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榆钱饭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an024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春天,我是从一张挂满了大妈的榆钱树图片上感知的。
  我的母亲肯定又蒸好了大包的榆钱饭,等着我和弟弟回家。
  每年四月母亲便开始收拾行装,去菜籽沟老屋,打理她的树莓园,房前屋后种花种菜。矮篱几行,小园几米,鸡鸣几声,母亲常常将小院生活打理的烟火味十足。
  每年榆钱盛开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大筐将那些嫩嫩的榆钱一点点捋回家,母亲将那些榆钱一叶叶摘洗干净,放在盆里晾干水分,然后用面与它搅拌均匀,放入笼屉,再用湿布将盖围的严严实实开始蒸。20分钟后,榆钱的甜香就随着蒸气飘散开来,母亲会小心翼翼地拿开布,等蒸汽稍稍散去后,用铲子将榆钱搅拌均匀,之后烧油爆葱花,开始炒蒸好的榆钱,最后,将盐、蒜泥、香油汁往上一浇,榆钱饭便好了,那味道,真的是人间美味。
  母亲忙碌着为我们做榆钱饭的身影,像油画一样重彩定格在我心里。每每想起便印出柴门几家,便印出一座家园,里面住着溪水、鸟鸣、花草,住着往事,住着一段想说给你听的温暖岁月。
  好像从拥有了喜怒哀乐的思想开始,一直就梦想着,能拥有一块地方,一个角落,哪怕只有云朵那么大,那里有奔跑的牛羊,有自由的鸡鸭,有绿色的蔬菜,有天高云淡的笑声,那里是纯粹中的纯粹,自然中的自然。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梦一直做着。跟知心的人说过,对关爱的人说过,也对许多陌生的人说过。总想,带着一张白纸,带上一副笔墨,带着心中蓝蓝的期待,去寻找桃源,寻找生活中那个在心底占着最重要的地方。撞破南墙后,才蓦然发现,那个梦里的地方,在现实中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就像我的脆弱一样,找不到歇息的土地。
  成家这么多年,我和弟弟一直还在母亲的呵护下生活,休息日我们常常会拖家带口奔向母亲,睡在母亲的大床头,盖着陈年老被子,隔着窗外的月光与母亲唠着陈年的旧话,唠着唠着就会把我带入童年的梦,我会在微笑中沉沉睡去,再醒来时阳光便爬满老屋的窗沿。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起来,我们最爱吃的饭菜摆满了桌子。父親也早早出门了,不久就会带着一兜子野蒜苗、黄花菜、野芹菜、地票回来。
  母亲的小院,各种花一茬茬地开,格桑花、牡丹、菊花、太阳花等等连我也叫不出名字的花朵排布在角角落落,香气四溢,引来入驻菜籽沟的画家、摄影师们提镜侧目。菜园里辣椒、茄子、黄瓜、豆角、西红柿等等一应俱全,我时常会穿梭在枝枝叶叶间,顺手拔个小萝卜,鲜鲜的,爽爽的。吃惯了母亲亲手种的蔬菜,再到超市买菜的时候,竟会生出些许失落与茫然,怎么也找不回新鲜的感觉。
  坐在小院里,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咽下喷香的榆钱饭,我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染,一瞬间,我似乎活过了几个世纪一样清醒过来,在心里对自己说,原来,苦苦期待的桃源,一直就在我身边,一直围绕着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视线。
  这才是纯粹中的纯粹,自然中的自然。累了,倦了,病了,痛了,都不会离我而去的桃源。母亲曾对我说:知福福常在,随缘缘自来。身在桃源,别说得失,即使暴雨来临,又何妨?因为,这里不光有关爱,还有鼓励与坚强。
  落日的余辉下,我摩挲着母亲的手,好粗糙,好干燥,布满了老茧,心里一阵酸楚。我有多少年没有牵过母亲的手了,上次好像还是我身高刚到母亲腰部的时候吧,那时候母亲的手非常光滑、温暖、宽厚。现在,我们已长成了母亲的依靠和骄傲,却没有真正用心的关心过、关注过母亲,心中已被愧疚塞满。
  母亲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轻轻地拍拍我的手,说:“妈最盼的,就是你健健康康,好好的”。
  日月经行,天地无边,找点空闲与母亲闲坐一会吧,看云朵朵聚头顶,再悠悠散尽,这就样,地也老,天也荒。
  这一生,母亲的榆钱饭都将是我的盛宴。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包头的古长城遗迹很多,百姓们管它们叫“边墙”,并据此为落、乐观生活。有战国时的赵(北)长城,如青山区的东边墙、西边墙,昆都仑区的边墙壕;固阳县境内还有一段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  妻子姥姥的坟头,就在她二舅家的东边墙村。姥姥属牛,九十二岁上走的,是“喜丧”。按照本地人的说法,老人走后的第三个年头要“大办”一下。这亦是古礼,守孝三年,“春秋”时期即已有之,人们缅怀先人,更要节哀、向生。  三年前,春
期刊
自从回到了北方,在人到中年时刻,我的梦里场景常常停留在那悠长的古巷。那些承载童年欢乐的过往,像遗失的贝壳,总是串起我丝丝的怀念,回味后是满满的甜蜜。能回去的是家乡,回不去常常思念的是故乡。无论你官居高位还是财富满车或是失意落寞,总有一种情感在灵魂深处荡涤开来,带着绵长乡音呼唤着你——那就是故乡。听老家的发小说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全部被夷为平地,要开发成现代化的住宅小区。  我的故乡从此少了辨识。  
期刊
时至四月,学校宿舍门口的那一片油菜花田,在成长、积蓄、等待了几个月后,终于绽放出独属于它的美丽。  每每走至楼下,望见这一片耀眼的黄就总不觉想起,二月底寒假结束回到学校时,门口的那片种满了排列有序却犹如杂草般毫不起眼的植物的田。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地区,记忆中家乡不曾种植油菜花,自然不识的这为何物,偶尔兴致突发询问友人,也不曾有人能认出。大抵是家中长辈有人曾种植过其他植物的原因,平日里对植物的观察也总
期刊
三分地的小园子,种满了豌豆、秋葵、薄荷、还有小雏菊,它们都在争抢我的领地。秋葵硬朗,像一枚粗大的朝天椒,身形挺拔而直立,如此有气质,蛋黄色的小花十分惹人喜爱。周围有薄荷,马兰头与太阳花,以及野水芹,還有不知名的小草四处散着,花开的痕迹知多少?没人过问。时光倒流,那天,忽然发现墙角数枝新绿,我也没顾得上搭理它。黄昏后,整个小园喷着的细香,这,淡淡的,蓝色的,细碎的小花开了一簇又一簇,夹着泥土的芳香,
期刊
很多人都说“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永远治不好”,在西藏已工作三年有余,在我心中,这里总有着她独特的魅力,你可以享受最慷慨的阳光,最纯净的天空,遇到最虔诚的人们,感受心灵的洗礼……每每心情烦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许,这美,瞬间会涤清你心中所有的愁绪……  时在2018年4月,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趟林芝,这个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地方。林芝,古称工布,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
期刊
一、紫云佛音  夏夜,我在声声袅袅的梵音中走进紫云山。  月色中,亲近了你的每一寸肌肤。  有风,细软的风,从山垭间缓缓掠来,有檀香的沉醉,有佛音的缠绵。  钟声悠远且清亮。在紫云山,我把身心的全部,都安放于一片绿叶与一条溪流之上,顺着山的幽雅,抛却了凡尘所有的羁绊。  只愿静候于此,与青砖黛瓦对视,与佛的慈悲相遇。  一段温婉的邂逅,我却与你,如沐春风。  紫云山,我要将你深深咏怀,也请你记住的
期刊
故乡的四月景色宜人,风光恰好,极目远眺绵延的黄土高原一派碧波荡漾的景象。田间地头、山峁沟岔处处可以看到各种花草树木争相茁长,这时候走近山野中你可以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各种花香味,而槐花也正值这个季节盛开。  槐树在故乡是一种常见的树木,村头路口随处都可见到,在我家院子的大门外就生长着一棵大槐树,听奶奶讲那棵槐树还是爸爸小时候亲手种植的,树长的非常高,进入夏季以来整棵树长的枝繁叶茂。四月以来是槐花开放
期刊
冰心说过:“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我突然间就不那么赞同她的说法了,我生命中的父爱是直白的,是无私且光明的,在我快三十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依然可以“宝贝宝贝”的叫我,而我也像朋友一样叫他“老張”,大多时候我都叫他“皇阿玛”,因为我觉得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我就是公主,有皇阿玛护着的幸福公主。  家里有一张我四五岁时的全家福,也是仅有的一张父亲年轻时的照片,如果不是以之作为纪念,
期刊
瞎子阿嬷走了,终年63岁,坟墓面朝大海。  世界上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声音是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最直接的入口,耳朵是他们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最便捷的路径。是的,他们就是盲人。古往今来,盲人太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美丽的、普通的、聪明的、愚蠢的、有钱的、贫穷的、有才能的、潦倒混日子的、有名声在外的、声名狼藉的、寂寂无名的。致盲的原因也不尽相同,遗传、疾病、意外、发育不良、受伤……他们中间有人生来就没见过
期刊
若尔盖一年只有两个季节,一个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题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从小对草原的向往随着时间和阅历与日俱增。带着疲惫,含着热泪,夹杂着说不清的缱倦,度过了紧张忙碌的黑色六月,终于有机会一览草原一览若尔盖了,仿佛格外年轻了好几岁。精心准备,斟酌再三,报了旅游团,因为可以不用操心安全和饮食,不用操心晚上会睡哪里,甚至不用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只关乎心情,只关乎眼睛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