。这样的整合式教学,能让学生主动地对教材文本进行预习,并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的思考、探究。将古诗文与现代文教学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将教材文本中生动的语句、观察自己的语句等画下来,并且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教材文本中的清晰的表达。在课程整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之间的比较,尤其是教学后一篇课文,要主动引导学生比较前一篇课文。通过比较,彰显教材文本的写作特色。比如优美生动的语句、字词句的画面感,等等。“写橇式”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运用单元习作、语文园地,发掘学生语文学习潜力,实现了学生“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写橇式”语文整合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点、语文学习落点等。从读写结合的语文整合教学视角来看,阅读应当指向写作,写作应当依靠于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主题为课程整合点,也可以以学生的语文学科延伸为课程整合点,还可以以语文综合实践为课程整合点,等等。通过语文课程整合,催生学生的课程整合意识。
二、基于“文体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以两根主线贯穿其中的,其中语文要素是一条重要的、富有语文味的脉络线索。文本是语文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以“文体论”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就是要将同一单元中的同一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或者将不同单元中的同一类文体的文章整合到一起。基于“文体论”视角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建构相应的文本模块,比如寓言文体、童话文体、神话文体、诗歌文体、小说文体、文言文文体等。不同的文体应当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文体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具效能。
比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去年的树》,教师就必须站在“童话文体”的视角进行整合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童话认知,因为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接触到了童话这一文体。童话类文本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童话类文本与儿童天性、兴趣、表达高度契合。童话类文本一般具有以下特质:比如通常运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如具有故事特色、幻想色彩,等等。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遵守童话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充分发掘童话类文本的语言审美、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诸多功能、价值。如《去年的树》是怎样运用拟人手法的?鸟儿在寻找树朋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鸟儿与已经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会说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童话文本最为重要的写作特色——想象。在童话的想象之中,学生不仅认识到了童话的特质,而且升华了情感,培养了童话创作、创造力。
基于文体论的课程整合,教师还可以将同一文体的文本进行比较,抽寻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同特质。在语文整合教学中,当教师寻找文体的语体、体裁、风格引导学生深度探讨文本时,学生就能感受、体验到文体之于文本写作、解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文体为指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偏离方向。
三、基于“项目化”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语文整合教学,不仅可以基于读写一体化视角、文体一体化视角,而且可以基于项目化活动的视角展开。基于“项目化”视角的语文整合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跨界性的特质。在语文项目化整合教学中,教师要将其他学科资源、生活化资源、活动性资源等引入其中。通过项目化的整合教学,培育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以及转化能力。项目化的语文整合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
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们从单元主题内容——“走近鲁迅”出发,引导学生精读鲁迅的作品以及写鲁迅的作品。通过这样的综合性的项目化活动,引导学生分别从鲁迅先生的形象、品质等方面来学习《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及《有的人》。在项目化活动中,教师要助推学生认知。比如补充《少年闰土》的节选散文《故乡》的写作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比如借助阅读链接中的相关的作品评介,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收集关于鲁迅的资料,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项目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扩充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转化能力。通过项目化的活动,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在项目化语文整合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一篇篇地教,也不是从某一篇文本的诸多方面入手,而是巧妙地选取链接点,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语文教学,也是一种结构性的语文教学。
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是轻负高质、解放学生的有效的教学路径。整合性的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整合性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形成支撑力更强、包摄力更大、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灵动的语文教学。整合性语文教学追求高效高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