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绘画艺术特点的相关解读

来源 :收藏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潘天寿作为我国绘画史上一名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之一。他将吴昌硕、八大山人等多位大家的艺术之长结合起来,不仅加以继承,同时也将创新和发展意识加入其中,形成具备自己特色的风格。潘天寿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仅对同时代的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价值。本文主要将艺术学理论作为基础,重点探讨潘天寿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随后对潘天寿绘画艺术作出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并且将绘画风格的完善、形成以及成熟作为研究的主线,与他自身生活的境遇、背景、师承关系等结合起来,剖析其所形成的风格以及绘画所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潘天寿;绘画艺术;艺术理论
  潘天寿生于1897年,是我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潘天寿从小就对写字、作画充满兴趣,并且经常临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部著作的插画。到了14岁,潘天寿得到了《芥子园画谱》,随后便开始学习中国画。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他不仅对我国传统绘画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其日后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潘天寿短短一生中,其创作了大量对于世界有极大影响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国书法史》《潘天寿美术文集》等,除此之外,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这也使其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对潘天寿的艺术成就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他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艺术家,在我国绘画历史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肯定。下面主要对潘天寿绘画艺术展开深入的分析,从全新的视角出发,对这位绘画大师进行研究,并且更好地反映其在绘画艺术史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与取得的成就。
  一、潘天寿绘画艺术形成主要过程
  艺术价值受到艺术家的个性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是每个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又有极大的不同。所谓环境指的是将地理、风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种原因综合起来考虑的背景因素。潘天寿所具备的独特绘画风格,经过了长期的形成和积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他所处的文化氛围、个人的天赋秉性、人生阅历,并且同代大师和前辈对他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研究潘天寿绘画艺术时,笔者从多方面入手,对大量相关的文章进行梳理和阅读,将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归结于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二是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三是受到同代大师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某位法国艺术家曾经说过:想要深入地去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设想他们真正所属的环境风俗和时代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无数古圣先贤将人类的劳动智慧集结起来,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趣味、形式、思想等,都能展现出具有独特意义的民族性。中国画作为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资产,受到社会的各种形态和思潮影响。丰富多彩的中国画艺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东方美学的有效结合。中国画中主要描绘花鸟、动物、人物、自然景观等一些意象,画家利用这些景物,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并且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爱憎情感,利用意象来表现出其中的意境和意蕴。中国绘画当中的可视形象基本被认为是一种视觉幻象,因此可知,其是可以视觉却不可以触觉的,视觉幻象可以被创造。中国画家在宣纸上,利用其视觉空间展现出独有的美感,并且利用现实物象当中那种抽象、纯粹的墨色和点线,来表现物体的姿态、体积、轮廓等。中国画独具特色且具有优秀的历史,因此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画有着广泛的题材,但是相同题材却能够显现出不同的思想。同是画花鸟鱼虫,某些画面中呈现的是一种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有的却展现出孤傲、清冷、凋零、荒寒等情景,这种表现出的情感也被认为是创作的主题。一些情感虽然看似婉约,但是却有着丰富的哲理,能够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画家所描绘的对象,无论是动物、人物、花鸟,每个时代的画家都会利用不同的描绘方式,去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时也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态度体现出来。这一点在潘天寿身上也不例外。因为社会动荡,污浊之气随处可见,潘天寿不愿意随波逐流,想要洁身自好,随后便在艺术当中寻求心灵寄托,因此其所创作的作品,总是表现出一种冷峻、清高的气息。在他创作的题材中,不少体现出儒、道精神,且创作的内容更加壮阔豪迈。
  (二)文化名人与同代大师的影响
  我国有诸多传统艺术大师,比如石涛、“扬州八怪”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将不同文人的思想加入其中,随后对后世也产生着较高的影响。他们代表着后期绘画进入到一个最高峰时代,随后也成为现代绘画史上杰出的代表。潘天寿对于传统大师的艺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结交了多名同代大师和较高文化修养的名人,受到他们的指导和熏陶,这也成为潘天寿意识、技能高超的一个重点原因。对于潘天寿有过重大影响的大师包括下述几位:一是吴昌硕。吴昌硕是潘天寿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过程中认识的。此时潘天寿年仅二十七岁,而吴昌硕已经将近八十岁。虽然两人之间有着五十多岁的年龄差距,但未能影响两人之间的交往,两人成为忘年交。潘天寿在与吴昌硕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与其谈论诗画,这也使得潘天寿受益良多,并且其画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吴昌硕的影响。二是黄宾虹。黄宾虹作为我国一代国画大师,在其晚年时,绘画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在水墨等用法上也頗具个人特色。黄宾虹在绘画过程中不拘一格,且有着丰富的变化。潘天寿对黄宾虹用墨和章法是这样评价的:实中寓虚。黄宾虹墨法及开创性理论在后期受到潘天寿的认同与推崇,也正是因为受到黄宾虹的影响,所以潘天寿在自己的绘画作品当中加入了创新内容,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三)时代变迁的影响
  潘天寿从1911年开始正式接触绘画艺术,到1966年,整整经历了五十六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处于我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堪的时期。因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引发了文化经济方面的起落,这也使得画家具备了刚强不屈的性格。在年幼时,潘天寿学习到了最基本的书法技法,一本小小的《芥子园画谱》,开启了其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到了五四运动阶段,新文化思潮不断高涨,我国画坛也开始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潘天寿曾多次在上海、杭州两地任教,并且他对我国传统艺术长期秉持着继承、创新的态度,主动发展中国画,使得中国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在确定绘画风格的过程中,潘天寿努力地去学习老友吴昌硕的风格,当自己的风格日益成熟之后,又能够有效地弱化吴昌硕对其产生的影响,并且形成全新的画风。这段时间可以被认为是潘天寿人生中最为平静与安定的十年。虽然这十年社会动荡不堪,但是潘天寿却投入到书画教育与创作的氛围当中,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也使自身的艺术创作走向了成熟。等到一九四九年以后,我国提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方针,国家十分重视艺术发展,并且也高度认可艺术家的地位,这也为潘天寿后期的艺术生涯达到顶峰状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呈现出团结安定的局面,人民也能够安居乐业,并且对于社会充满期待与信心,这一情感对潘天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晚年时期成为潘天寿艺术创作的顶峰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巨幅画作还是神形兼备的小作品,都能够体现出其画风,他的艺术理论开始形成独特的体系,受到艺术界的认同与接受。   二、潘天寿绘画艺术的特点
  (一)潘天寿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花鸟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传统绘画题材,传统绘画当中不断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并且强调在造型过程中应当以形写神,讲究诗情画意与气韵生动。两宋与五代时期人们十分重视工笔花鸟画,并且画家也正是将自己的诗意内化为外在的画作内容表达出来。到了明清时期,写意花鸟逐步兴起,利用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来展现一种全新的笔墨之美。八大山人的诞生,更是将写意花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可以被认为是顶峰时期。潘天寿将我国的花鸟画也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虽然黄宾虹、吴昌硕等大家也为花鸟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礎,但是他们大多是走以前的老路,潘天寿却主动打破陈规,经过长期的摸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道路。
  一是构图方法,如何安排画面成为绘画取得成功的关键。张彦远将其称为画之总要。潘天寿在他的著作中,对于构图是如此理解的:在我们日常所见到的诸多作品中,倘若画面呈现出平淡、天真的一面,固然能为他人展现一种清新的美,但如果没有将“险”加入其中,那么就无法给他人带来一种畅快淋漓的感受,所以只有加入“险”的造型,才能使得欣赏者的心灵受到更多的触动。在潘天寿先生的大作当中,能够发现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取景角度。他经常是将一些倾斜的方形巨石加入作品中,并且填满整个画面,使人产生一种震撼的感觉。在画面当中,石头占据了极大的空间,会使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潘天寿却能够利用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画面,将花鸟鱼虫加入其中进行点缀,产生一种“大密之中具有小疏”的结构反差。又比如葫芦菊花图轴。画面的左边是一只葫芦,右边则是两株菊花,在中国绘画当中十分忌讳这种画法,但是潘天寿仍然将菊花和葫芦置于同一个画面当中,形成一种险要的局面,但是也使得两者形成一个遥相呼应的感觉。通过这幅作品,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潘天寿先生在绘画时对构图的理解,并且他也希望在规则中变化,在变化中形成统一。不仅变化具有多样性,同时也能在整体方面形成统一。这种丰富性、多样性、统一性的结合,能确保其画作给人一种别具一格之感。人们经常会从画家的画面去判断其修养是否到位。在潘天寿的画作当中,其具象内容有着较多投机取巧的部分,但是对于审美情趣和笔墨的把握却相当考究。绘画到最后拼的是画家的思想、学问、人品。潘天寿的绘画作品,能够将画面当中的烦闷之处进行疏解,使得画面更加灵活。
  二是花鸟画与山水画相结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花鸟画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诸多画家创作的画面都是将山水与花鸟结合起来,潘天寿也是如此,他将明代与清代以来具备情感特征和大写意精神的内容融入画面当中,主动寻求新的道路,将近景山水和花鸟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雄健刚直、简洁明了、果断肯定的气息。潘天寿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学家,他曾经提出:“一民族之艺术,即为一民族精神之结晶。故振兴民族艺术,与振兴民族精神有密切关系。”他的这一观点,对于我国传统艺术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潘天寿先生将诗画等融合起来,在构图方面的造诣达到了极致,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具有较高影响价值的艺术财富,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学习。
  (二)布线原则
  中国画讲究布线。潘天寿曾经说过,他认可将书法入画,在沉着当中寻求畅快。要在画面的表现中,确定好基础形象,并且将墨线作为主体,快速地抓住物体的形象,再划分界限,可以达到最好的概括与明确效果。通过对潘天寿大量作品的分析能够看出其布线具备下述原则:一是线与形体不相互脱离,线作为构成画面的最主要因素,其灵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画的气韵。二是要有疏有密,有聚有散。在作画过程中,应当注重线与线之间不能完全处于平行状态,线与画之间也不能完全平行,两者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衔接,即时而远、时而近,保持有效的疏密距离。在传统的画面布局当中,需要利用斜线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布置,在画面当中应当产生多个不等边三角形。这些都能够反映出潘天寿独特的美学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研究角度来看,对潘天寿绘画风格进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并且也能够充分地展现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这对于我国艺术家日后的成才与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文伯仁是吴派山水和文氏画风的传承者,其笔下的繁景山水在构图形式上较前人作品另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四万山水图》包含四幅作品,分别以“万竿烟雨”“万壑松风”“万顷碧波”“万山飞雪”命名,象征着四季全貌。文章从文伯仁的山水画风格出发,分析画面的疏密秩序,进而研究四幅作品的构成形式。  关键词:文伯仁;条屏山水;四万山水图;明代山水画  一、文伯仁《四万山水图》  明代中期吴派风格自形成以来盛极一时
期刊
摘要:绘画艺术是一种钟情于表现客观对象自然形态的艺术,它具有鲜明的图形特征,其精髓在于提炼、总结和简化对象,包括人形图形、动物形图形、植物形图形、器具形图形。包装设计是在产品流通、产品消费过程中起运输、保护、促销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包装造型、结构、材料、视觉传达设计等要素。本文将绘画艺术结合包装设计中的视觉传达要素,分析绘画艺术与包装设计的现状,结合二者的关联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绘画艺术
期刊
摘要:耀州窑,在宋朝时期是北方青瓷窑厂中最负盛名的窑厂之一,形成了西至寧夏、南至越南、北至蒙古、东至朝鲜的庞大耀州窑系。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耀州窑瓷器文化日渐萧条,传统制瓷技艺濒临失传。面对这样的困局,本文从政府层面与社会层面分别探析了耀州窑文化发展路径,为耀州窑瓷器文化的传承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耀州窑瓷器;文化保护;非遗传承;窑文化  “长安北望,同官故园。漆水依依,丘陵绵绵。落日余晖
期刊
摘要: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受到大众的喜爱。绘本是当今孩子喜爱的读物,将剪纸艺术融入绘本中,为绘本内容注入新活力,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同时传承剪纸文化,使童书市场迎来春天。  關键词:剪纸;绘本;文化传承  一、绘本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儿童读物中,绘本占据很大一部分,但绘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很大挑战。原因是绘本原创度不高、缺乏传统文化内涵、内容单一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期刊
汉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农业和手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制陶作为手工业的重要部分得到了繁荣发展。汉时,陶器泥料精细,造型规整,注重实用性,装饰题材更为丰富美观,可以说是中国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汉代陶器大多为硬质的灰陶,生活气息浓厚,亦有软质的红陶、黑陶等,制作精致,装饰讲究,一般作为陪葬的明器。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有釉陶器,也称为绿釉、黄釉、银釉等
期刊
摘要:明清时期的花鸟画在明清绘画史上占有独特地位。自宋代起,清供便成为一种绘画题材出现在绘画中,这其中蕴含了世人对该题材的喜爱。观目前留存下来的明清时期清供题材花鸟画,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清供题材花鸟画中的题款钤印颇有内涵。明清文人一度成为背后推手,文人赋予清供花鸟画更多画面仪式感和文化内涵,其内容极具文人审美意识的精神性。  关键词:明清花鸟画;清供题材绘画;画题钤印;绘事精神  一、明清时期清供
期刊
摘要:晚清时期山西寿阳人祁寯藻曾为三代帝师,在政治和治学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并有文集流传至今。历来对祁寯藻的研究在书法方面多有忽视,今就他在书法实践上对行草书和楷书等方面作出的书写实践展开论述,并对他的书法予以关注。  关键词:祁寯藻;书法;行书;楷书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淳甫,后避清帝讳改为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今山西省寿阳县)人。祁寯藻是晚清时期的重臣,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信息可视化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对海南省非遗名录数量、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及年龄结构分布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CNKI中的105篇相关文献从四大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数据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表,以使非遗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海南省非遗;信息可视化;保护与传承  非遗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依据信息可视
期刊
摘要: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明代吴彬的作品《十面灵璧图卷》最终的拍卖价打破了中国古代书画世界拍卖纪录,成为史上单件最贵的中国古代书画。吴彬在中国美术史出现的频率以及影响力并不是很高,甚至国内现有的对吴彬的研究居然来自一位美国学者。但是这次保利拍卖,吴彬的《十面灵璧图卷》能刷新纪录,值得笔者去挖掘其中的缘由以及研究这幅画作与当时时代的渊源和奇妙之处等。  关键词:《十面灵璧图卷》;拍卖;书画
期刊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齐白石生平经历,围绕题材、色彩、造型、风格以及思想,对齐白石绘画中表现的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并就民间艺术元素在齐白石绘画中所起到的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齐白石;绘画;民间艺术元素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其独特的绘画风格、细致入微而生动妙趣的笔触呈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受到广大画家、观众的喜爱。在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不难发现民间艺术元素,这些元素不仅仅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