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放鱼 〔唐〕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李群玉诗集》) 【品读】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才在诗人辈出的唐朝也是备受赞誉的,唐宣宗称赞他的诗“异常高雅”。大诗人杜牧因为钦佩李群玉的才华,劝他参加科举,结果他没有考上,从此便不再考试。后来,他因丞相推荐、皇帝赏识而做官,但是个性忠直,不适应官场,三年后主动辞官。死后被朝廷追赐进士及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鱼
〔唐〕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李群玉诗集》)
【品读】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才在诗人辈出的唐朝也是备受赞誉的,唐宣宗称赞他的诗“异常高雅”。大诗人杜牧因为钦佩李群玉的才华,劝他参加科举,结果他没有考上,从此便不再考试。后来,他因丞相推荐、皇帝赏识而做官,但是个性忠直,不适应官场,三年后主动辞官。死后被朝廷追赐进士及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态。
江湖漫游,看似自由,实则险象环生。香饵诱人,然而铦钩锋利,贪欲足以致命。不管哪一种生命,保护自己都是本能,有人依靠他人,有人凭借自己。显然凭自己的本事以保安全是更根本的方法。鱼不可能放弃香饵,然而如果上升到龙的世界里,香饵不再具有诱惑力,也就不再存在这样的危险。这是李群玉的精英意识,他不愿在泥沙俱下里满足欲望,他要更广大的自由。
不过鱼不一定会赞同,人也是如此,有人就是愿意为了眼前的诱惑铤而走险。对于超出自己认知以外的危机,人们往往难以想象,甚至因此否认它存在的可能性。承认有更高更远更大的世界,本身就是对自我的批判,需要眼界、宽容和勇气,社会也才会因此前进。(张瑞利)
其他文献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文选》) 【品读】 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体诗,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南朝梁时萧统收录入《文选》中。所谓“古诗”,是南朝人对于更早时期的古代诗歌的统称,昭明太子萧统从中挑选出了十九首。这组诗的作者佚名,可能是东汉末年的文人创作。自从进入《文选》,“古诗
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a,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b,言忠信。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c,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 目d,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仪礼·士相见礼》) 注释: a 大人:这里指卿大夫。 b 居官者:士以下的官吏。 c 抱:即衣服的交领以下、腰带以上的部位。 d 游目:目光游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昔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武丁有雊雉升鼎之异a,身享百年之寿;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报;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b,星为徙三舍。由是观之,则莫善于以德义精诚报塞之矣c。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参军集》) 【品读】 鲍照,字明远,东海(约在今江苏境内)人,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南朝宋时,他曾经担任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等,又因为他晚年任职临海王的参军,后世称为“鲍参军”,把他的诗文编集为《鲍参军集》。他的作品对唐诗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称赞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孔子曾对他予以好评,终因不为其所用,而愤然谓“卫灵公之无道”。客观地说,卫灵公算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更可贵的是他允许臣民追求或表达自己的梦想。不过,在卫国率先实现梦想的,却是一个叫弥子瑕的外国人。 弥子瑕原是晋国贵族,在晋国做过大夫,后来到了卫国,当上卫国的将军。当然,弥子瑕之所以在卫国成就自己的梦想,除了自身条件之外,关键在于卫灵公的恩宠与器重。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a。绍为高橹b,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c,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d。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e,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 国人传统的精神光谱之颜色,还是相当美好而全面的,譬如忠勇仁孝、礼义智信等等,得其一也,“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不朽!然则精神是需要住所的,没有住所,即无依归,还谈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更不得垂万世,此所谓信仰之庇力。《水浒传》六十三回中,大刀关胜的行止,是最具代表性的“失其所”之例,云长泉下有知,怕是要捋须叹息! 【一】 有副流传极广的对联,是
公子曰a:“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b。非宣帝之雄谋妙 算c,其孰能当斯劲敌乎?” 先生曰d:“宣帝起自书生,参赞帝业,济时定难,克清王道,文武之略,实有可称。然多仗阴谋,不由仁义,猜忍诡状,盈诸襟抱。至如示谬言于李胜e,委鞠狱于何晏f,愧心负理,岂君子之所为!以此伪情,行之万物,若使力均势敌,俱会中原,以仲达之奸谋,当孔明之节制,恐非俦也。”(《帝王略论》) 注释: a公子:指李世民,此
中国传统思想精粹解读系列之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a。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b。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