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句脱文,解庖丁之养“生”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庖丁解牛》的结尾,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么他所得的“养生”之“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
  从“所见无非牛者”到“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呈现了庖丁从初级阶段的学习到中级阶段掌握技能,到最后进入高级阶段的过程:超越外部“官知”的感知,达到“神欲”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分别是族庖、良庖和道庖解牛的三种境界或水平,是人类技能训练普遍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它当然可以喻指“养生”的三个阶段,犹如“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然而,它不是“生”的狀态。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说的是解牛之道,是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道。解牛,顺应牛的结构;处事,避开如牛筋骨盘结的矛盾;养生,按照自然的节律,顺应自然的法则。然而这说的是养生之法、养生之道,依然不是所养之“生”。
  那么,什么才是“生”的状态?
  从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其“钥匙”就是正文“动刀甚微,謋然已解”与“如土委地”之间补的一句脱文——“牛不知其死也。”
  我们先整体看看这段文字: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后注为:
  “牛不知其死也:这句通行本缺遗,陈碧虚《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有“牛不知其死也”六字。据以补上,文意较完美。”
  补上这句脱文,文意就较“完美”了。那么,如何“完美”呢?
  庖丁集中注意力解牛,“动刀甚微”,牛便已解。照常理,牛已解,牛便死了。然而,有意思的是“牛不知其死也”。牛是有感知的,明明已经死了,然而它还不“知”己已死。或者说,人看牛是死的,牛看己是未死的。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这是“不死不生”的状态!
  这种“不死不生”的状态,《庄子·大宗师》里是这样说的: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经历了“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然后就“无古今”,进入了“不死不生”的状态。“无古今”,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不死不生”,就是没有了死生的观念,就是亦生亦死、非生非死、无生无死的状态。这是一种进入大道的状态:万物是生息死灭的,然而大道是不死不生的;悟了大道者也超越了生死,处于“不生不死”境界,达到“逍遥游”的目标。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脩然而往,脩然而来而已矣。”(《庄子·大宗师》)“牛不知其死也”,就是这种“不生不死”的状态,这是一种生命的大自在。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中,时间不再流逝,“自己”与物也不会面对如水流逝的时间而莫之能止。
  于是,“游刃于其间”,就变成了“游刃于世间”——在无古无今的境界里,牛或者人不生不死,“生”(或者“死”)便自然而然地得其所“养”了。
其他文献
国史氏曰:甚矣,知人论世之不易易也。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其见废者,又大率皆有合于政治之原理,至今东西诸国行之而有效者也。呜呼!皋夔伊周,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祀,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
期刊
“斯坦福狂鸭症”本是用以形容斯坦福大学的学子们的:他们顶着名校的光环,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水分水面之上与水面之下,是两个不同但不可分割的部分。水面之上可观可感,而水面之下属于人真实生存的一面,常常难以被看得通透。借助水,人类幽闭的心理世界被掩藏起来。水面之上与水面之下两个世界,体量上常常不对等,形态上也有巨大反差。受制于外在的观察视角,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与评价常着眼
期刊
王安石一篇名扬天下、传诸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成为这场变革与反变革殊死较量的见证。  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同朝为官,又都为社稷栋梁之材,确实有过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友谊。司马光曾这样评价王安石:“方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自小官以至禁从,其学行名声暴著于天下,士大夫识与不识,皆谓介甫不用则已,用之则必能兴起太平。”话语中充满“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情。而且据史载,王安石在鄞县做了二十年的地方官,正是
期刊
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在阅读《红楼梦》时被运用得比较广泛。  一方面原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即以两个事件或者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构成一回左右的内容,并常常在回目中用工整的对句方式概括出来,如《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样,从情节单元组合角度,比较事件两两相对的意义,成了阅读的基本方法之一,即使读者未必有这样明确的意识,这种比较法依然潜在影响
期刊
当我带着地球上最后一批人,到达火星毕达哥拉斯峡谷的时候,是9点58分。  强烈的辐射在眼前苍凉的不毛之地激荡起令人目眩的幻光,猩红与土黄色相混合的物质颗粒宛如古老民族史诗里的巨龙在眼前升腾。我不禁扣紧了氧气罩。  “干得漂亮!”穿过刚刚经历生离死别而面如死灰的最后一批生还者,父亲走到我面前,隔着厚厚的宇航服摩挲着我的肩膀,金属在相撞间发出凄厉的惨叫。“快去山上的平台吧,还有32分钟。”透过面罩,他
期刊
五月,风和日丽、草绿花开、舒适宜人,无论是在公园漫步,还是在郊外踏青,我们总能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在这样温暖的季节里,鸟儿似乎也和人们一样,变得热情开朗起来。这不,一群鸟儿正在热闹地聚会呢!我们快去听听,它们在聊些什么。  雄鹰,王者归来  好多小朋友看我胖墩墩、圆滚滚的,觉得憨态可掬,这真让我哭笑不得。我可是一只威武雄壮的鹰!我的尾巴垂在地上,和双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态,嘴巴尖尖带有钩
期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甘为配角亦可贵”。  近日,《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原本我以为这些人畏缩懦弱、不思进取、甘于平庸、难担重任,可实际上他们之中也不乏心甘情愿默默付出的人,着实令我感动,大学生村官小林的一番坦言更让我叹服。勇当主角固然值得称赞,但甘为配角亦确实可贵。  甘为配角,源于自我认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能力,明白自身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
期刊
诗的来由  上天把情意做成精美的礼物  排成一排摆在橱窗  买下它们的人收获了快乐  偷走它们的人  赢得了诗  什么是诗  一些人不明白另一些人哭泣的缘由  把它们叫作诗  诗人和诗  诗人会背诵他们的诗吗?  他们会咀嚼文字吗?  他们抚摸他们的诗吗?  像抚摸稚嫩的孩子  他们吻它们吗?  像吻久别的爱人  他们写下诗行  和自己名字的  是否是同一支笔?  那心呢?  油墨味的心灵  是否
期刊
在水中,澄心方露。  “斯坦福的平静湖水掩盖住了‘狂鸭’摆动的脚掌,悠闲的鸭子如一苇从容轻舟,淡然渡过万重山。因此,世人不会计较那在水中的‘狂’,只会在惊羡于其优雅身姿的同时,为其热忱的澄心所折服。”  收到友人发来的这条冷知识时,我正坐在面馆的一隅静待一碗烩面。隔着屏幕似能看见她眉飞色舞却又一本正经的模样,不禁莞尔。  而就在这空当,我抬眼望向灶台边的那对老夫妇,心下顿悟此言富有哲理。这家店名叫
期刊
大海是什么颜色呢?  如果在海边发一整天呆,会发现海水如此多彩。平静的海近处碧绿,远处湛蓝,雪白的浪花一遍遍亲吻沙滩。中午阳光强烈时,海水会变成深蓝色。若阴天,海水的颜色灰蒙蒙的。暴雨时海水发白,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过天晴,大海又恢复迷人的蓝。若你掬起一捧海水细看,发现它又是透明的。  海洋,就像人类面对的这个世界,有着太多未知和神奇。曾经人类只能观测陆地上的山川草木,如今科技让我们看到海底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