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康拉德《黑暗之心》的“荒野”观

来源 :校园英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dp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生于波兰的英国小说家,是少数以非母语写作而成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主义的先驱。他最擅长写海洋冒险小说,有“海洋小说大师”之称。在他的作品中,象征的广泛运用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和写作风格,他认为:“所有伟大的文学创作都是象征的,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让读者从中获得感染、奥秘和美感,了解事物的复杂性”。
  《黑暗的中心》是康拉德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黑暗之心》虽然表面上讲述的是一段充满危机和不测的旅途,但它绝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险记,它涉及到政治、宗教、道德、种族、心理、社会秩序以及文明与原始的冲突等诸多范畴,无一不发人深省。从国内外对康拉德《黑暗之心》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评论家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不论是形式还是主题都有涉猎,研究由浅入深,十分丰富,而且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新的理论和思潮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也结合了哲学、历史等学科进行研究。但就国内研究而言,以语言本身的分析和历史主义、殖民主义的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和运用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这部作品的屈指可数。生态批评理论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推动者其地位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然而有关康拉德这部著作中生态思想的解析却比较缺乏,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发现,康拉德《黑暗之心》这部作品中,通过大量的对“荒野”的描写和象征运用,体现了康拉德的生态整体思想,形成了其独特的基于生态整体的“荒野”观。所以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解析康拉德的“荒野”观,,从《黑暗之心》中的“荒野”入手挖掘这部作品中蕴藏的生态整体思想,从而另辟蹊径,重新赏析这部经典著作。
  一,“荒野”的象征意义。《黑暗之心》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一直是批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荒野”在文本中有很多重作用和象征意义,而“荒野”的象征意义正是作者体现其生态思想的一个重要工具和表达方式,也是探索这部作品生态思想的基础。在这部作品中“荒野”的象征意义主要是两个方面:自然象征意义与文明象征意义。“荒野”在文本中的自然象征意义是其作为自然的代表,作为非洲大自然的特有和典型的表现形式,被赋予了自然的一切属性,尤其是自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传承给了这部作品中的“荒野”。文中的“荒野”,时而自由、时而神秘、时而包容、时而愤怒、时而残忍并且显得不容侵犯,从这些对“荒野”的描写来可以说康拉德的“荒野”观是维护非洲自然环境状态的。“荒野”在文本中的文明象征意义是原始文明,非洲荒野作为非洲的代表不仅代表着非洲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非洲原始文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文明都是生态批评的义务和责任,文中也有除了自然掠夺之外的文化掠夺所造成的悲剧,这些作者都认为是破坏原始文明的后果。综上所述,《黑暗之心》中的荒野其实就是自然和原始文明的象征,不难理解康拉德的“荒野”观的关注重点其实是康拉德通过对“荒野”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然环境和原始文明的重视。小说中康拉德对原始状态下的非洲荒野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其神秘、美丽、深邃、包容的魅力都呈现在小说中了。通过阐释“荒野”在小说文本中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以及康拉德对以荒野为表的非洲自然环境的重视,我们可以发现文本中的“荒野”作为自然环境和原始文明的象征,以及“荒野”观对非洲自然环境和原始文明的颂扬与维护。
  二,“荒野”与“人”的关系。在解析了“荒野”的象征意义及作用之后,我们进一步地挖掘出“荒野”观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康拉德的“荒野”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透过分析作品中“人”与“荒野”的关系来窥探一二,而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人的贪念和自然的反抗等等形成了复杂的矛盾和和谐关系。这两者的矛盾关系在《黑暗之心》的文本中主要体现在“人”对非洲荒野的破坏与“荒野”对人类的“报复”这两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黑暗之心》中“人”对自然的破坏表现为欧洲殖民者在对非洲刚果进行的所谓“象牙贸易”为特色的殖民活动中对非洲原始荒野资源的无限制与破坏性的掠夺,比如文本中提到的殖民者意义的爆破、开山、修建等行为,这些人类在非洲荒野的行径对当地自然荒野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和破坏。欧洲殖民者为了个人的飞黄腾达或者说其他个人利益等目的妄图想要控制非洲荒野,他们大呼:“‘我的未婚妻,我的象牙,我的贸易战,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属于他。这使我屏住呼吸,等着倾听荒野发出的洪亮的笑声,这笑声定能震天动地,使恒星无法安坐其位。”而小说文本中“荒野”对人类的报复则具体表现在无边无际的陌生非洲荒野对满怀希望远道而来的欧洲殖民者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也就是说,未知、庞大、黑暗的荒野吞噬的不仅是外来掠夺者的身体健康(贸易战的工作人员纷纷病倒甚至死去)更多的是他们的意志和精神,让破坏荒野的人们在对它的贪欲无穷增大和对它的未知面无限恐惧中走向疯魔、失去心智。比如一个探险队试图用毁灭的方式征服荒野、征服自然,就得到了荒野的报复:“几天后埃尔多拉探险队开进了一片富有耐心的荒野,正如大海淹没一个潜水者一样,这帮探险队员也消失在荒野中。”这一句作者把探险队消失在荒野中比喻成大海淹没潜水者,其实这都是自然反抗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荒野”和“人”的和谐关系在文本中表现为 “人”对荒野的依赖和“荒野”给人类的归属感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那些欧洲殖民者作为生态的一部分始终离不开自然而存活,所以他们远在非洲大陆时只有依赖美丽神秘的荒野,也依靠它达成目标或者梦想,甚至是生存下去;而非洲当地人对他们赖以生存的非洲荒野更是依赖。另一方面,非洲荒野给予了外来人在异乡唯一的归属,比如当小说中的马洛被其他殖民者的丑恶和独在异乡的孤独感包围的困难时刻,“荒野”就像母亲一般包容他、拥抱他,给他归属感。此外,非洲的被奴役的土著人在生病和被压榨的黑暗生活中也把荒野当作了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家园,比如一个土著人因为失手烧毁了贸易战而遭到了毒打,此时被同类奴役的人类只有选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求母亲般的温暖和安慰:“过了一会儿他站起来——那片无声无息的荒野又把它搂进了自己的怀抱”。   三,“荒野”观揭示生态整体思想。在之前所探讨的“荒野”与“人”的关系中,揭示了这两者关系的复杂性,即矛盾和和谐兼有之,同时也确定了他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显示出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好这两者关系的重要性。康拉德在小说中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一是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二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通过文本分析,不难发现康拉德大篇幅的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具体体现在他对以殖民者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殖民活动的描写和嘲讽以及带来的危害的揭露,同时也在文本中通过直白或隐晦的方式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索取进行批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文本的分析可以获得两个具体的途径来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是避免“荒野”与“人”矛盾的激化,二是促进“荒野”与“人”和谐的发展,即尽量缓解自然与人类矛盾的激化同时还要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因为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运用生态批评中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到《黑暗之心》的文本赏析中来,可以发现康拉德的“荒野”观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并且以维护生态平衡为最高目标。
  通过前文的分析和解读归纳总结出康拉德的生态思想在《黑暗之心》中就表现为生态整体的“荒野”观,这样的“荒野”观不仅仅以生态整体为基础,也重视生态系统内部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说康拉德《黑暗之心》的“荒野”观就是康拉德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的体现,因此,“荒野”观依据生态整体主义的特点倡导生态责任与生态和谐。具体包含人类应该要怎么样做才能维护生态的和谐,为我们所处的生态文明时代出一点力:首先人类要主动承担起生态责任,每个人都要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其次是我们要通过运用生态批评来解读康拉德《黑暗之心》这部小说来挖掘其中的生态启示,从而树立起生态责任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
  希望运用生态批评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重点关注《黑暗之心》中生态重要元素“荒野”以及对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大量反面描写的基础上,挖掘出这部作品中生态整体主义的“荒野”观,从而揭示康拉德这部作品中的生态整体思想,可以引起对于在殖民掠夺过程中人类的需求超越了自然所能承受的及显示所导致的生态失衡的反思,提倡把以康拉德的“荒野”观为代表的生态整体思想即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价值作为最高利益来衡量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康拉德,《康拉德精选集》. 朱炯强编选.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年.
  2.王宏 王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黑暗的心>》. 作家, 2009年24期.
  3.王凤林等,《解读<黑暗之心>中的荒野》.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7年01期.
  4.曾繁仁等,《中外生态文学文论选》. 荆亚平编选.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0年.
  5.王诺,《欧美生态批评》.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8年.
  6.王诺,《欧美生态文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
  7.魏祯,《康拉德丛林小说中的“黑暗”:基于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解读》.宁波大学, 2011年.
  作者简介:唐雅乔,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对比文学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批改的形式往往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合作学习理论,尝试在七年级中实行了“组内互评、智慧闯关”为题的课题研究,通过十周的训
English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serving as head teachers,take on a dual duty in the adult education and talent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t is requi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是“依法治班”还是“以德治班”?这是一个让所有班主任深思的问题。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德治班”,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础,科学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径,创新实践活动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内容,利用家庭、社会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关键词:以德治班;班级管理;新型的师生关系  班级管理是一项“做人”的教育,它既包含: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还包括在教
小小的香料罐儿在厨房的角落里无声无息,你可知道:多少古老世纪的民族,因为那一点馨香的诱惑,挑起无数的征伐战乱;多少商人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只为异国香料带来的无数黄金;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按既定的目标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教学内容,方法上主要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导,课堂上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师领读、领练,学生只是被动地跟读、做题。教师讲得多、投入多,学生说得少、投入少,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而在实际需要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英语的能力还很低,后果是出现“哑巴英语”现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际,就如何有效进行写作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教学策略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很多学生对英语写作有畏惧心理;习惯以汉语思维写词造句;所写的文句缺乏连贯性,且语法错误较多;不重视教师的批改,不主动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其次,不少教师对英语写作不太重视,课堂上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