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零一六年四月,正是玉兰花开的时候,父亲查出了肺癌晚期。
二零一七年四月,父亲去世三个月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又回到了老家,还没有到家门口,老远就看见满枝头盛开的玉兰花和闻到了随风飘来的阵阵清香。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
这棵玉兰树是父亲二十年前亲手栽植的,从一棵手指粗的小树苗长到今天碗口粗的大树。
我随手拿出手机拍了个照并附上一首经我稍微改动的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玉兰相映红;人面已随寒风去,玉兰依旧笑春风。”发在了朋友圈。
这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我却把它改成了思念父亲的诗,好友们立刻纷纷留言致敬。
年年今日花相似,岁岁重生曲不同。
二零二零年四月,不觉父亲走了三年了,我却恍如昨日。按照风俗今年的清明节是给父亲立墓碑的日子,回到老家又见到了盛开的玉兰花。
季节交替,时光流转。记得小时候祖母经常叨念,人就好似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那时候小,不懂得祖母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慢慢长大了,祖父母也相继去世了。
每次回家与父亲聊天,父亲说到动情处也重复祖母说的话:人就好似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听后只是笑了笑,算是回应了父亲。根本就没有想父亲也老了,更没有去想父亲慢慢的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
如今,父亲也走了!
回想前些年每次回家,一进村大爷爷、二奶奶、三大爷、四大娘,遇到每一个人老远就打招呼,他们见到我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长问短,此情此景恍如眼前。如今他们一个个相继离去,热闹的大街上已经没有了往日那亲切的熟悉的身影,冷冷清清的大街已成昨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尽管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则,但是眼看着曾经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陆陆续续离我们而去,不觉神情黯然,潸然泪下。
那些年,父亲含辛茹苦既当爹又当娘,拉扯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受尽了磨难,哪里还有闲情去栽花养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六十多岁的父亲因病去了医院,结果一查是心肌梗塞,在医院一住就是二个月。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都已经成人了。
父亲出院后我们兄妹几个坚决不让父亲再干重体力活,也该让他享享清福了。我就给他买了六只白灵和画眉鸟让他天天有點事干,逗鸟开心。
父亲确实也没有闲着,天天肩上挑着,手里还提着鸟笼到村外溜鸟散步。知道我们喜欢养花,空闲的时候就四处打捞名贵花草,培育嫁接,养大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各自带回家养。这棵玉兰树就是那个时候他买的一棵小树苗栽在了家门口,经过他二十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花满枝头的大树。
父亲最盼望、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兄弟姊妹回家看望他。
这一天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日子。他一大早早早的把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把茶壶茶碗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把所有的暖瓶都灌满了用木柴烧的老家井水,把屋里屋外,院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和屋里面的门全部大开,他人在门口好似迎接贵宾一样等着我们回来。
这个时候我们品着茶,聊着天听着父亲讲他年轻的故事,讲现代的故事,讲村里的故事,讲家里的故事;我们也把外面的故事讲给他听。整个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以至于门外来人在院子里打招呼都听不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玉兰花开依旧,父亲却走了。
父亲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个称呼,父亲走了,才真正体会到“儿子”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一个荣耀。才知道这辈子上天赐给我做“儿子”的福分已经再也没有了,已经做到了尽头!称呼你“儿子”的人已经远去,已经再也没有人称呼你为“儿子”!
人们常说,一百岁也愿意有个父母,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把无私的爱全部给予了我们;我们在父母面前才能体会到那种温暖,那种体贴,那种无拘无束,那种恣意妄为。
人往往失去了才知道拥有的珍贵。父亲在,“上有老”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父亲走了,现在“上有老”却成了我一生中最珍惜的记忆和怀念。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现在想来,当时父亲查出肺癌晚期那会,幸亏我把手头所有的事情全部辞掉,立即回家天天和父亲同吃同住,和父亲一起睡在小土炕,和父亲在小土炕喝茶聊天,和父亲到村外的乡间小道散步。不同的是烧水热炕,泡茶洗碗不再是父亲的事情;我不会再让父亲去伺候我,我要伺候父亲,我要尽一个儿子的义务,更要尽一个儿子的孝心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七个月后虽经多方治疗也没有留住父亲,父亲最终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我们兄弟姊妹都在他身边。
遗憾的是直到他走时也没有告诉他是得了什么病。
现在,村里的爷爷辈已经都走了,叔叔辈剩下的也不多了,我们这一辈这几年也陆陆续续走了好几个,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生就好似割韭菜”的真正含义。
是啊,我们也不年轻了!怎么有可能还盼望着老人们继续陪伴、呵护我们!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也不知道父亲去了天堂,见到了庝他爱他的祖父母,见到了先他而去的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和场景!他们是否在诉说相思之苦?是否在倾诉离别之痛?他们在那里过的还好吗?他们可曾知道他们的儿女天天思念他们?那里现在也是玉兰花开的季节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二零一七年四月,父亲去世三个月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又回到了老家,还没有到家门口,老远就看见满枝头盛开的玉兰花和闻到了随风飘来的阵阵清香。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
这棵玉兰树是父亲二十年前亲手栽植的,从一棵手指粗的小树苗长到今天碗口粗的大树。
我随手拿出手机拍了个照并附上一首经我稍微改动的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玉兰相映红;人面已随寒风去,玉兰依旧笑春风。”发在了朋友圈。
这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我却把它改成了思念父亲的诗,好友们立刻纷纷留言致敬。
年年今日花相似,岁岁重生曲不同。
二零二零年四月,不觉父亲走了三年了,我却恍如昨日。按照风俗今年的清明节是给父亲立墓碑的日子,回到老家又见到了盛开的玉兰花。
季节交替,时光流转。记得小时候祖母经常叨念,人就好似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那时候小,不懂得祖母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我慢慢长大了,祖父母也相继去世了。
每次回家与父亲聊天,父亲说到动情处也重复祖母说的话:人就好似割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听后只是笑了笑,算是回应了父亲。根本就没有想父亲也老了,更没有去想父亲慢慢的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
如今,父亲也走了!
回想前些年每次回家,一进村大爷爷、二奶奶、三大爷、四大娘,遇到每一个人老远就打招呼,他们见到我拉着我的手亲切地问长问短,此情此景恍如眼前。如今他们一个个相继离去,热闹的大街上已经没有了往日那亲切的熟悉的身影,冷冷清清的大街已成昨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尽管是大自然的自然法则,但是眼看着曾经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陆陆续续离我们而去,不觉神情黯然,潸然泪下。
那些年,父亲含辛茹苦既当爹又当娘,拉扯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受尽了磨难,哪里还有闲情去栽花养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六十多岁的父亲因病去了医院,结果一查是心肌梗塞,在医院一住就是二个月。
那个时候,我们兄妹都已经成人了。
父亲出院后我们兄妹几个坚决不让父亲再干重体力活,也该让他享享清福了。我就给他买了六只白灵和画眉鸟让他天天有點事干,逗鸟开心。
父亲确实也没有闲着,天天肩上挑着,手里还提着鸟笼到村外溜鸟散步。知道我们喜欢养花,空闲的时候就四处打捞名贵花草,培育嫁接,养大后分给我们让我们各自带回家养。这棵玉兰树就是那个时候他买的一棵小树苗栽在了家门口,经过他二十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花满枝头的大树。
父亲最盼望、最开心的事,就是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星期六星期天我们兄弟姊妹回家看望他。
这一天是我们家最热闹的日子。他一大早早早的把土炕烧的热乎乎的,把茶壶茶碗洗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把所有的暖瓶都灌满了用木柴烧的老家井水,把屋里屋外,院子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和屋里面的门全部大开,他人在门口好似迎接贵宾一样等着我们回来。
这个时候我们品着茶,聊着天听着父亲讲他年轻的故事,讲现代的故事,讲村里的故事,讲家里的故事;我们也把外面的故事讲给他听。整个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以至于门外来人在院子里打招呼都听不见。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玉兰花开依旧,父亲却走了。
父亲在时,不觉得“儿子”是一个称呼,父亲走了,才真正体会到“儿子”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一个荣耀。才知道这辈子上天赐给我做“儿子”的福分已经再也没有了,已经做到了尽头!称呼你“儿子”的人已经远去,已经再也没有人称呼你为“儿子”!
人们常说,一百岁也愿意有个父母,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能把无私的爱全部给予了我们;我们在父母面前才能体会到那种温暖,那种体贴,那种无拘无束,那种恣意妄为。
人往往失去了才知道拥有的珍贵。父亲在,“上有老”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父亲走了,现在“上有老”却成了我一生中最珍惜的记忆和怀念。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现在想来,当时父亲查出肺癌晚期那会,幸亏我把手头所有的事情全部辞掉,立即回家天天和父亲同吃同住,和父亲一起睡在小土炕,和父亲在小土炕喝茶聊天,和父亲到村外的乡间小道散步。不同的是烧水热炕,泡茶洗碗不再是父亲的事情;我不会再让父亲去伺候我,我要伺候父亲,我要尽一个儿子的义务,更要尽一个儿子的孝心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七个月后虽经多方治疗也没有留住父亲,父亲最终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我们兄弟姊妹都在他身边。
遗憾的是直到他走时也没有告诉他是得了什么病。
现在,村里的爷爷辈已经都走了,叔叔辈剩下的也不多了,我们这一辈这几年也陆陆续续走了好几个,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生就好似割韭菜”的真正含义。
是啊,我们也不年轻了!怎么有可能还盼望着老人们继续陪伴、呵护我们!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也不知道父亲去了天堂,见到了庝他爱他的祖父母,见到了先他而去的母亲是怎样的心情和场景!他们是否在诉说相思之苦?是否在倾诉离别之痛?他们在那里过的还好吗?他们可曾知道他们的儿女天天思念他们?那里现在也是玉兰花开的季节吗?!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