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59-01
白血病患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鞘内注射,但是这种损伤性的操作往往给家长以及患儿带来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恐惧,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1]。疼痛和疾病还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和情感的成长,主要表现为行为失控、愤怒及害怕,与此同时,疼痛有时还会加重患儿害怕治疗的心里阴影,也给治愈儿童的未来造成了人格结构与行为的不好影响。因此,对要实施鞘内注射治疗的白血病儿童患者采取较为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患儿疼痛,这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对32例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干预的作用,资料性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检查已经确诊为白血病并要进行鞘内注射的患儿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为8.3岁,在诱导缓解性治疗中一共实施了鞘内注射计153例次,按照鞘内注射例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共l6例(78例次),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21±2.23)岁,其中;对照组16例(75例次),男性l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33±2.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先在治疗室中进行鞘内注射,结束后搬回到病房,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干预组除了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还要在操作前、中、后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1.2.2.1环境的干预
将治疗室布置成一个温馨宜人的地方,在墙壁上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已做处理的塑料卡通图案,挂上一些色彩鲜艳并且图文并茂的有关鞘内注射的知识宣传画。保持空气清新和温度、湿度适宜,利用窗帘让室内的光线柔和,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打造舒适的感觉。
1.2.2.2操作前护理
护理人员先要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与患儿交流,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多鼓患者胸痛及腰背部疼痛渐缓解,腹肌及臀部肌肉仍较紧张,乏力明显,可安静卧床。体温渐升至37.9度,后逐渐有汗出,体温渐降。12小时后腹肌及臀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消失,乏力明显。24小时后乏力及肌肉紧张症状才缓解。
2讨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产品。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配合化疗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化疗联合G—CSF主要机制为:G-csF能使处于静止期的白血病细胞动员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提高对化疗的敏感性;缩短化疗后的粒缺期;G-csF能有效增强小剂量阿糖胞苷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2]。其h~CAG方案因其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较易耐受,多用于低增生性、MDS转化或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及高危MDS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①肌肉骨骼系统:骨痛、腰痛、胸痛及肌肉酸痛;②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氨酶升高等;③其他:发热、乏力、头痛,失眠,极少数会出现白细胞瘀滞而诱发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反应等[3]。其中出现骨痛、肌肉疼痛的患者,多出现于大剂量静脉用药或用药后白细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的患者,一般均为轻度至中度,不需做特殊处理。或应用非麻醉类镇痛剂适当处理均可缓解。本例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骨痛及肌肉疼痛,同时伴腹肌及臀部肌肉紧张,致患者烦躁不安,实属罕见。通过本例患者的抢救,我们的体会是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药指征应严格掌握;尽可能不静脉用药;需静脉用药时滴速不宜过快,每次至少l小时以上;首次用药最好在住院时,用药时及用药后密切观察,门诊用药要留观、随访,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继芳.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79-80.
[2] 刘晓玲,郭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精神失常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423-1424.
[3] 邸雅南,彭得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急性肾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5):357.
白血病患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鞘内注射,但是这种损伤性的操作往往给家长以及患儿带来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恐惧,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病情加重[1]。疼痛和疾病还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和情感的成长,主要表现为行为失控、愤怒及害怕,与此同时,疼痛有时还会加重患儿害怕治疗的心里阴影,也给治愈儿童的未来造成了人格结构与行为的不好影响。因此,对要实施鞘内注射治疗的白血病儿童患者采取较为积极护理干预措施,来减轻患儿疼痛,这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对32例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护理干预的作用,资料性回顾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检查已经确诊为白血病并要进行鞘内注射的患儿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在2~13岁,平均年龄为8.3岁,在诱导缓解性治疗中一共实施了鞘内注射计153例次,按照鞘内注射例次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共l6例(78例次),男性1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21±2.23)岁,其中;对照组16例(75例次),男性l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8.33±2.2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的比较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先在治疗室中进行鞘内注射,结束后搬回到病房,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
1.2.2干预组除了在传统方法基础上,还要在操作前、中、后对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
1.2.2.1环境的干预
将治疗室布置成一个温馨宜人的地方,在墙壁上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已做处理的塑料卡通图案,挂上一些色彩鲜艳并且图文并茂的有关鞘内注射的知识宣传画。保持空气清新和温度、湿度适宜,利用窗帘让室内的光线柔和,播放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打造舒适的感觉。
1.2.2.2操作前护理
护理人员先要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多与患儿交流,主动关心和体贴患儿,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获得安全感与信任感。多鼓患者胸痛及腰背部疼痛渐缓解,腹肌及臀部肌肉仍较紧张,乏力明显,可安静卧床。体温渐升至37.9度,后逐渐有汗出,体温渐降。12小时后腹肌及臀部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消失,乏力明显。24小时后乏力及肌肉紧张症状才缓解。
2讨论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产品。近年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配合化疗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化疗联合G—CSF主要机制为:G-csF能使处于静止期的白血病细胞动员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提高对化疗的敏感性;缩短化疗后的粒缺期;G-csF能有效增强小剂量阿糖胞苷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凋亡及分化作用[2]。其h~CAG方案因其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较易耐受,多用于低增生性、MDS转化或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及高危MDS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①肌肉骨骼系统:骨痛、腰痛、胸痛及肌肉酸痛;②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转氨酶升高等;③其他:发热、乏力、头痛,失眠,极少数会出现白细胞瘀滞而诱发休克、间质性肺炎、急性肺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过敏反应等[3]。其中出现骨痛、肌肉疼痛的患者,多出现于大剂量静脉用药或用药后白细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的患者,一般均为轻度至中度,不需做特殊处理。或应用非麻醉类镇痛剂适当处理均可缓解。本例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骨痛及肌肉疼痛,同时伴腹肌及臀部肌肉紧张,致患者烦躁不安,实属罕见。通过本例患者的抢救,我们的体会是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用药指征应严格掌握;尽可能不静脉用药;需静脉用药时滴速不宜过快,每次至少l小时以上;首次用药最好在住院时,用药时及用药后密切观察,门诊用药要留观、随访,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继芳.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0):79-80.
[2] 刘晓玲,郭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致精神失常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423-1424.
[3] 邸雅南,彭得銀.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急性肾衰竭[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