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脾切除对肝移植术后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95例受者中,35例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研究组;60例保留脾脏,直接行肝移植,设为对照组。肝移植受者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由同一团队医师施行。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6个月内每个月1次,1年后每3个月1次。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肝肾功能。超声造影或腹部CT检查监测远期并发症情况和受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两组受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受者均顺利施行肝移植。研究组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483±136)min、(5 683±2 950)mL、(4 887±3 682)mL,对照组受者分别为(392±103)min、(3 522±1 885)mL、(3 455±2 630)mL,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3,4.358,2.202,P<0.05)。研究组受者肝移植术中,6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级4例、2级1例、3级1例),对照组受者术中未发现门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5)。5例1、2级门静脉血栓受者均行血栓切除术,再行门静脉端端吻合,1级门静脉血栓受者中有1例再发血栓,术后给予溶栓后治愈。1例3级门静脉血栓受者术中通过行人工血管搭桥重建门静脉,术后再发血栓,予以处理。两组受者肝移植术中均未发现门静脉狭窄。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1、3、7 d血小板(PLT)分别为(75±60)×109/L和(57±32)×109/L、(71±45)×109/L和(52±46)×109/L、(111±73)×109/L和(87±53)×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09,1.957,1.848,P<0.05),术后14、30 d PLT分别为(230±152)×109/L和(193±125)×109/L、(310±140)×109/L和(286±62)×109/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4,1.199,P>0.05)。研究组受者术后感染、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1~2级、3~4级)、术后门静脉狭窄分别为23、0、2、0、2例,对照组分别为35、1、2、0、1例,两组受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71,0.590,0.547,1.184,P>0.05)。术后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受者均经对症治疗好转。研究组2例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受者均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例受者接受介入取栓治疗。对照组2例术后新发门静脉血栓受者均经抗凝、溶栓治疗后治愈。3例术后门静脉狭窄受者给予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置管球囊扩张,其中研究组1例受者接受支架植入术后恢复良好。(2)随访和生存情况:95例受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率分别为5.7%(2/35)和5.0%(3/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05)。研究组受者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1.4%(32/35)和82.9%(29/35),对照组分别为93.3%(56/60)和76.7%(46/60),两组受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0,P>0.05)。

结论

肝移植术前行脾切除易形成门静脉血栓,增加肝移植手术时间和难度,但不增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风险,不影响术后生存。

其他文献
妊娠合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对母亲、胎儿的影响不能忽略,因而正确的诊断及合理有效的治疗仍是研究的方向和目的。本文对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5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4例Cantrell五联征胎儿产前超声特征。4例均经产前超声和引产后解剖检查确诊,其中3例为不完全型Cantrell五联征,分别为1例高位脐膨出、胸外心、胸骨下段部分缺损、心包部分缺损、单脐动脉并颈背部淋巴水囊肿,1例高位脐膨出、胸外心、胸骨裂、室间隔缺损,1例中位脐膨出、胸外心、胸骨下段部分缺损、室间隔缺损、双侧马蹄足内翻;1例为
期刊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本科生对《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评价和对全科医学的认知以及择业意愿,为医学院校完善全科医学本科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6月16—30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价问卷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7年所有参加《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97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94.42%。95.16%(177/186)的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课,对全科医生的岗位有
为探讨青少年痛风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皖南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101例初诊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生化指标。按照年龄分为青少年组(41例)及成人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BMI、生化指标、首发关节、病程及家族史等。青少年组患者BMI[(25.6±1.3)kg/m2比(22.8±1.0)kg/m2,t=-12.51]、TC[(5.55±0.51)mmol/L
期刊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全科医生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认识情况,探讨认识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方法2016年7—9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课题组依据《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指南自拟,内容主要分为5部分:临床评估、抗栓治疗、节律控制、心率控制及对指南的使用和评价。结果共发放问卷387份,回收有效问卷37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应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诱导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收治的227例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227例患者中,125例术后采用巴利昔单克隆抗体+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的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设为无激素组;102例术后常规采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他克莫司+吗替
由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办的"第13届国际肝胆胰协会世界大会"于当地时间2018年9月4—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2 900余名专家和同道共襄盛会。本次大会从临床和基础角度全面探讨了肝胆胰疾病诊断与治疗最新研究进展。笔者整理和解析本次大会相关热点动态,结合笔者团队近年研究数据,与国内同道分享国内外肝胆胰领域经验与成果,以期为该领域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提供新的信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