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读写语感培养的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mboo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备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主要是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培养的。在培养这四种能力时,语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在进行语感教学时,学生会受到系统的言语技能和语言基本知识的训练,势必会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判断、感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小学生语感的特征
  (一) 薄弱性
  每一个初入校门的学生虽然都具有一定的语感能力,但是这种语感能力是低层次的,而且仅限于听和说,高层次的听、说语感能力以及读、写语感能力还没有具备,是非常薄弱的。小学生每天主要都在阅读各式各样的文章,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文。但作文的撰写过程确是让不少学生感到痛苦万分的。而听话语感和说话语感自儿童入学以前就已经具有了,学龄前儿童从几个月开始学习口语交际,虽然没有给他们聘请专职的语言教师,提供专用的语言教材,可是在五六年的时间里便能听会说,他们就基本上学会了母语,但也仅仅局限于能听会说。
  (二) 模仿性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在有些课文的课后练习当中,有“仿写”这样的练习,它就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课文的例文,发现其描写的方法,在仿写当中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其写作的语感。在模仿当中,小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发挥各自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三) 听说语感强于读写语感
  小学生的听说语感要强于读写语感。因为说是写的前提,但是小学生的独白水平本来就很弱,所以写话语感自然不强,同时还不能将说出的话转化写出来的书面语,做不到“我手写我口”。学龄前儿童,不需要动手去写文章,写作只是在学校才会做的事。多数人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但不能一天不说话,所以小学生从小就对写作充满了恐惧,害怕写作,与此同时,遣词造句的凭借只是来自语文实践,或是从学过的文章中学习一些方法和技巧,或是通过老师的分析中,学习相应的方法。因此,对于写作知识的积累也就会很少。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当中,阅读训练实践通常是多于写作的,所以会出现五六岁的小孩能进行正常交流,而很多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也不能写出一篇连贯、通顺的文章的可悲现象。
  二、小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一) 阅读语感的培养
  语感的培养一直受到语文教育学者和教师的广泛关注。通过关于语感的讨论,可以得知语感是在获得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语文知识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语文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语感培养应着重研究语文知识的获取。
  1.在比较阅读中生成语感
  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主体在长期的语言活动中形成的。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比,养成良好的语感。在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名为《小露珠》,在帮助学生理解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时,可以从动物们和小露珠打招呼的语言中,通过对比,感受小露珠自身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
  先出示:早哇,小露珠。
  接着出示:早哇,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透明的小露珠。
  早啊,圆润的小露珠。
  最后,出示原文中: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通过让学生阅读对比,更能直接地理解小露珠的外形美,究竟美在哪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学生的语感便在这比较中,得到升华,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比喻句所带来的效果。
  2.在背诵中积淀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道出了背诵、积累的重要性。背诵是培养语感,发展智能的基本途径。我国古代教学强调学语文要多背诵,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上,16岁的高中生武艺姝获得了年度总冠军。让人不得不赞叹她的后生可畏。她拥有2000首的诗词储备量,能够在小组赛的个人角逐赛中9道题全部答对,战胜了百人团的308人。在决赛中,飞花令中的突出表现,让人印象颇深。那些阅读并背诵过的诗正如我们走过的路,跑过的步,浸润着我们的生命。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积淀情感、思想和文化,语感的提升便不言而喻了。
  3.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有这么一篇课文,叫《爱如茉莉》。文章作者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从中告诉我们,真爱就像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表面上看,文章记叙了父母之间的一件小事,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这件小事来歌颂“真爱就像茉莉”,平淡却情真意切。
  (二) 写作语感的培养
  1.诵读促成写作
  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诵读,诵读是一种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過程,也是直觉体悟言语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培养阅读语感的一种好方法。
  2.关注写作自由表达
  在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进行撰写,对于作文的结构,学生也是在意会中不断清晰。例如谋篇布局的知识,学生随时随地地想用自己的笔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而谋篇布局的能力往往便伴随着这种想法而产生。这种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语感。
  3.养成运用好词佳句的意识
  要增强学生在写作中尽力运用好词佳句进行表达的意识,就要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在作文教学中研究优秀作文的语言,多积累好词佳句。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文章与其比较,进行反省,使其深切地感受到好文章语言之丰富,相比之下,自己文章语言之贫乏。一旦学生有了此意识,产生了这种需要,便会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把自己阅读、背诵中积累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作文的语言逐渐丰富起来。这便形成了一种写作能力,即写作语感。
  【结 语】
  语感绝非神秘之物,它是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训练而为人们所掌握的。语感是在言语实践中无意识形成的,而如何培养语感,尤其是关于小学生读写语感的培养,笔者仅从小学生语感特征出发,提出了相关培养的方法。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师们关注语感和语感培养,同时又有新课标作为背景,语感研究必将注入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一、澄清认识,端正思想,大力推进  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于人的情感世界来说,艺术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重要。艺术是社会变革的一种真正动力,它往往以一种新的视角对旧的观念发起挑战,有效地记载和传承着人类的灿烂文明。艺术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发展。  我校充分认识到艺术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重技法轻体验,重内容轻情感,以致学生兴趣缺失。情境作文能拉近学生生活与习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本文着重阐述了教学情境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情境的引导、写作过程的指导等策略,旨在构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受困于应试教育理念,重视写作水
<正>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与教材有关的社会、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素材,是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不少教师
当春秋两季降雨稍好且环境条件湿润的情况下,我国甘肃东部地区常常有大量的野生鸡腿菇发生,而且多出现在翻耕的苜蓿地、有枯木的林草地和河床上,以及田间堆制的农家肥粪堆上.
在2001年高校招生考试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共有24个选择题和7个(道)供答题,其中,有5个选择题和2个供答题为生物学测试题.对理综-生物学题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领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在考试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写作分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当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写作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写作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乐学”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主要阐述了南京工业大学从实验室入手,通过改革传统的培养机制和办学机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等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 要】  中国式啃老族的出现,原因就是父母心甘情愿地给孩子喂奶,一直不断奶,哪怕自己枯竭了——孩子永远长不大,孩子永远在吮吸父母的奶——血汗钱。  【关键词】  啃老族 依赖 相互依赖  现代中国民间流传一句话:70后拼命加班,80后不加班,90后不上班……不上班的青年一代,他们的生活来源从哪里来呢?很简单——父母,父母生育了他们,养大了90后一代,最后中国的啃老族还要不干活,拼命向父母要钱。
针对工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课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分析,构建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放性实验课教学模式。阐述了开放性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