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界也开始重视起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育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及品质的实际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怎样合理开展数学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个性品质 教育培养  完善的人格中包含了不同的方面,良好个性品质就蕴含在其中,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人格真实状态,因此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IT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校园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此,要求高校相关部门应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智慧校园发展思路,最终建设一个符合学校自身需求和发展的智慧校园,为教职工营造一个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正在逐步形成,这必将对社会文
期刊
一、文物保护的现状    1、文物流失严重  一是群众对文物认识不清。由于大多数的人群对文物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在我国一些早年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几乎或多或少都有文物,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哪些应该归为文物,无意识地破坏,导致文物毁灭。二是安全防范系统不到位,使非法交易诱发的盗掘古墓葬、盗窃等活动屡禁不止,造成无数文物被破坏和肢解,各类文物流失海外或被个人非法占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约有50%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艺理论从形成走向发展的一个时代转折是在魏晋南北朝。“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今带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跟以前“助人伦,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观有所区别,文艺开始从理论向感性转化,此时期品人、品诗文的理论陆续出现,如曹丕的《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等等。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就是产生在“魏晋风度”这样一个时代,第一次对绘画品评提出了气韵标准。  曹丕的《论文
摘 要: 数学学习离不开动手探索实践,这就要求高中生学习群体能动、深度地参加,深度参与学习实践、深入反思实践过程。教者要为高中学生群体搭建探究操作、体味回顾的活动空间,切实提高高中生包括探究技能在内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究实践 反思整改 教学效能  课堂教学,为高中生探析数学提供了“舞台”,为高中生体味探究过程创造了“条件”。学生主体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探究实践、归纳推理、体味反思、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设置问题 课堂内容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诱导学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如何诱导学生逐渐理解重点、难点直至掌握,对于教师来说,怎样设置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播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
摘 要: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网络在高校内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网络因其高效快捷、实时互动、信息量大等特征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网络对高校有利有弊,我们应一分为二来对待网络给高校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高校;影响;对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师生求知、娱乐和交流的同时,也会给师生的思想、道德、身体、以及高校管理等方面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认真审视网络并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