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童谣,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朗朗上口的韵律使人易学难忘,“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儿头儿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儿头;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有多少绚烂的童年回忆,就有多少童谣与之相匹配。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口中的绿色童谣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变了味的古诗、儿歌。近日,有几位家长给杂志社寄来了这样一封信——
尊敬的雷锋杂志社领导:
前日听到一个小学生边走边唱儿歌,“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拉了弦我就跑,轰!学校没有了。”
我听后吓了一跳,学生敢炸学校!对学校一点感情也没有?惊吓之余,我急忙与其他孩子家长说。孩子家长的回答也让我吃惊不小:“你不知道,现在都这么唱,小孩子唱着玩不要紧,没什么。”我不信,找了数个家长和同学问了问,直接惊掉了下巴!好多学校的小学生都会唱。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何时开始我们的好儿歌被代替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这种替代没引起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呢?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既然发现儿歌这块阵地被歪歌占领了,我们就应该反击,创作更多更好、易学易唱、生动活泼的新儿歌,让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欢乐,快乐地成长为祖国、社会和家庭需要的人才。
雷锋精神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学习,而在实践中孩子们的兴趣并不算高,我们想这与传播方式与方法也有相当的关系,如果创作一些有关雷锋的童谣,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唱童谣、学精神,从而帮孩子们远离灰色童谣,是不是更好呢?
希望这件事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媒体的重视,也期待包含雷锋精神元素的新童谣早些与孩子们见面。
家长:
王健 吴宝泉 张世金
就这个现象,雷锋杂志社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发现这种变味儿儿歌还真不少,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大部分学生听过,并且争相学唱过。这种儿歌大体上有几种类型:一是歪唱“顺口溜”,像“炸学校”之类;二是歪唱名言古诗,如,“床前明月光,你是地上霜”;三是改唱明星民歌,如,《野狼 Disco》。对于这种现象,一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要坚决抵制,同时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孩子天生就对搞笑的文字感兴趣,再加上朗朗上口的韵律,被孩子喜欢也没什么,而且变味儿童谣也没多大副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灰色童谣确实毫无用处。
童谣是孩子成长期中重要的教育形式,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滋养心灵的作用。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学校在教学中,绿色童谣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教材。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大胆地把童谣作为综合实践课来上,把童谣作为寓思想性、语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品德教育课程来探讨,发挥童谣传播快而广的特点,加大健康童谣、绿色童谣的推广,来驱逐灰色童谣蔓延。
雷锋杂志社在雷锋学校的采访中发现,吉林通化雷锋小学的做法就特别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该学校德育主任介绍,他们学校的孩子或多或少也传唱过那些变味童谣,学校虽重视但不打压,以正面引导为主。从准备创建雷锋学校开始,学校里的雷锋元素不断增加,就包含了一些正能量的童谣,比如:“车上坐着大哥哥,看我上车忙让座。我学哥哥有礼貌,让给白发老婆婆。”“北风吹,雪花飘,落满村头小石桥,我挥扫帚扫干净,来往行人摔不到。”“上课铃声音乐响,我们快跑进课堂。来到楼梯不拥挤,你先我后不慌忙。不争不抢走得快,安全迅速到课堂。”……孩子们唱多了,渐渐爱上了这些童谣,自然也就无暇那些灰色童谣了。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灰色童谣之所以能够乘虚而入,恰恰反应出优秀童谣的稀缺。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旧时的童谣已经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有一定差距,就连很多好的儿歌也早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一方面,儿童迫切需要贴近他们快速成长心灵的解渴童谣;另一方面,又没有新的儿歌补充,随波逐流甚至自发创作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灰色童谣虽然品位不高,但往往也反映出真实的校园生活——学习压力大,负担重,部分学生有不健康的情绪等问题。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强硬地遏制它的发展,而是应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积极创作健康、有趣的童谣供孩子们传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并利用好學生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编写自己的绿色歌谣。只有这样,绿色童谣才能回归并唱响校园,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健康多彩的童年回忆。
尊敬的雷锋杂志社领导:
前日听到一个小学生边走边唱儿歌,“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拉了弦我就跑,轰!学校没有了。”
我听后吓了一跳,学生敢炸学校!对学校一点感情也没有?惊吓之余,我急忙与其他孩子家长说。孩子家长的回答也让我吃惊不小:“你不知道,现在都这么唱,小孩子唱着玩不要紧,没什么。”我不信,找了数个家长和同学问了问,直接惊掉了下巴!好多学校的小学生都会唱。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的深思:何时开始我们的好儿歌被代替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这种替代没引起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呢?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既然发现儿歌这块阵地被歪歌占领了,我们就应该反击,创作更多更好、易学易唱、生动活泼的新儿歌,让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欢乐,快乐地成长为祖国、社会和家庭需要的人才。
雷锋精神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学习,而在实践中孩子们的兴趣并不算高,我们想这与传播方式与方法也有相当的关系,如果创作一些有关雷锋的童谣,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唱童谣、学精神,从而帮孩子们远离灰色童谣,是不是更好呢?
希望这件事引起教育工作者及媒体的重视,也期待包含雷锋精神元素的新童谣早些与孩子们见面。
家长:
王健 吴宝泉 张世金
就这个现象,雷锋杂志社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发现这种变味儿儿歌还真不少,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大部分学生听过,并且争相学唱过。这种儿歌大体上有几种类型:一是歪唱“顺口溜”,像“炸学校”之类;二是歪唱名言古诗,如,“床前明月光,你是地上霜”;三是改唱明星民歌,如,《野狼 Disco》。对于这种现象,一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要坚决抵制,同时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孩子天生就对搞笑的文字感兴趣,再加上朗朗上口的韵律,被孩子喜欢也没什么,而且变味儿童谣也没多大副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灰色童谣确实毫无用处。
绿色童谣,该进课堂了
童谣是孩子成长期中重要的教育形式,具备任何动画、玩具所不可替代的滋养心灵的作用。让孩子远离灰色童谣,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学校在教学中,绿色童谣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教材。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大胆地把童谣作为综合实践课来上,把童谣作为寓思想性、语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品德教育课程来探讨,发挥童谣传播快而广的特点,加大健康童谣、绿色童谣的推广,来驱逐灰色童谣蔓延。
雷锋杂志社在雷锋学校的采访中发现,吉林通化雷锋小学的做法就特别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该学校德育主任介绍,他们学校的孩子或多或少也传唱过那些变味童谣,学校虽重视但不打压,以正面引导为主。从准备创建雷锋学校开始,学校里的雷锋元素不断增加,就包含了一些正能量的童谣,比如:“车上坐着大哥哥,看我上车忙让座。我学哥哥有礼貌,让给白发老婆婆。”“北风吹,雪花飘,落满村头小石桥,我挥扫帚扫干净,来往行人摔不到。”“上课铃声音乐响,我们快跑进课堂。来到楼梯不拥挤,你先我后不慌忙。不争不抢走得快,安全迅速到课堂。”……孩子们唱多了,渐渐爱上了这些童谣,自然也就无暇那些灰色童谣了。
创作绿色童谣任重道远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丛生。灰色童谣之所以能够乘虚而入,恰恰反应出优秀童谣的稀缺。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旧时的童谣已经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有一定差距,就连很多好的儿歌也早已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一方面,儿童迫切需要贴近他们快速成长心灵的解渴童谣;另一方面,又没有新的儿歌补充,随波逐流甚至自发创作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灰色童谣虽然品位不高,但往往也反映出真实的校园生活——学习压力大,负担重,部分学生有不健康的情绪等问题。学校和家长的责任,不是去强硬地遏制它的发展,而是应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积极创作健康、有趣的童谣供孩子们传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并利用好學生的创作热情,引导他们编写自己的绿色歌谣。只有这样,绿色童谣才能回归并唱响校园,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健康多彩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