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找到知识之门的钥匙,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兴趣 ,就是最好的策略,也是开启数学大门的钥匙。
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实施新课标,搞好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学生对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产生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近学生,尊重学生是提高兴趣的前提。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如果学生很讨厌这个老师,那么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但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要想做到尊重学生,那么就要放下架子,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从言行上约束自己,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和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对待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曾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向她请教教学方法时,她给我说:“不要总把自己当成老师,学生是我们的朋友,而且要会哄。”虽然只是几句平常的话,却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数学本身是枯燥的,要想引导学生爱数学,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
二、变被动为主动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不能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信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针对性、具体性,练习时要有易、有难。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法让问题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熟能生巧”。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必须要多练习。但是,在练习时要讲究方法。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望而生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出题,小组内交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订正,讲解。但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和质量。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而且学生在自己出题的时候也需要思考并且加深了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当“小老师”,参与问题的解决会有成就感,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三、让数学回到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数学。例如: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第三位;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等都离不开数学。
如果我们能针对不同知识点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利用笑话和小故事来引入课题,不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广角”中关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我利用曾经听过的一个冷笑话:鸡和兔共有20只,共有60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算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60-20=40(只) 。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40-20=20(只),这时鸡都蹲地上了,兔子还剩下两只脚。所以,兔子有20÷2=10(只),鸡有20-10=10只。通过这个冷笑话,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探索学习其它方法时,学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导入;在学习分数学的时,利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来帮助理解……都能起到简单直接的效果。
有了钥匙,还有很多不同的开锁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共同发现,积极分享。从而能让更多的学生来用兴趣开启数学的大门,拥有数学的智慧,使他们的人生绚丽多姿﹗
激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对实施新课标,搞好数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学生对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产生兴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尊重学生,亲近学生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近学生,尊重学生是提高兴趣的前提。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如果学生很讨厌这个老师,那么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但要做到真正尊重学生,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得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要想做到尊重学生,那么就要放下架子,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从言行上约束自己,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要和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对待每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曾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我向她请教教学方法时,她给我说:“不要总把自己当成老师,学生是我们的朋友,而且要会哄。”虽然只是几句平常的话,却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数学本身是枯燥的,要想引导学生爱数学,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
二、变被动为主动
要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不能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新课标要求:教师是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信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有针对性、具体性,练习时要有易、有难。还可以通过设疑的方法让问题产生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熟能生巧”。在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必须要多练习。但是,在练习时要讲究方法。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望而生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出题,小组内交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出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订正,讲解。但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和质量。这样,不但起到了练习的效果,而且学生在自己出题的时候也需要思考并且加深了印象,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当“小老师”,参与问题的解决会有成就感,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
三、让数学回到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随处都会用到数学。例如: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第三位;人口数量:13亿,世界第一;淡水资源:28000亿立方米,世界第四;全球现在有11亿人缺水,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被污染……等都离不开数学。
如果我们能针对不同知识点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利用笑话和小故事来引入课题,不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广角”中关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我利用曾经听过的一个冷笑话:鸡和兔共有20只,共有60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算法: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60-20=40(只) 。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40-20=20(只),这时鸡都蹲地上了,兔子还剩下两只脚。所以,兔子有20÷2=10(只),鸡有20-10=10只。通过这个冷笑话,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探索学习其它方法时,学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体积单位时,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导入;在学习分数学的时,利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来帮助理解……都能起到简单直接的效果。
有了钥匙,还有很多不同的开锁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来共同发现,积极分享。从而能让更多的学生来用兴趣开启数学的大门,拥有数学的智慧,使他们的人生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