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师者,林美娟总是保持着对教育最初的理想、最大的热情、最执着的追求。如是,她的支教经历也让人读出了不一样的感受:支教不是简单的以强扶弱,更是自我的成长之机;不是孤单忧郁的千里远行,而是自我心性的锻炼之期;不是囿于三尺讲台的独善其身,而是文化使者的交流之旅。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崇高。那就是支教!
2007年至今,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教师林美娟前往玉树支教已经7个年头了。每次从玉树支教回来,朋友们都很感叹,林美娟这几年为山区支教的钱都够买一辆小汽车了。可林老师听后,总是淡然一笑:“小汽车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支教给我的是快乐与满足,相比生活的便利,我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幸福,支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发现问题,萌发信念
2007年的夏天,林美娟第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加入了西部支教者的行列——格桑花支教团。出发前,林美娟做了详细地调查,了解到玉树当地学校的需要,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教具和文具,还把家长捐赠的打印机、纸张等先寄过去。正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这次支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支教中,细心的林美娟发现当地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经过她认真了解与研究,发现了这正是藏区学习汉语低效的根源所在。自此,林美娟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事:不能让藏区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优质的教育。于是,她萌发了要纠正藏区老师汉语拼音问题的想法。后来在一次研讨会上,林美娟再次向藏区的老师提出了他们在汉语拼音教与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想不到,老师们都很愿意学。于是,一定要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成了林美娟以后独自支教的信念。
潜心钻研,攻克难关
一定要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2008年,她独自一人前往玉树地区支教,进行汉语拼音方面的专项指导。当时,她所培训的二十几个老师全是从村里学校来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的老师。培训前的摸查显示,他们中没有一个老师能准确读准所有的汉语拼音,部分老师连声母、韵母都不会认,更不用说是拼读方法了。但是,林老师没有气馁,用短短五天的时间,以团队过关的方式让所有参训的老师集体过了汉语拼音关,与此同时还和他们一起写出了玉树第一本汉藏语结合的汉语拼音教学设计。有一天,一位参加培训的校长在学完设计后实在太累,回家连饭都吃不下,倒头就睡。半夜一点钟闹钟就把他叫醒,他父亲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半夜醒来的,就问他干什么,他说要起来写学习感受。协助林美娟进行培训的一位当地老师充满感慨地说:“林老师呀,这些老师以前都是我的学生,看到他们这么用心地学习并成效明显,真让人感到高兴!”参训老师们对学习的投入令到林美娟非常感动。
三赴玉树,成效初显
正是藏区老师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坚定了林老师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的决心。2009年,林美娟再次前往玉树称多时,她把重点放在培训当地的老师们如何开展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每天,她不是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就是指导老师们做教具,忙得不亦乐乎。坚持两年的努力与汗水,换来了玉树称多的汉语拼音教学走上正轨。林美娟当年培训过的老师,现在都成了称多县教育的骨干力量,而她,也因此成为了当地最受尊重、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
相隔千里,爱无距离
对林美娟而言,广州——青海,虽相隔数千里,但是她对山区孩子的爱却是零距离的。2007年8月9日,《广州日报》一篇题为《长江源头支教 散尽千金不悔》的报道这样描述了林美娟对当地孩子的浓浓深情——“广州好热,但称多已经下雪了,那里好多寄宿的孩子连被褥都没有呢!”回到广州,林老师支教的事还远远没有做完呢。“还要抓紧时间备课,为那里的老师制定一份详细的培训教材,为孩子设计一份阅读计划。不过最紧急的事情是寻找被褥和课桌。”林老师告诉记者,从八月份开始,称多就进入寒季了,课桌椅和被褥这些必不可少的学习生活用品在当地学校都相当缺乏。“那里的孩子是站着上课的了,40多名学生,只有10多张桌子,一张课桌子上挤着三四个孩子。”林美娟说。她临走时得知了一组数字,称多全县学校课桌椅缺2748套,被褥缺1500套。其实,她那次带了不少现金过去,临行前还从家里“骗”了一笔钱存到银行卡以备不时之需。结果,离开青海时,林老师还是成了“穷光蛋”,除了回程機票外,所有的钱都留在了称多,那些钱刚好够给合并后的赛河三村小学购买桌椅和被褥。
报道刊登后,林美娟老师的支教故事感动了很多羊城市民,纷纷伸出援手。广州的冯先生给她带来一个惊喜——送来1000张凳子,准备全部捐赠给称多县。林美娟兴奋得立马拍下照片发给称多县教育局局长。虽然为了运送这些凳子,她自己得掏8000多元的运费,但她却觉得很值。
踏上支教路后,林美娟的生活彻底被改变了。几年来,她拼命地节衣缩食,然后带着凑起来的钱去书店,“地毯式”地挑书。于是,奔走在书店与邮局之间成了她周末最快乐的事。她有一个小小心愿:要倾己所能,为当地的学校建一个图书馆。而这个心愿,现在已成为了现实,但她并没有就此停步,如是,远在千里之外高原上的图书馆,藏书每年都在悄悄地增加着……
从2012年开始,林老师的玉树支教之路不断在拓展,不断在延伸,足迹遍布称多县和囊谦县。每年暑假去玉树支教——这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大的承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至诚则灵。心若在,梦就在,她坚信——持之以恒的努力定会让雪域高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崇高。那就是支教!
2007年至今,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小学教师林美娟前往玉树支教已经7个年头了。每次从玉树支教回来,朋友们都很感叹,林美娟这几年为山区支教的钱都够买一辆小汽车了。可林老师听后,总是淡然一笑:“小汽车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支教给我的是快乐与满足,相比生活的便利,我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幸福,支教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发现问题,萌发信念
2007年的夏天,林美娟第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加入了西部支教者的行列——格桑花支教团。出发前,林美娟做了详细地调查,了解到玉树当地学校的需要,自费购买了大量的教具和文具,还把家长捐赠的打印机、纸张等先寄过去。正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这次支教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支教中,细心的林美娟发现当地的汉语拼音教学方法存在不少问题,经过她认真了解与研究,发现了这正是藏区学习汉语低效的根源所在。自此,林美娟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事:不能让藏区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要让他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优质的教育。于是,她萌发了要纠正藏区老师汉语拼音问题的想法。后来在一次研讨会上,林美娟再次向藏区的老师提出了他们在汉语拼音教与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想不到,老师们都很愿意学。于是,一定要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成了林美娟以后独自支教的信念。
潜心钻研,攻克难关
一定要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2008年,她独自一人前往玉树地区支教,进行汉语拼音方面的专项指导。当时,她所培训的二十几个老师全是从村里学校来的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的老师。培训前的摸查显示,他们中没有一个老师能准确读准所有的汉语拼音,部分老师连声母、韵母都不会认,更不用说是拼读方法了。但是,林老师没有气馁,用短短五天的时间,以团队过关的方式让所有参训的老师集体过了汉语拼音关,与此同时还和他们一起写出了玉树第一本汉藏语结合的汉语拼音教学设计。有一天,一位参加培训的校长在学完设计后实在太累,回家连饭都吃不下,倒头就睡。半夜一点钟闹钟就把他叫醒,他父亲觉得很奇怪,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半夜醒来的,就问他干什么,他说要起来写学习感受。协助林美娟进行培训的一位当地老师充满感慨地说:“林老师呀,这些老师以前都是我的学生,看到他们这么用心地学习并成效明显,真让人感到高兴!”参训老师们对学习的投入令到林美娟非常感动。
三赴玉树,成效初显
正是藏区老师们一点一滴的改变,坚定了林老师帮助藏区老师学好汉语拼音的决心。2009年,林美娟再次前往玉树称多时,她把重点放在培训当地的老师们如何开展汉语拼音课堂教学。每天,她不是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就是指导老师们做教具,忙得不亦乐乎。坚持两年的努力与汗水,换来了玉树称多的汉语拼音教学走上正轨。林美娟当年培训过的老师,现在都成了称多县教育的骨干力量,而她,也因此成为了当地最受尊重、最受欢迎的支教老师。
相隔千里,爱无距离
对林美娟而言,广州——青海,虽相隔数千里,但是她对山区孩子的爱却是零距离的。2007年8月9日,《广州日报》一篇题为《长江源头支教 散尽千金不悔》的报道这样描述了林美娟对当地孩子的浓浓深情——“广州好热,但称多已经下雪了,那里好多寄宿的孩子连被褥都没有呢!”回到广州,林老师支教的事还远远没有做完呢。“还要抓紧时间备课,为那里的老师制定一份详细的培训教材,为孩子设计一份阅读计划。不过最紧急的事情是寻找被褥和课桌。”林老师告诉记者,从八月份开始,称多就进入寒季了,课桌椅和被褥这些必不可少的学习生活用品在当地学校都相当缺乏。“那里的孩子是站着上课的了,40多名学生,只有10多张桌子,一张课桌子上挤着三四个孩子。”林美娟说。她临走时得知了一组数字,称多全县学校课桌椅缺2748套,被褥缺1500套。其实,她那次带了不少现金过去,临行前还从家里“骗”了一笔钱存到银行卡以备不时之需。结果,离开青海时,林老师还是成了“穷光蛋”,除了回程機票外,所有的钱都留在了称多,那些钱刚好够给合并后的赛河三村小学购买桌椅和被褥。
报道刊登后,林美娟老师的支教故事感动了很多羊城市民,纷纷伸出援手。广州的冯先生给她带来一个惊喜——送来1000张凳子,准备全部捐赠给称多县。林美娟兴奋得立马拍下照片发给称多县教育局局长。虽然为了运送这些凳子,她自己得掏8000多元的运费,但她却觉得很值。
踏上支教路后,林美娟的生活彻底被改变了。几年来,她拼命地节衣缩食,然后带着凑起来的钱去书店,“地毯式”地挑书。于是,奔走在书店与邮局之间成了她周末最快乐的事。她有一个小小心愿:要倾己所能,为当地的学校建一个图书馆。而这个心愿,现在已成为了现实,但她并没有就此停步,如是,远在千里之外高原上的图书馆,藏书每年都在悄悄地增加着……
从2012年开始,林老师的玉树支教之路不断在拓展,不断在延伸,足迹遍布称多县和囊谦县。每年暑假去玉树支教——这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大的承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但至诚则灵。心若在,梦就在,她坚信——持之以恒的努力定会让雪域高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