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1.研究假设
在基于项目的探究过程中,如何体现远程协作,如何进行远程协作,这是所有参与者面对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web、电子邮件、论坛、学习专题网站、即时通信等各种网络工具来实现远程协作学习呢?这是我们提出的假设。另外,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和区域学校间的发展是否应该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呢?这是我们提出的另一个假设。
2.研究方法
本次我们研究的项目是“探寻建筑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发现
1.教师、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远程协作时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在本项目研究中,信息技术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间的协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本项目是与佛山、肇庆的小学一起共同完成的,虽三校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和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支持,各校老师足不出户,便可以在各自学校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提高了协作的效率。
(2)学生间的协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的道理,如果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聚集一堂进行项目的分析与交流,这在客观条件上是难以实施和进行的,因此也需要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解决。
2.远程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辅导作用与任务
在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参与者和辅导者。协作学习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项目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本项目学习中,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并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每个项目小组研究的内容都不相同,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研究符合开始制定的目标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学习进度,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规。另外,除了自评外,还进行他评、小组评,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
3.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任务
在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和研究者,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参与到相应的学习小组中,每个学习小组有其各自不同的分工和研究主题,小组成员间是“协作一分工一协作”这样不断循环的学习方式,直到问题最后得到解决为止。
4.分析与讨论
在基于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各参与者围绕各自制定的任务,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协作,整个过程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互相促进知识的构建和项目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教师的协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1)参与者之间都是互相协作的依赖关系。通过参与者之间共同制定的项目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实施学习任务,并一起参与调查、分析和整合工作等,这些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使合作小组的成员确信他们是“同舟共济”的,他们都为小组制定的目标而前进。
(2)参与者之间积极交流,使其相互信任。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交流的方式不再受地域的局限,各参与者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必经过第三者的传达,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3)参与者的责任感在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中得到提升。在项目学习中,小组成员间既有各自的分工任务,也有合作完成的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远程协作中,如果其中一位成员完成不了自己的项目任务,所影响的可能不是自己的小组,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学校的其他小组。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每位成员的责任感都会得到提升。
(4)参与者的合作技能在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中得到提升。在项目学习中,探究的成果是通过一个小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工。特别是当小组成员间因为意见的分歧而出现矛盾时,如何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这在远程协作中显得相当重要。这种合作技能体现为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5)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课程、课堂”三个中心,体现了新的以“学习者、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结论
1.项目学习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建筑是历史的标本,也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时代特征。面对“干城一面”的现代城市病,社会正寻求中国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药方”,学生作为社会人,有义务与责任去了解自身生活区域建筑的文化价值。
2.遠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协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际互动哲学和生活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主动与人交流和分享、自愿融入学习群体、积极发动和利用当地社区和远程资源的互动式学习理念,并不一定有既定目标和预设的组织过程,且不限于课堂时空。协作学习的主题外延更广泛,活动时空更开放,参与群体更包容。
3.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和责任心。通过项目的自主学习,学生可把知识与生活、成长以及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培养责任心。
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建筑方面的水平,我校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教授前来对参与项目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建筑方面的讲座,并对本项目进行了现场答疑。能有机会与建筑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现场指导,学生无比兴奋,对探究中国的建筑文化或成为未来的建筑师充满愿景,更有信心去完成项目学习,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得到提升。
4.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提高了,独立性自然提高了。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主要特征,也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与表征。在协作学习中,平时独立性不强的同学,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帮助下,也独立地完成了项目研究。例如在实地调查环节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相当细致,一个环节出错,便会导致全局的失败,每位成员都充分意识到了利害关系,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其独立性在其中逐渐提高。
5.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规划性。
规划性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调控上。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方法、目标、方案等,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远程协作中,由于各自处于不同地域中,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会有所不同,另外为了有效地交流,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学生规划好协作的内容和方式,由此体现出学生对于项目学习的规划性。
6.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项目学习中,从以往机械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转变为自主探索的过程,这种无思想枷锁的探索活动,必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行创新。
7.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教师虽然处于参与者、辅导者的角色,但随着项目学习的深入,难度加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迫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该领域中的学科知识,填补知识的空白。
四、研究建议
在进行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
1.传统的课时安排与项目学习进度间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科目安排学生的课时量和教师的工作量,而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并不适应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在已有的课程学习中抽出时间进行项目的学习,致使项目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本项目我校只选取了两个班进行项目远程协作学习的实验,并没有全面开花。
2.家庭意识的转变关系着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的发展。
由于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家庭是否支持其子女参与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外出调查,需要注意的因素很多,例如安全问题,是否影响学习成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并且不能忽视;另外,学生年龄尚小,很多环节需要家长从旁指导,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项目学习将会举步维艰。
3.学校的支持和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发展的关键。
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需要大量多媒体手段的支持,因此学校的硬件配套和负责项目的教师选择相当重要,如果硬件设备跟不上,将会使“远程协作”成为空谈。另外,这样的学习并不是国家规定的,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有些学校难免会因为要保证其“教学质量”而放棄这样学习方式。
五、结束语
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本项目的研究不但提升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还增强了教师的协作水平,明显促进了教师间进行协作的意识,尤其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三校间教师的协作与交流,教师必须考虑本项目开展的成效、反思实践行为,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对于学生,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从校内走到了校外,走向了社会。
1.研究假设
在基于项目的探究过程中,如何体现远程协作,如何进行远程协作,这是所有参与者面对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通过web、电子邮件、论坛、学习专题网站、即时通信等各种网络工具来实现远程协作学习呢?这是我们提出的假设。另外,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和区域学校间的发展是否应该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呢?这是我们提出的另一个假设。
2.研究方法
本次我们研究的项目是“探寻建筑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主要采用了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发现
1.教师、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远程协作时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
在本项目研究中,信息技术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间的协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本项目是与佛山、肇庆的小学一起共同完成的,虽三校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和各种信息技术软件的支持,各校老师足不出户,便可以在各自学校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提高了协作的效率。
(2)学生间的协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同样的道理,如果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聚集一堂进行项目的分析与交流,这在客观条件上是难以实施和进行的,因此也需要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解决。
2.远程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辅导作用与任务
在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参与者和辅导者。协作学习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项目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所以在本项目学习中,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并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每个项目小组研究的内容都不相同,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组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研究符合开始制定的目标要求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学习进度,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规。另外,除了自评外,还进行他评、小组评,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
3.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任务
在远程协作学习中,学生是项目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和研究者,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参与到相应的学习小组中,每个学习小组有其各自不同的分工和研究主题,小组成员间是“协作一分工一协作”这样不断循环的学习方式,直到问题最后得到解决为止。
4.分析与讨论
在基于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各参与者围绕各自制定的任务,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协作,整个过程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在协作过程中互相促进知识的构建和项目任务的完成,提高了教师的协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也提升了参与学生的综合能力。
(1)参与者之间都是互相协作的依赖关系。通过参与者之间共同制定的项目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实施学习任务,并一起参与调查、分析和整合工作等,这些积极的互相依赖关系,使合作小组的成员确信他们是“同舟共济”的,他们都为小组制定的目标而前进。
(2)参与者之间积极交流,使其相互信任。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交流的方式不再受地域的局限,各参与者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必经过第三者的传达,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
(3)参与者的责任感在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中得到提升。在项目学习中,小组成员间既有各自的分工任务,也有合作完成的任务,每位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同样重要。特别是在远程协作中,如果其中一位成员完成不了自己的项目任务,所影响的可能不是自己的小组,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学校的其他小组。所以,在这种压力下,每位成员的责任感都会得到提升。
(4)参与者的合作技能在远程协作的项目学习中得到提升。在项目学习中,探究的成果是通过一个小组来完成的,在完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工。特别是当小组成员间因为意见的分歧而出现矛盾时,如何协调成员间的关系,这在远程协作中显得相当重要。这种合作技能体现为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5)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课程、课堂”三个中心,体现了新的以“学习者、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结论
1.项目学习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建筑是历史的标本,也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时代特征。面对“干城一面”的现代城市病,社会正寻求中国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药方”,学生作为社会人,有义务与责任去了解自身生活区域建筑的文化价值。
2.遠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协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际互动哲学和生活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主动与人交流和分享、自愿融入学习群体、积极发动和利用当地社区和远程资源的互动式学习理念,并不一定有既定目标和预设的组织过程,且不限于课堂时空。协作学习的主题外延更广泛,活动时空更开放,参与群体更包容。
3.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和责任心。通过项目的自主学习,学生可把知识与生活、成长以及未来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培养责任心。
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建筑方面的水平,我校特别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教授前来对参与项目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建筑方面的讲座,并对本项目进行了现场答疑。能有机会与建筑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现场指导,学生无比兴奋,对探究中国的建筑文化或成为未来的建筑师充满愿景,更有信心去完成项目学习,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得到提升。
4.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独立性。 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提高了,独立性自然提高了。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主要特征,也是创造性学习的前提、条件与表征。在协作学习中,平时独立性不强的同学,在小组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帮助下,也独立地完成了项目研究。例如在实地调查环节中,小组成员间的分工相当细致,一个环节出错,便会导致全局的失败,每位成员都充分意识到了利害关系,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其独立性在其中逐渐提高。
5.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规划性。
规划性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应用、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调控上。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方法、目标、方案等,高效、优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远程协作中,由于各自处于不同地域中,学习方法、学习形式会有所不同,另外为了有效地交流,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学生规划好协作的内容和方式,由此体现出学生对于项目学习的规划性。
6.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项目学习中,从以往机械式地模仿教师的行为转变为自主探索的过程,这种无思想枷锁的探索活动,必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行创新。
7.远程协作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教师虽然处于参与者、辅导者的角色,但随着项目学习的深入,难度加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迫使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该领域中的学科知识,填补知识的空白。
四、研究建议
在进行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矛盾。
1.传统的课时安排与项目学习进度间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是按照科目安排学生的课时量和教师的工作量,而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并不适应这种方式,学生难以在已有的课程学习中抽出时间进行项目的学习,致使项目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本项目我校只选取了两个班进行项目远程协作学习的实验,并没有全面开花。
2.家庭意识的转变关系着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的发展。
由于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家庭是否支持其子女参与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外出调查,需要注意的因素很多,例如安全问题,是否影响学习成绩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并且不能忽视;另外,学生年龄尚小,很多环节需要家长从旁指导,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项目学习将会举步维艰。
3.学校的支持和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发展的关键。
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方式需要大量多媒体手段的支持,因此学校的硬件配套和负责项目的教师选择相当重要,如果硬件设备跟不上,将会使“远程协作”成为空谈。另外,这样的学习并不是国家规定的,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有些学校难免会因为要保证其“教学质量”而放棄这样学习方式。
五、结束语
我们有这样的感受:本项目的研究不但提升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养,还增强了教师的协作水平,明显促进了教师间进行协作的意识,尤其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三校间教师的协作与交流,教师必须考虑本项目开展的成效、反思实践行为,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
对于学生,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中,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从校内走到了校外,走向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