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校园”环境下“开放、生长”教学模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校园”环境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供师生分享;具有开放性、公平性,师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研究和学习,有效促进师生个体的生长和发展。
  “数字校园”环境下“开放、生长”教学模式,分为五个基本环节:
  ①资源开放,自主获取,课前生长
  ②思维开放,提问探究,主动生长
  ③群体开放,多元交互,合作生长
  ④路径开放,求助解疑,能力生长
  ⑤视野开放,拓展探秘,课后生长 (见表1)
  “数字校园”提供的开放式平台和信息化工具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渗透到教學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师生能力不断生长和提升。
  一、资源开放,自主获取,课前生长
  平时,“数字校园”的所有学习资源向学校全体师生敞开大门,校园网站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随时可以下载或在线观看,“知识链接”栏目链接了很多教学、学习资源网站,通过资源检索就可以事先了解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预习。每节课前,各班微信群里,满是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搜集的课前预习资料。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前,自己就已经开始了自主学习,根据兴趣和需求,自主搜集到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必要信息,为课堂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数字校园”环境提供的这种开放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前认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这样,课堂学习向前延伸,与预习阶段紧密结合,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思维开放,提问探究,主动生长
  “数字校园”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充满灵活性、发散性、综合性、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上课后,教师首先创设一个情境,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课前质疑梳理出主问题,可以通过ipad统计学生的问题,分类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可以在ipad上推演,还可以运用逻辑思维推理,更可以借助校园网站的“探索工具”,借鉴解决类似问题的妙法,展示思维过程。借助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工具,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高效而主动的生长和发展,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也在不断生长和发展。
  三、群体开放,多元交互,合作生长
  “数字校园”环境下,信息进行着交互式多元传递,带动着全方位、立体化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开放的课堂,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广泛的,有来自网络的,有来自教材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老师的,更有来自同伴的。“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开放课堂,对每位学生都是敞开的:各个小组成员可以“串来串去”;座位离得远,还可以运用网络“交流工具”,打字留言,交流各自看法。信息交互式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课堂变成了时、空、思维等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体。“选课平台”完善后,不同班级学生也可以“串班”学习,或通过网络进行“跨班”交流,突破教室空间的界限。“数字校园”的所有资源,对学校师生群体都是开放的,全体师生都是资源共享者,都可以自由地交流,真诚地表达观点。
  四、路径开放,求助解疑,能力生长
  “数字校园”环境下,可以通过ipad进行即时反馈,并检测问题是否真正得以解决。如果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可以利用网络“BBS 讨论、在线专家解惑”等功能,进行求助:向老师求助,老师可以相机点拨。渠道是多元的,路径是开放的。每节课都是一次“解决问题大比拼”。
  五、视野开放,拓展探秘,课后生长
  校园网站和相关链接网站储存了大量的教学课例(名师微课等)和学习资料,可供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选取所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同步录播室可以随时调出以往授课视频,这就打破了听课时间、空间方面的局限性。“课堂学习后还没解渴”的学生,会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自主开展“拓展探秘”活动。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信息工具,在广阔的领域中,他们继续去发现,去探索,去深入挖掘,进行主题式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总之,“数字校园”环境下“开放、生长”教学模式中的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延伸有机联系起来,将质疑、析疑、解疑有机结合起来,将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网络交互学习等方式有机融合起来,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数字校园”环境等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将时间、空间、思维等维度有机统一起来。五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立体模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不断激活这“五环”,灵活地运用“开放、生长”教学模式,不拘于定势,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学情,确定不同的重点环节,因学定教,顺学而导,随时调整,随机应变,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网络平台及信息技术工具的巨大作用,使之最大化地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服务。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91页—93页“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乘加乘减问题”。  【教材简析】  分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是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开始。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基本策略,发展数学思考,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旅游团来到景区的情境,通过一系列问题展开对分步解决用乘加、乘减计算问题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
期刊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酒是新酿的,浮泛着些许酒渣,芬芳甘甜,诱人心脾。斗室是暖暖的,炭火熊熊,几碟可口的小菜,红泥小火炉跳动着红红的火苗。天色已晚,寒气森森,一场大雪即将洒落人间。“十九”啊,快来吧,咱们小酌几杯,做几句诗,醉了又有什么关系?這“刘十九”呢,接到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的盛情,早被那温馨的场面感染,立即骑马赶来﹍  酒非茅台、杏花村,“火炉”乃红泥做成,物
期刊
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科技成就,它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由这被称为第四大传媒的互联网所建构的网络文化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击。这一切在促使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同时,也为现代的家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此,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对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冲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知识权威性受到了网络的空前挑战  在传
期刊
在组织学生参加2016年滨海新区科幻画比赛的时候,我无意中得知有些同学竟然对海洋科技非常感兴趣。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逐渐清晰:为什么不能把海洋科技融合到教学当中,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热爱呢?一项项海洋科技如星石般点缀着璀璨的海洋文化。该怎么表现呢?有没有更有意义、更有深度的承载方式呢?在前辈的指点之下,我想到了它——邮票。  海洋科技和邮票设计的结合,在我看來是一种创意的尝试。  一、探索——海洋科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课堂老师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都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潜能、个性的发挥。为了"阳光普照,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关爱;同教异学,确保每个孩子差异发展;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在小班的情形下,如何实施“小班化”朗读训练呢?经过几年来的小班教学实践,我
期刊
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有趣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是一门很特殊,很“难”的艺术。我觉得,要想将幼儿和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连接起来,只有游戏才能做到这一点。《纲要》中
期刊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的背景下,结合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无论是鲁教版还是人教版,教材都有共同的特点:重视主题探究,寓掌握知识于学习探究、思想交流、品德培养、行为指导之中。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是政治教师应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我认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手段和途
期刊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班级管理,因为班级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乃至育人成功与否,现就我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的心得如下。  一、抓好思想品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和求知。过去的 “复习——导入新课——例题分析讲解——练习——巩固练习”这个似乎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陈旧,教师几乎包办代替,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想被限制和封杀,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一种封闭的局面。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既是一种重要的文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普及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但是,由于科普性说明文趣味性相对平乏,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造成教师机械讲授、学生被动接收,变成了单纯的科学知识普及课,从而弱化了“语文味”。  开展科普说明文语言训练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