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老王贫病交加,哪来的香油与鸡蛋呢?
老王送“我”一瓶香油与一包鸡蛋。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香油与鸡蛋是计划供应的,供应对象与数量都有严格限定。老王有无户籍不得而知,即使有,因为老王是老光棍,供应数量应该很少,要攒一瓶香油和一包鸡蛋时间应该不会短。而鸡蛋是新鲜的,不像是慢慢积攒下来的。况且,老王病重,要花钱买药。病总不见好,几个月后他就去世了。是药不对症,还是缺钱看病买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那么老王就更没钱积攒这些鸡蛋了。
再者,老王孤身一人,家里“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估计这香油与鸡蛋也不会是亲友送的。
因而比较说得通的只有一种可能:老王用他赖以生存的三輪换了香油与鸡蛋。老王是在临终前一天给“我”送去香油与鸡蛋的,他一定预感时日不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决意用这种方式见“我”最后一面。而三轮是老王唯一还能换点钱物的东西。
二问:老王为什么要送“我”香油与鸡蛋?
老王平生唯一一次送“我”贵重东西——一瓶香油和一包鸡蛋,“我”下意识以为老王是需要钱看病与维持生活。老王一贫如洗,仅凭一辆“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与一位“愿把自己降格为‘货’”的主顾勉强维持生活。现在他生病不能蹬三轮了,自然就没有了收入,无以聊生。因此,“我”的第一反应是拿钱给他,这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善良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说老王是想换点钱,为什么不直接用三轮去换呢?这一次他说“我不是要钱”,这与以往确实不同。他送“我”香油与鸡蛋,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报恩。老王没能加入蹬三轮的组织,没有生活的基本保障,“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他没有什么亲人,没人与他相依为命;他有眼疾,“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并且还因此被人说闲话,“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他只能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在老王看来与想来,“我”与“我”的家人对他是有恩的。一是“我”女儿。老王撞了脸,“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二是“我”。“我”雇他送冰,而且拒绝了他收费减半的好意;“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说些闲话,也能关心他的生活。老王铭记在心,平日里即对“我”有所报答。送冰的车费他自愿减半,“我”不肯,他即送“我们”大一倍的冰,不加价;送默存看病,他不肯要钱,“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一次送香油与鸡蛋,也不例外。
为了还债。老王生病后,“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为什么到“我”家里来?为什么托他人传话?最大的可能是找“我”借钱。他生了重病,没了收入,“我”可能是他唯一的生存依靠。老王是善良的,临终前只能以送香油和鸡蛋的方式还债,特别是偿还感情之债。
为了诀别。不能忽略这个事实,送给“我”香油与鸡蛋的第二天,老王去世了。老王一定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挣扎着做完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件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只剩下最后一点气息,用这最后一点气息,他给“我”送来香油与鸡蛋。三轮车很大可能是老李帮忙卖的,香油与鸡蛋想必也是老李帮忙买的,要不然老李不可能清晰记得“到您那儿的第二天”老王就去世了。老王请老李帮卖帮买,却没有要老李帮送,老王这样做,是为了与“我”诀别。
三问:为什么“我”自以为是“一个幸运的人”,并且面对不幸的老王而“愧怍”?
“我”说老王是不幸的,好理解;说自己是幸运的,要好好理解。“我”是作家、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在那个特殊时代,被降至底层者行列,属于要被改造思想的一类人,“我”还能活着,已属幸运。另外,“我”的幸运是对比老王的不幸而言的:一是“我”物质生活方面比老王有保障,二是尚有家可依靠,三是遇见善良的老王。
面对老王的不幸,“我”为什么“愧怍”呢?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与鸡蛋”,也不是“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老王依靠了“我”而维持生活,“我”却愧怍,这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反省。一是老王将“我”视为恩人,甚至亲人,而“我”对他未有对等的情感付出。老王病倒后,“我”从未去看望过他,甚至在老王与“我”诀别时,“我”都“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我”对待老王,止于怜悯。二是“我”虽被降为底层者,却从未视自己与底层者老王为一类人。三是老王依靠“我”活着,却未能依靠“我”活下去。“我”并未给予老王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总而言之,“我”对待老王,只有同情心,缺少同理心,因而“愧怍”。
老王送“我”一瓶香油与一包鸡蛋。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香油与鸡蛋是计划供应的,供应对象与数量都有严格限定。老王有无户籍不得而知,即使有,因为老王是老光棍,供应数量应该很少,要攒一瓶香油和一包鸡蛋时间应该不会短。而鸡蛋是新鲜的,不像是慢慢积攒下来的。况且,老王病重,要花钱买药。病总不见好,几个月后他就去世了。是药不对症,还是缺钱看病买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那么老王就更没钱积攒这些鸡蛋了。
再者,老王孤身一人,家里“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估计这香油与鸡蛋也不会是亲友送的。
因而比较说得通的只有一种可能:老王用他赖以生存的三輪换了香油与鸡蛋。老王是在临终前一天给“我”送去香油与鸡蛋的,他一定预感时日不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决意用这种方式见“我”最后一面。而三轮是老王唯一还能换点钱物的东西。
二问:老王为什么要送“我”香油与鸡蛋?
老王平生唯一一次送“我”贵重东西——一瓶香油和一包鸡蛋,“我”下意识以为老王是需要钱看病与维持生活。老王一贫如洗,仅凭一辆“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与一位“愿把自己降格为‘货’”的主顾勉强维持生活。现在他生病不能蹬三轮了,自然就没有了收入,无以聊生。因此,“我”的第一反应是拿钱给他,这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善良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果说老王是想换点钱,为什么不直接用三轮去换呢?这一次他说“我不是要钱”,这与以往确实不同。他送“我”香油与鸡蛋,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了报恩。老王没能加入蹬三轮的组织,没有生活的基本保障,“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他没有什么亲人,没人与他相依为命;他有眼疾,“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并且还因此被人说闲话,“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他只能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在老王看来与想来,“我”与“我”的家人对他是有恩的。一是“我”女儿。老王撞了脸,“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二是“我”。“我”雇他送冰,而且拒绝了他收费减半的好意;“我常坐老王的三轮”,常说些闲话,也能关心他的生活。老王铭记在心,平日里即对“我”有所报答。送冰的车费他自愿减半,“我”不肯,他即送“我们”大一倍的冰,不加价;送默存看病,他不肯要钱,“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这一次送香油与鸡蛋,也不例外。
为了还债。老王生病后,“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他为什么到“我”家里来?为什么托他人传话?最大的可能是找“我”借钱。他生了重病,没了收入,“我”可能是他唯一的生存依靠。老王是善良的,临终前只能以送香油和鸡蛋的方式还债,特别是偿还感情之债。
为了诀别。不能忽略这个事实,送给“我”香油与鸡蛋的第二天,老王去世了。老王一定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挣扎着做完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件事。“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他只剩下最后一点气息,用这最后一点气息,他给“我”送来香油与鸡蛋。三轮车很大可能是老李帮忙卖的,香油与鸡蛋想必也是老李帮忙买的,要不然老李不可能清晰记得“到您那儿的第二天”老王就去世了。老王请老李帮卖帮买,却没有要老李帮送,老王这样做,是为了与“我”诀别。
三问:为什么“我”自以为是“一个幸运的人”,并且面对不幸的老王而“愧怍”?
“我”说老王是不幸的,好理解;说自己是幸运的,要好好理解。“我”是作家、教授,是高级知识分子,但在那个特殊时代,被降至底层者行列,属于要被改造思想的一类人,“我”还能活着,已属幸运。另外,“我”的幸运是对比老王的不幸而言的:一是“我”物质生活方面比老王有保障,二是尚有家可依靠,三是遇见善良的老王。
面对老王的不幸,“我”为什么“愧怍”呢?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与鸡蛋”,也不是“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老王依靠了“我”而维持生活,“我”却愧怍,这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反省。一是老王将“我”视为恩人,甚至亲人,而“我”对他未有对等的情感付出。老王病倒后,“我”从未去看望过他,甚至在老王与“我”诀别时,“我”都“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我”对待老王,止于怜悯。二是“我”虽被降为底层者,却从未视自己与底层者老王为一类人。三是老王依靠“我”活着,却未能依靠“我”活下去。“我”并未给予老王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总而言之,“我”对待老王,只有同情心,缺少同理心,因而“愧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