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导语设计初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脉络十分清晰,体现了教材的整合性特点。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共八组,其主题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围绕专题和教学目标,每个单元选择了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四篇文章,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它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传统的教学往往按部就班,每篇课文的教学各自为政,“单篇”和“整组”割裂、脱节的现象明显,不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整合性特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为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下面我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为例,谈谈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课文导语教学设计初探。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合性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唯有把握全局,才能统领教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教材,内容包括认识鲁迅、感受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其中,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的一个片段,课文后安排“资料袋”——鲁迅简介。后三篇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安排有两个片段的“阅读链接”:第一个片段语言精练、传神,可谓抓住人物特点描写的范例;第二个片段与课文内容相照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阐释,又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一面》前的链接语,用有说服力的事例讲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与课文内容相对应;《有的人》对鲁迅的一生做出了总结和评价。
  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教材借助文质兼美的一组课文,让小学生能较全面地了解、认识鲁迅,其意义不言而喻。
  二、单元导语设计及理念
  1.猜猜他是谁
  (先出示人物描写片段,初步感受鲁迅的音容笑貌)
  片段一:
  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
  片段二:
  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先生笑得连烟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2.揭谜底,引探究
  (出示鲁迅照片,激发求知欲望。)
  他就是鲁迅。对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的专题中读过他的一句爱国名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于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本组课文,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板书单元主题:初识鲁迅。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的设计,整合了单元导语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面的“阅读链接”之一(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关于鲁迅形象描写的内容, 回顾了本册教材第二组“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爱国名言),可谓瞻前顾后、统筹重组,并且有效渗透了单元目标中的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恰当的预设和铺垫。】
  三、课例导语设计及理念
  1.《少年闰土》
  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坛巨匠,他的作品体裁多样、文风独特,著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我们可以从课本80页的“资料袋”中找到他的部分作品,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与学生交流“资料袋”)当然,想更多地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还需要我们到课外去搜集。每个人整理出一份“资料袋”,我们一起再将它们作成《鲁迅资料集》,好吗?
  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他的小说《故乡》,收录在小说集《呐喊》里。今天让我们来一睹鲁迅先生的文笔,一睹他笔下描绘的少年闰土的风采。
  【设计理念:打破教材编排序列,充分利用“资料袋”中的信息唤起学生对鲁迅伟大成就与人格的崇敬之情,并与所学课文迅速建立起联系,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大综合语文教学观,并为学生在课外积极参与搜集鲁迅作品、拓展阅读等语文实践性活动开沟挖渠。】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作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一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此深得人民大众的爱。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他的追悼会上痛哭流涕,这悲痛的场景铭刻在许多人心中。鲁迅的侄女周晔小小年纪就对这个场面刻骨铭心,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发出了《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这样痛彻心扉的呼喊!
  随即出示课文第一段和课后“阅读链接”第二个片段(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对课文中哀悼鲁迅的场景描写进行补充、丰富,让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更好地体会鲁迅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设计理念:这里为前后两个教材之间的联系寻找恰当的切入点,利用“阅读链接”拓展课文解读的广度,让教学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更加地亲近鲁迅,在感同身受中拉近了孩子们与鲁迅之间的距离。】
  3.《一面》
  有些人只有一面之交,却终身难忘。本单元口语交际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话题:谁是给你第一印象最深的人,说说你们初次相见的情景和留下的印象。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鲜活可爱,已给了我们不可磨灭的印象。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一篇很好的描写人物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跟着工人阿累与鲁迅进行一次亲密接触,看看这“一面”是如何刻画,又是如何影响阿累的一生吧!
  【设计理念:从整组教材横向的角度来看,《一面》一文既是在《少年闰土》的基础上对人物描写基本方法的进一步体会,又能对随后的口语交际承载起范例的作用。这一导语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导向下,跳出单篇教学的框框,让课例发挥出更大的辐射效应。】
  4.《有的人》
  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比他的文学成就影响更大。在四周围黑洞洞的旧社会里他不怕碰壁,用犀利的笔做武器顽强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人,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人说,诗是诗人的眼泪。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时,诗人臧克家用深情的眼泪再一次讴歌了鲁迅先生的牛马精神,真所谓“情到深处即为诗”!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在对前三篇教材的鲁迅成就和人格的高度概括中导入新课,使之前后串联,避免孤立,又铺设了本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使课文教学既不失单元的整体性,又独树一帜,富于个性。】
  四、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语的教学设计只是教材教学的冰山一角,是笔者的一点尝试。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给了教师更多创新空间的同时,也更加考验教师对新课程实践的勇气与智慧,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凸显按专题组织单元的整合性功能。唯有瞻前顾后、相互呼应,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单篇孤立、零散无援,才能使整组教材顾盼生辉,使各个教學环节有机联系,并螺旋上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着力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用心去读书、用情去体验,让学生真正读进课文里去,把课文读进自己的心里去,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9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体会课后习题3中带点的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能积累下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3.读懂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通过朗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 教科书编者 单元结构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3  前些日子去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看出读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充分地读书,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我们很多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却没有引导学生去感悟,也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注重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恍然大悟”“涵泳品味”“妙由心悟”等
“提问法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钱梦龙语)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将停止。教师对提问作用的认识,对问题的设计以及提问中的行为等,都关系到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一、透视语文课堂上的“不智”之问  1. 提问目的缺乏指向性  提问目的不明确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头号杀手:有的提问从头到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体现,因此,教师要在关键处用足工夫,把阅读和技巧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问 重点词语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1  是否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是学生现阶段语文水平的直接呈现,也制约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要实现阅读的突破,教师就要注意在关键处用
[摘 要]对情景交融的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说话情境;借助“宝塔诗”的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以生活经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如此教学才能用活文本资源,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图文结合 宝塔诗 写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81  《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课文生动地讲
[摘 要]目前,第一学段写字课堂中存在“苦行僧修行”式、“依葫芦画瓢”式和“一锅煮粗暴”式等不符合学情特点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写字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这种现象,可采取以俗解雅、由表及里、因“迹”施教等策略,构建高效的写字课堂,让学生爱上写字。  [关键词]第一学段 写字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具有情、景、意、趣等美学特质的古典诗词。词中描写了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愉快的荷塘郊游情景——归途中因醉酒而划船误入藕花深处,惊飞了暮宿荷塘深处的鸥鹭,表现出词人的美好心境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快乐。那么,教学时,我们又将如何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感知和鉴赏这首语言生动、节奏轻快、令人回味无穷的古典诗词,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呢?努力营造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情境。  
[摘 要]逆向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或改变思维方向,通过结论来分析形成结果的原因和根据,进一步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要学习的内容的方法。运用逆向阅读法进行教学,可以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后羿射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82  在語文教学中,说起阅读教学、解读文本等,大多数教师都
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才能引领学生开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将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落到实处,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功夫在课前,做好阅读交流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前,学生往往对要了解的名著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一无所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就某本书进行细致的指导。我想至少达到以下目标。  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