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却相对忽视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长期整齐划一的同化性训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个人独创性。因此,我们教育培养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计算和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方面比西方的同龄学生要强,但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确实比我们强。由此可以看出来我们传统教育的症结在于缺乏"个性化"培养。
我们了解了高中历史个性化培养的必要性,下面就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扬学生个性的可能性,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因素,为我们的个性化培养服务。
我认真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高中历史教学是发扬学生个性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个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高中生对于历史课的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历史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求知欲,进而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扬。
其次,高一历史教学有着教材的优势。历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安排以后内容更加丰富,它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结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贴近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之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扬能够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叛逆心理较为强烈的高中学生来讲引导其个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动了高中历史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利于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考试中不仅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设置了一些开发性的试题,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推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在主观上也会愿意接受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在历史学习中真正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改革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良好的教育环境给我们创造了培养的肥沃土壤,那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经过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开放的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应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能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不能以教师的权威性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见解多么荒唐,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异质,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的异质,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的内涵,个性应当被看作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喜欢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的智商水平以及"情商"(兴趣、性格、智慧、感受等)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点和起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意味着不歧视任何学生,允许学生不同时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做到扬长补短,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各类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讨论课、辩论课、历史沙龙、历史情境课、历史阅读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分层设问,分层作业。分层提问就是注意设计问题的难度梯度;分层作业就是布置若干组难度要求各异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第三,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在学生的发展中,应鼓励冒尖,为各类特长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教育不仅要学生弥补弱项,更要发展强项。要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强项。历史教学不一定要培养翦伯赞、陈寅恪式的历史奇才,但如果发现学生有这个可能的话,就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和个别交流,坚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努力促进个体发展。
"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历史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而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张扬个性,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发展,确实是历史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培养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经验,必须尊重科学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我们了解了高中历史个性化培养的必要性,下面就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扬学生个性的可能性,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因素,为我们的个性化培养服务。
我认真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高中历史教学是发扬学生个性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个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高中生对于历史课的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历史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求知欲,进而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扬。
其次,高一历史教学有着教材的优势。历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安排以后内容更加丰富,它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结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贴近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之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扬能够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叛逆心理较为强烈的高中学生来讲引导其个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动了高中历史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利于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考试中不仅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设置了一些开发性的试题,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推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在主观上也会愿意接受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在历史学习中真正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改革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良好的教育环境给我们创造了培养的肥沃土壤,那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经过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开放的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应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能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不能以教师的权威性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见解多么荒唐,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异质,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的异质,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的内涵,个性应当被看作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喜欢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的智商水平以及"情商"(兴趣、性格、智慧、感受等)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点和起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意味着不歧视任何学生,允许学生不同时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做到扬长补短,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各类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讨论课、辩论课、历史沙龙、历史情境课、历史阅读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分层设问,分层作业。分层提问就是注意设计问题的难度梯度;分层作业就是布置若干组难度要求各异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第三,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在学生的发展中,应鼓励冒尖,为各类特长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教育不仅要学生弥补弱项,更要发展强项。要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强项。历史教学不一定要培养翦伯赞、陈寅恪式的历史奇才,但如果发现学生有这个可能的话,就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和个别交流,坚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努力促进个体发展。
"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历史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学生,而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张扬个性,使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因素都能得到发展,确实是历史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所以在培养学生个性的过程中,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经验,必须尊重科学教学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