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重技法轻体验,重内容轻情感,以致学生兴趣缺失。情境作文能拉近学生生活与习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本文着重阐述了教学情境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情境的引导、写作过程的指导等策略,旨在构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受困于应试教育理念,重视写作水平的提高,追求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体验,割裂了生活与写作的联系,以致学生缺乏信心,畏惧写作,产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心智也获得一定发展。
一、教学情境的选择策略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为制定教学设计提供依据。(1)依认知特点选择。小学生各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各不相同,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作文教学应形象直观;中年级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应在具有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深度,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辨性,以引发学生思考。(2)依教学任务进行选择。在低年级作文教学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写话为主,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培养,让他们产生表达的兴趣;在中高年级,学生已逐渐掌握了写作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习作,教师要注重写作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创设引人思考的境,让他们记录所见所闻,学会表达真情实感。(3)依学生心理进行选择。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乐于表达。
情境要具有直观性,要以现实的自然风光、逼真的人物形象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情境要有趣味性,要能贴近生活,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捕捉稍纵即逝的写作灵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1.从“真”的视角创设情境
走进自然情境中求形真。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真实的情境,它能触及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好奇心。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取景,选取有典型的、富有魅力、符合主题的景象,让情境为我所用。如在“谁带来了春天”习作教学中,教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春天的空气,感受春天里万物的变化,有学生能从出芽的小草、田野的麦苗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从桃花、梨花、杏花感受春天的多彩世界,从哗哗流淌的小河中感受春天的美妙。
除自然情境外,还可创设虚拟情境。多媒体网络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作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从“趣”的视角创设情境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趋使学生在认真观察、体验、记录中放飞心灵,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者让学生从运动会、拔河比赛中以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演绎具体情节,让学生融入角色、体验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从“美”的视角创设情境
美可以激发情境、净化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蕴藏的意境之美,让学生拓展生活经验。教者让学生从色、香、味、形等几个方面介绍某一美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学生以“抓起”、“冲进”等形象生动的动词写出对玉米棒的喜爱之情,以细腻的语言写出对剥玉米棒时的所观所感。
三、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智慧中极重要的源泉,观察是知识理解和记忆之母。”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缺乏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使认识有条理、思路变清晰,顺序可以按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如观察小猫可以从头部、眼睛、嘴巴、胡须、四肢、尾巴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将其表达出来。(2)观察要能抓住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形成鲜明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的组成、用途等,产生新的思考。
2.以境激发情境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事物有所认识,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认识。(1)以情唤情。文有所思,情感所感,才能所有创作。教师要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再现生活经验,激发其情感体验,唤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学生将作文情境中的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并表达出来,能以情唤性,以情入文。(2)移情入位。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去读、去思、去体验,置换角色,将自己融入其中,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写作过程的指导策略
传统教学中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彼此割裂,学生缺少表达的勇气与信心,表达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实,写作是一个由述到写,逐步整理思绪、疏通思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得到的多且凌乱的事物中筛选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并借助于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在思维二次加工的基础上用言语字写下来,实现由言到意的融合过程。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习作形式,避免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基础的状况,要通过创设真实的、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思考的基础上,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建香. 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魏安红. “情境作文”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施策略【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传统的作文教学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重技法轻体验,重内容轻情感,以致学生兴趣缺失。情境作文能拉近学生生活与习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本文着重阐述了教学情境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情境的引导、写作过程的指导等策略,旨在构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受困于应试教育理念,重视写作水平的提高,追求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体验,割裂了生活与写作的联系,以致学生缺乏信心,畏惧写作,产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教师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心智也获得一定发展。
一、教学情境的选择策略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为制定教学设计提供依据。(1)依认知特点选择。小学生各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各不相同,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作文教学应形象直观;中年级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应在具有趣味性的基础上增加深度,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情境要有一定的思辨性,以引发学生思考。(2)依教学任务进行选择。在低年级作文教学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写话为主,教师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加强学生口头语言能力培养,让他们产生表达的兴趣;在中高年级,学生已逐渐掌握了写作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习作,教师要注重写作技能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创设引人思考的境,让他们记录所见所闻,学会表达真情实感。(3)依学生心理进行选择。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中高年级学生乐于表达。
情境要具有直观性,要以现实的自然风光、逼真的人物形象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情境要有趣味性,要能贴近生活,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捕捉稍纵即逝的写作灵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1.从“真”的视角创设情境
走进自然情境中求形真。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真实的情境,它能触及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好奇心。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取景,选取有典型的、富有魅力、符合主题的景象,让情境为我所用。如在“谁带来了春天”习作教学中,教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春天的空气,感受春天里万物的变化,有学生能从出芽的小草、田野的麦苗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从桃花、梨花、杏花感受春天的多彩世界,从哗哗流淌的小河中感受春天的美妙。
除自然情境外,还可创设虚拟情境。多媒体网络集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能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作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从“趣”的视角创设情境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趋使学生在认真观察、体验、记录中放飞心灵,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者让学生从运动会、拔河比赛中以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演绎具体情节,让学生融入角色、体验情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从“美”的视角创设情境
美可以激发情境、净化心灵,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蕴藏的意境之美,让学生拓展生活经验。教者让学生从色、香、味、形等几个方面介绍某一美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有学生以“抓起”、“冲进”等形象生动的动词写出对玉米棒的喜爱之情,以细腻的语言写出对剥玉米棒时的所观所感。
三、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1.引导学生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智慧中极重要的源泉,观察是知识理解和记忆之母。”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缺乏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思,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1)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才能使认识有条理、思路变清晰,顺序可以按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上到下、由远及近。如观察小猫可以从头部、眼睛、嘴巴、胡须、四肢、尾巴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将其表达出来。(2)观察要能抓住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形成鲜明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事物的组成、用途等,产生新的思考。
2.以境激发情境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事物有所认识,激发一定的情感体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认识。(1)以情唤情。文有所思,情感所感,才能所有创作。教师要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再现生活经验,激发其情感体验,唤发学生对美的渴望。学生将作文情境中的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并表达出来,能以情唤性,以情入文。(2)移情入位。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去读、去思、去体验,置换角色,将自己融入其中,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写作过程的指导策略
传统教学中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彼此割裂,学生缺少表达的勇气与信心,表达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实,写作是一个由述到写,逐步整理思绪、疏通思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得到的多且凌乱的事物中筛选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并借助于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在思维二次加工的基础上用言语字写下来,实现由言到意的融合过程。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习作形式,避免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学生写作基础的状况,要通过创设真实的、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思考的基础上,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孙建香. 小学作文教学中模拟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魏安红. “情境作文”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施策略【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