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时,美国一家媒体做出统计:“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就已然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税后的收入!”50年,2.7万倍。这样的投资收益不是地球人能实现的,巴菲特却做到了,因此,他被投资者尊称为“神”。
资本市场风险莫测,再高明的“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虽然巴菲特遵循了自己那句著名的“别人恐慌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慌”,但投资败笔却从来未曾走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巴菲特的战绩已经没有前些年的辉煌,他的净资产自2000年起虽年均增长6%,但却远远低于往年两成以上的回报。更令其粉丝痛心的是,过去五年,巴菲特资产净值上升步伐开始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年巴菲特的投资败笔。
◎ 投资败笔之一:时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
巴菲特曾认可,自己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Berkshire纺织的控制权。虽然巴菲特清楚,纺织行业并没有什么前景,但是因为它的价格很具有诱惑力,巴菲特还是买下了。在早期,这笔投资让巴菲特获利颇丰,但在1965年后,巴菲特开始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是在是属于傻瓜行径。”巴菲特后来总结教训时认为,长期而言,原来看起来划算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点都不值得。例如你用800万美元买下了一家清算价值达1000万美元的公司,若你能马上把这家公司处理掉,换算下来的报酬可能会很可观,但若是这家公司要花上你10年的时间才有办法处理,而在此之前只能拿回一点股利的话,“相信我,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在买下Berkshire不久,巴菲特又买了巴尔的摩百货公司、Hochschild Kohn与一家叫多元零售公司(后来与Berkshire合并),但三年后,巴菲特以成本价左右的价格脱身。为此,巴菲特告诫每一位投资者:以合理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公司来的好得多。
◎ 投资败笔之二:21亿美元恐血本无归
在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业绩表现和功过得失的总结报告上,巴菲特坦诚了自己的一系列投资失误,其中包括21亿美元购入的能源期货控股公司发行的几种债券。这是一家以供电和采掘天然气为主的地区垄断性公司,垄断了德克萨斯全州的供电供气。2007年,巴菲特购买了其21亿美元债券;2010年,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价值21亿美元的债券减记10亿美元,第二年又减记3.9亿美元,而2013年伯克希尔已经作价2.59亿美元的全数抛售上述债券,计入利息收入后税前损失高达8.73亿美元。巴菲坦诚,除非出现奇迹,否则这家公司的支付能力将很快告罄,而巴菲特也将面临更大亏损,甚至可能全部抹杀之前认列的账面值。
◎ 投资败笔之三: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上世纪八十年底,巴菲特开始关注全美航(US AIR),它曾是美国东北地区最大、全世界排名第六的大型航空公司,这家公司还催生了播音737的诞生。1989年,全美航给巴菲特提供了优先股权:3.58亿美元的投资机会。虽然巴菲特看好航空业,但毕竟不会像对传媒业投资那么熟悉,而且航空业进入门槛高,属于寡头竞争行业。巴菲特坚信股票会有不错的表现,他所投资的特别股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交易刚开始,巴菲特就开始不满,原因是这家公司将全部利润用于并购和购买新飞机,并不分红。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之后,油价迅速上涨,航空公司遭遇寒冬。1995年,巴菲特的这笔投资亏损了75%。
◎ 投资败笔之四:输给“中国制造”
巴菲特曾花大约4亿美元买过一家鞋履公司,但最后全部赔光,最糟糕的是,巴菲特是用伯克希尔的股票去买的,现在估计那些股票值40亿美元,这家公司就是Dexter。1993年初,巴菲特在布朗鞋业公司董事长陆尼的建议下和Dexter的老板Alfond碰面,巴菲特当场就以现金出价,但是Alfond不愿意缴纳资本利得税,于是向巴菲特要求以伯克希尔的股票交易。几个月后,当伯克希尔的股票涨到历年来的新高时,巴菲特再次与Alfond见面,他们很快达成了交易。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家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公司,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一个永不会衰退的行业。然而,巴菲特没有想到的是,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短短几年内席卷了美国的零售市场,Dexter的市场优势很快荡然无存。到1999年,美国13亿双鞋子的消费量中,约93%是进口产品。2001年,巴菲特不得不承认,收购Dexter这一判断完全错误,是他一生最惨痛的失败。
◎ 投资败笔之五:抄底反被套
很多人知道康菲石油并不因为他是世界500强公司,而是因为巴菲特的一封信。2009年,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他坦诚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投资错误:“在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接近最高点时,我购买了大量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我没能预计到2008年下半年能源价格的戏剧性下跌,我仍然认为未来石油价格会比现在的40—50美元/桶高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错得离谱。即使石油价格回升,我选择购买的时机也让伯克希尔消耗了数十亿美元。”巴菲特于2006年买入康菲石油,2008年在国际油价接近高点时加仓,从2007年持有的1750万股增至8490万股。不过当年能源价格暴跌,仅在第一季度就净亏损15.3亿美元。当时,巴菲特连续抛售了康菲石油的股票,亏损26亿美元,巴菲特恰好在历史最高价时买入而下跌超一半时卖出。
◎ 投资败笔之六:盈利一度大幅缩水
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的比亚迪股份,约占比亚迪总股份的10%。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巴菲特看好的是这家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的上佳表现。比亚迪是全球电池业的巨头,在发展电动汽车上有着其他汽车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比亚迪随后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巴菲特的判断。2009年10月,巴菲特掌握的比亚迪股份市值一度达到25亿美元,两年之内,比亚迪使巴菲特的收益暴增了约10倍。但到了2010年,一度发展态势良好的比亚迪迎来了危机,当年净利润下滑了33.5%,而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又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88.63%,比亚迪的股价也由2009年的最高八十多港元一度下降到2011年初的三十多港元。2011年2月,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其持有的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到2010年12月31日仍价值11.8亿美元。但路透社有分析文章说,这笔投资其实较2009年年末价值已经缩水40%。当然,巴菲特对此避而不提。
资本市场风险莫测,再高明的“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虽然巴菲特遵循了自己那句著名的“别人恐慌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慌”,但投资败笔却从来未曾走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巴菲特的战绩已经没有前些年的辉煌,他的净资产自2000年起虽年均增长6%,但却远远低于往年两成以上的回报。更令其粉丝痛心的是,过去五年,巴菲特资产净值上升步伐开始落后于标普500指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年巴菲特的投资败笔。
◎ 投资败笔之一:时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
巴菲特曾认可,自己所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买下Berkshire纺织的控制权。虽然巴菲特清楚,纺织行业并没有什么前景,但是因为它的价格很具有诱惑力,巴菲特还是买下了。在早期,这笔投资让巴菲特获利颇丰,但在1965年后,巴菲特开始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是在是属于傻瓜行径。”巴菲特后来总结教训时认为,长期而言,原来看起来划算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点都不值得。例如你用800万美元买下了一家清算价值达1000万美元的公司,若你能马上把这家公司处理掉,换算下来的报酬可能会很可观,但若是这家公司要花上你10年的时间才有办法处理,而在此之前只能拿回一点股利的话,“相信我,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但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在买下Berkshire不久,巴菲特又买了巴尔的摩百货公司、Hochschild Kohn与一家叫多元零售公司(后来与Berkshire合并),但三年后,巴菲特以成本价左右的价格脱身。为此,巴菲特告诫每一位投资者:以合理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公司来的好得多。
◎ 投资败笔之二:21亿美元恐血本无归
在201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业绩表现和功过得失的总结报告上,巴菲特坦诚了自己的一系列投资失误,其中包括21亿美元购入的能源期货控股公司发行的几种债券。这是一家以供电和采掘天然气为主的地区垄断性公司,垄断了德克萨斯全州的供电供气。2007年,巴菲特购买了其21亿美元债券;2010年,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价值21亿美元的债券减记10亿美元,第二年又减记3.9亿美元,而2013年伯克希尔已经作价2.59亿美元的全数抛售上述债券,计入利息收入后税前损失高达8.73亿美元。巴菲坦诚,除非出现奇迹,否则这家公司的支付能力将很快告罄,而巴菲特也将面临更大亏损,甚至可能全部抹杀之前认列的账面值。
◎ 投资败笔之三:进入不熟悉的行业
上世纪八十年底,巴菲特开始关注全美航(US AIR),它曾是美国东北地区最大、全世界排名第六的大型航空公司,这家公司还催生了播音737的诞生。1989年,全美航给巴菲特提供了优先股权:3.58亿美元的投资机会。虽然巴菲特看好航空业,但毕竟不会像对传媒业投资那么熟悉,而且航空业进入门槛高,属于寡头竞争行业。巴菲特坚信股票会有不错的表现,他所投资的特别股也跟着水涨船高,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交易刚开始,巴菲特就开始不满,原因是这家公司将全部利润用于并购和购买新飞机,并不分红。90年代海湾战争爆发之后,油价迅速上涨,航空公司遭遇寒冬。1995年,巴菲特的这笔投资亏损了75%。
◎ 投资败笔之四:输给“中国制造”
巴菲特曾花大约4亿美元买过一家鞋履公司,但最后全部赔光,最糟糕的是,巴菲特是用伯克希尔的股票去买的,现在估计那些股票值40亿美元,这家公司就是Dexter。1993年初,巴菲特在布朗鞋业公司董事长陆尼的建议下和Dexter的老板Alfond碰面,巴菲特当场就以现金出价,但是Alfond不愿意缴纳资本利得税,于是向巴菲特要求以伯克希尔的股票交易。几个月后,当伯克希尔的股票涨到历年来的新高时,巴菲特再次与Alfond见面,他们很快达成了交易。在巴菲特看来,这是一家有“持久的竞争优势”的公司,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是一个永不会衰退的行业。然而,巴菲特没有想到的是,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在短短几年内席卷了美国的零售市场,Dexter的市场优势很快荡然无存。到1999年,美国13亿双鞋子的消费量中,约93%是进口产品。2001年,巴菲特不得不承认,收购Dexter这一判断完全错误,是他一生最惨痛的失败。
◎ 投资败笔之五:抄底反被套
很多人知道康菲石油并不因为他是世界500强公司,而是因为巴菲特的一封信。2009年,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他坦诚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投资错误:“在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接近最高点时,我购买了大量的康菲石油公司股票。我没能预计到2008年下半年能源价格的戏剧性下跌,我仍然认为未来石油价格会比现在的40—50美元/桶高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错得离谱。即使石油价格回升,我选择购买的时机也让伯克希尔消耗了数十亿美元。”巴菲特于2006年买入康菲石油,2008年在国际油价接近高点时加仓,从2007年持有的1750万股增至8490万股。不过当年能源价格暴跌,仅在第一季度就净亏损15.3亿美元。当时,巴菲特连续抛售了康菲石油的股票,亏损26亿美元,巴菲特恰好在历史最高价时买入而下跌超一半时卖出。
◎ 投资败笔之六:盈利一度大幅缩水
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的美能源控股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的比亚迪股份,约占比亚迪总股份的10%。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巴菲特看好的是这家中国企业在新能源的上佳表现。比亚迪是全球电池业的巨头,在发展电动汽车上有着其他汽车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比亚迪随后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巴菲特的判断。2009年10月,巴菲特掌握的比亚迪股份市值一度达到25亿美元,两年之内,比亚迪使巴菲特的收益暴增了约10倍。但到了2010年,一度发展态势良好的比亚迪迎来了危机,当年净利润下滑了33.5%,而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又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88.63%,比亚迪的股价也由2009年的最高八十多港元一度下降到2011年初的三十多港元。2011年2月,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表示,其持有的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到2010年12月31日仍价值11.8亿美元。但路透社有分析文章说,这笔投资其实较2009年年末价值已经缩水40%。当然,巴菲特对此避而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