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出台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公办高校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不平衡,在此不利情况下,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发展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立足特色,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特色;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3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等教育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解决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民办教育促进法》本身存在滞后性的特点,且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甚至在某些方面采取了原则规定和回避矛盾的规定。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如何落实,怎样操作?法律没有具体的条文的支持,对民办高等学校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教师编制与教师培训、学生助学贷款、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没有落到实处。面对与公办高校同样的招生压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供给压力,没有资金支持和政府投入的民办高等学校怎样改变在高等教育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应该准确定位,立足特色,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取得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高校连年扩招生源急剧下降的激烈竞争态势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规则。为此,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格局中确立自身地位,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应用型本科”的主要特点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公办高校的强势下取得一席之地的位置,主动和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发展模式,于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运产生。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不应该走前人走过的路,应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路,在不断探索中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在探索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特色上另辟蹊径,争取自己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探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首创的“第三学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环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原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2003年取消署假,将每学年两个学期理论学期改为三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每年的6-8月独立设置为一个社会实践学期,学生到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以专业实习岗位为基础的实践学习,称“第三学期”。在第三学期,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主动联合企业共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实际工作岗位,学生从事的是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观察和体验,这是第三学期的标志性特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改革工作,努力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与明天在社会的生存方式保持一致,这是第三学期创立的宗旨。第三学期教学带动了就业,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新生的职业前瞻教育为学生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目标。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就是开展轰轰烈烈的职业前瞻教育,有毕业学长的就业前景分析、有企业老板的专业前景分析、有为期两周的专业岗位实习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以及需要的专业技能,为盲目入学的新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三)政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立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在这三者关系中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导向,高校负责提供科研成果和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提出人才需求和实验场所。高校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方案的制定和培养工作中来,甚至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负责人才培养的考核和把关。高校负责根据政府提供的优势资源和政策,与企业实现最佳的融合与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些办学特色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实现从高职专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过度。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如果说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需要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来保障。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
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首先,很难吸引优秀教师进入,师资流失也非常严重。因为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与发展受到限制,如薪资水平、社会保障、失业保险、退休基金等等。其次,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缺乏学术氛围,教师难以申请学术研究项目且进修情况不佳,阻碍了教师的提升空间。再次,现在的民办学校对教师实行的是择优录用的聘任制。虽然,学校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择优汰劣,使学校始终保持最佳的师资配置,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频繁更换,对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的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特色建设的需要,着眼未来发展趋势,推进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要善于吸引与提升现有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要善于利用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一线专业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等业务素质,更要积极吸引所办专业领域内的名师名家。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施“双高素质工程”,引进专业带头人
所谓“双高素质工程”,是指积极引进本校所办或拟办专业所需的各类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办高校退休、在其专业领域内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来校工作。通过实施“双高素质工程”可以改善师资结构,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形成具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师资格局。
2、通过实施“保险基金双渠道”来源,稳定师资队伍
未来高校的竞争是实力与特色的竞争,但最终必须是师资力量的竞争。确保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权益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践经验,明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职工按照事业单位的标准和费率缴纳社会保险,以实现同工同酬和同一行业职工的公正待遇,可以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单列出来,在教职工和学校交纳费用的基础上,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从而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权益,稳定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政府应该积极作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落到实处,保障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与公办高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3、通过实施“培训与交流双途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根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采取校内外、国内外双途径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根据各学科群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校院两级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管理能力培训、技能培训、科研培训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结合个人科学素养、创新素质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建立有针对性培训方案。鼓励和支持各学科群、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发展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支持各类开拓视野,活跃学术气氛的国际学术和交流活动,设立教师国际研修基金,有计划资助中青年后备骨干人才开展为期一年的出国研修、合作科研。
打造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特色,统筹配置教师资源,激活教师队伍,加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高、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永利,庞道晶.关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28-29.
[2]金忠明,尹晖.当前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9,(7):19-22.
[3]潘愚元,姚加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06,(8):4-7.
[4]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兰州大学学报,2004,(3):133-136.
关键词:特色;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3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等教育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解决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民办教育促进法》本身存在滞后性的特点,且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甚至在某些方面采取了原则规定和回避矛盾的规定。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是如何落实,怎样操作?法律没有具体的条文的支持,对民办高等学校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教师编制与教师培训、学生助学贷款、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没有落到实处。面对与公办高校同样的招生压力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供给压力,没有资金支持和政府投入的民办高等学校怎样改变在高等教育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应该准确定位,立足特色,建立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取得可持续发展。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高校连年扩招生源急剧下降的激烈竞争态势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规则。为此,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格局中确立自身地位,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寻求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应用型本科”的主要特点是满足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在公办高校的强势下取得一席之地的位置,主动和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发展模式,于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运产生。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不应该走前人走过的路,应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路,在不断探索中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在探索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在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特色上另辟蹊径,争取自己的更大的发展空间。下面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探索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一)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首创的“第三学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环境。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原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在2003年取消署假,将每学年两个学期理论学期改为三个学期,第一、二学期以理论教学为主,每年的6-8月独立设置为一个社会实践学期,学生到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以专业实习岗位为基础的实践学习,称“第三学期”。在第三学期,学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主动联合企业共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实际工作岗位,学生从事的是实际工作而不仅仅是观察和体验,这是第三学期的标志性特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改革工作,努力创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与明天在社会的生存方式保持一致,这是第三学期创立的宗旨。第三学期教学带动了就业,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新生的职业前瞻教育为学生明确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目标。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就是开展轰轰烈烈的职业前瞻教育,有毕业学长的就业前景分析、有企业老板的专业前景分析、有为期两周的专业岗位实习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以及需要的专业技能,为盲目入学的新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三)政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办学模式为地方经济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建立学校、政府、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政府在这三者关系中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导向,高校负责提供科研成果和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企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提出人才需求和实验场所。高校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方案的制定和培养工作中来,甚至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负责人才培养的考核和把关。高校负责根据政府提供的优势资源和政策,与企业实现最佳的融合与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些办学特色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这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实现从高职专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过度。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如果说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那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需要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来保障。
(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面临的问题
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首先,很难吸引优秀教师进入,师资流失也非常严重。因为教师各方面的待遇与发展受到限制,如薪资水平、社会保障、失业保险、退休基金等等。其次,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缺乏学术氛围,教师难以申请学术研究项目且进修情况不佳,阻碍了教师的提升空间。再次,现在的民办学校对教师实行的是择优录用的聘任制。虽然,学校教师的流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择优汰劣,使学校始终保持最佳的师资配置,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的频繁更换,对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的成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围绕特色建设的需要,着眼未来发展趋势,推进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要善于吸引与提升现有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要善于利用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一线专业人员优化教师队伍等业务素质,更要积极吸引所办专业领域内的名师名家。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施“双高素质工程”,引进专业带头人
所谓“双高素质工程”,是指积极引进本校所办或拟办专业所需的各类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办高校退休、在其专业领域内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学者来校工作。通过实施“双高素质工程”可以改善师资结构,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竞争力的同时,也可以带动科研,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形成具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师资格局。
2、通过实施“保险基金双渠道”来源,稳定师资队伍
未来高校的竞争是实力与特色的竞争,但最终必须是师资力量的竞争。确保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权益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践经验,明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职工按照事业单位的标准和费率缴纳社会保险,以实现同工同酬和同一行业职工的公正待遇,可以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单列出来,在教职工和学校交纳费用的基础上,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从而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权益,稳定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政府应该积极作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落到实处,保障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与公办高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3、通过实施“培训与交流双途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根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采取校内外、国内外双途径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根据各学科群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校院两级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管理能力培训、技能培训、科研培训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结合个人科学素养、创新素质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建立有针对性培训方案。鼓励和支持各学科群、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发展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支持各类开拓视野,活跃学术气氛的国际学术和交流活动,设立教师国际研修基金,有计划资助中青年后备骨干人才开展为期一年的出国研修、合作科研。
打造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特色,统筹配置教师资源,激活教师队伍,加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高、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谢永利,庞道晶.关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28-29.
[2]金忠明,尹晖.当前我国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2009,(7):19-22.
[3]潘愚元,姚加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06,(8):4-7.
[4]高伟云.质量特色创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J].兰州大学学报,2004,(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