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如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文列举了财务风险的各个类型,并根据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等,从内部和外部原因两大方面,剖析了其产生的具体原因,最后根据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一、国有企业的作用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是指国家政府参与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国企还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控制的企业。国资委、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表示,根据主营业务范围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国企的行为由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两大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实现国家经济目标。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国企是民族企业的“拓荒者”,投资建设民族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第二、国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生产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家参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第三、国企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作为前沿企业,体现了国家核心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国企是国家政策和特殊经济活动的实施者,是其他非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如,开采特殊矿产、生产特殊药物以及货币的发行等;第五、国企是控制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应对国际风险和突发事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二、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1.财务分析的定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存在,使得企业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活动所处的环节不同,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同。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由交易对方偿债意识薄弱造成,是指在资金收回阶段,交易对方没有按照合同或约定偿付资金,表现在没有支付能力或者不愿意偿付赊销款,这就使得销货方的资产受到损失,数额巨大时,直接影响其资本结构。
2.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的投资收益越大,投资中遭受收益损失和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参与的投资种类和应用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企业内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对企业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投资风险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具有可预测性差、可补偿性差、风险存在周期长、多重风险因素并存的特征。因此,企业投资前进行投资风险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2.3流动性风险。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流动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过低,使得资产变现能力较低以及企业偿债能力较低。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应收、应付款项等。企业非流动资产,即固定资产和不能及时变现的资产过高,如果一个企业非流动资产占比过高,会直接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使得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增加,获取流动资金的周期拉长,企业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现金供给,影响正常的生产销售流程。
2.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者运用外汇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及经济风险。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有四种:利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政治局势。
2.5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方案不合理,而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国企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
1.外部原因。复杂多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国企而言都是不可控的,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引发财务风险,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1.1政策因素。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政策规定为准则,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例如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的供给和价格进行严格管控,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能源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使得能源供求失衡,给能源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国家政策的变更和改进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
1.2市场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依靠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决策和消费者预期不同上,导致财务风险。另外,企业面临的货源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1.3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国企从投入建设到企业运营,避免不了的会和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业务往来,比如原材料购进、商品卖出等,这些基于签订合同的业务很有可能在合同到期之时,交易对方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这就使得国有企业面临信用风险。
2.内部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受自身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以及投资决策不科学等,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2.1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我國大多数国有企业往往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而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很多国有能源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都是让其他部门代为执行,这很有可能因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或者代为管理机构不重视甚至失职等原因,造成企业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最终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部职权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最终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根据调查,只有18%的管理层真正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余则只是按照规定象征性的实施一些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即便是有少量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还往往缺乏自律性意识和主动性。 2.2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结构失衡。国企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国家所占股份比重很大,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及国有法人股所占比重高达59%,这助长了大股东的投机行为;第二,国企负债比率偏高。近三十年来,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升高,从18.7%到69.3%,如果考虑到不良不实资产核销、待处理资产的因素,则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可达75%。然而高负债的背景下,负债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还相当大,这使得企业面临着更高的偿债风险。第三、国企在资产的运用配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设备闲置、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部分国有企业以提供装卸劳务为主要业务,劳务的付出与资金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很多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从而破坏了正常的企业运营。
2.3收益分配不当。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收益分配存在众多问题。其一,国有企业收益征缴比例和对象不合理。具体表现为:2007年末规定,第一类国企,如电力、煤炭、电信等资源企业,上缴比例为10%;第二类国企,如钢铁、贸易和电子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第三类国企,如军工企业等暂缓上缴。2010年至今,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提高了5%。由此可见,征缴比例的三个层次过于笼统,没有详细划分并且征缴对象分类尚不明确;其二,国有企业还没形成规范的薪酬制度。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高低还没有合理化的制定,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比如,中国石油普通员工月工资才一千多,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月工资可达万元以上;其三,国企内部收益分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垄断行业经营者收入较高。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不当,会使企业面临收益分配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目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多个方面,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等外部原因和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等内部原因。这些原因将影响国有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影响国有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严重时,将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政府层面上的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帮助国企降低财务风险。(1)适当弥补因政策因素影响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损失。例如,国家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的供给,影响能源企业发展,国家可以从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的角度予以弥补,减少企业损失,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2)提供信息服务支持。针对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政府应设立专门信息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广泛收集国内国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合理汇总、分析。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还可以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利用国际信息,还可以合理防范汇率风险。(3)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交易对方违约,国企可以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甚至还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赢了官司却收不回錢。企业一旦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势必会造成与交易对方关系的割裂甚至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影响企业形象。为避免企业遭受此损失,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按照企业状况将企业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工作中。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淘汰信用差的企业,让有潜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从而优化市场经济环境,降低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
2.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国有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1)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财务部门、风控部门等各个部门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使各岗位分工与协作并进,权责分明并相互牵制,尽可能降低的失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流程应与企业经营的方式、发展模式相匹配,这样才能使企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竞争力;设立风险止损标准,对各个财务指标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2)提高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风险防范思路、流程,甚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人,管理者的理念能很好地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应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并将所学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员工,打造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3)聘请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胜任此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危机意识,能根据现有企业信息,预知即将到来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企业应注重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让专业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积极性低、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的员工要进行监督并及时督促。
3.选择科学资本结构与收益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筹资方式、各种资金需求等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选择最佳资本结构,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一方面,国家应鼓励股权对外开放,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引进外资,既可以适当分散股权,又可以在股权融资困难时会最大限度地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到60%之间。与此同时,企业在采用负债方式投资一个项目时,应确保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借款利息;对于已经有较高负债的企业,其在实施投资项目时应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发行公司股票等来降低企业的风险。除此之外,国企应加强存货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和货币资金,确保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
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拓宽国有资本的收益征缴范围,细化国有资本收益征缴的对象层次,并根据国有企业在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垄断程度对国有垄断企业详细的划分,尤其是对当前的第一、第二类企业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垄断程度高的企业采用高的收缴比例,以平衡差距。其次,适当的取消政府的保护机制,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原先的垄断机制,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与监督,消除职务消费的乱象。
参考文献:
[1]赵海艳 .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石海英. 新常态下促进市级国有企业发展举措[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2).
[3]周妍博. 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J]. 现代商业,2015.(21).
[4]柏宇.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J]. 消费导刊,2015.(1).
[5]张彩红.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J]. 科技展望,2015.(25).
[6]魏洪然.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研究 [J]. 商业现代化,2015.(13).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一、国有企业的作用
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是指国家政府参与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在我国国企还包括地方政府参与控制的企业。国资委、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表示,根据主营业务范围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国企的行为由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两大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实现国家经济目标。国企作为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以下几点作用:第一、国企是民族企业的“拓荒者”,投资建设民族企业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第二、国企是基础设施和社会生产的主要提供者,是国家参与资源配置的主要途径;第三、国企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干力量,作为前沿企业,体现了国家核心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国企是国家政策和特殊经济活动的实施者,是其他非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如,开采特殊矿产、生产特殊药物以及货币的发行等;第五、国企是控制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在应对国际风险和突发事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二、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1.财务分析的定义。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影响因素存在,使得企业财务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2.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活动所处的环节不同,财务风险的种类也不同。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2.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由交易对方偿债意识薄弱造成,是指在资金收回阶段,交易对方没有按照合同或约定偿付资金,表现在没有支付能力或者不愿意偿付赊销款,这就使得销货方的资产受到损失,数额巨大时,直接影响其资本结构。
2.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的投资收益越大,投资中遭受收益损失和本金损失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参与的投资种类和应用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企业内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对企业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投资风险越来越高。投资风险具有可预测性差、可补偿性差、风险存在周期长、多重风险因素并存的特征。因此,企业投资前进行投资风险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2.3流动性风险。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流动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过低,使得资产变现能力较低以及企业偿债能力较低。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应收、应付款项等。企业非流动资产,即固定资产和不能及时变现的资产过高,如果一个企业非流动资产占比过高,会直接影响流动资产周转率,使得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增加,获取流动资金的周期拉长,企业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充足的现金供给,影响正常的生产销售流程。
2.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者运用外汇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及经济风险。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有四种:利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政治局势。
2.5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个方面。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方案不合理,而给企业的后续经营和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国企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影响因素。
1.外部原因。复杂多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外部因素对于国企而言都是不可控的,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引发财务风险,造成企业财务危机。
1.1政策因素。所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都要以一定的政策规定为准则,国有企业更是如此。例如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对能源的供给和价格进行严格管控,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能源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使得能源供求失衡,给能源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国家政策的变更和改进会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根本性影响。
1.2市场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主要依靠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决策和消费者预期不同上,导致财务风险。另外,企业面临的货源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不能很好地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导致投资成本过高。
1.3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国企从投入建设到企业运营,避免不了的会和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业务往来,比如原材料购进、商品卖出等,这些基于签订合同的业务很有可能在合同到期之时,交易对方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意甚至没有能力履行合同,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这就使得国有企业面临信用风险。
2.内部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受自身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影响,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以及投资决策不科学等,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
2.1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我國大多数国有企业往往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而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很多国有能源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都是让其他部门代为执行,这很有可能因为信息不能及时传达或者代为管理机构不重视甚至失职等原因,造成企业未能及时发现风险因素,最终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部职权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最终使得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根据调查,只有18%的管理层真正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其余则只是按照规定象征性的实施一些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即便是有少量从事财务风险管理的人员还往往缺乏自律性意识和主动性。 2.2资本结构不合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权结构失衡。国企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国家所占股份比重很大,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及国有法人股所占比重高达59%,这助长了大股东的投机行为;第二,国企负债比率偏高。近三十年来,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升高,从18.7%到69.3%,如果考虑到不良不实资产核销、待处理资产的因素,则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可达75%。然而高负债的背景下,负债中流动负债的比例还相当大,这使得企业面临着更高的偿债风险。第三、国企在资产的运用配置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固定资产设备闲置、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部分国有企业以提供装卸劳务为主要业务,劳务的付出与资金回收时间是不一致的,很多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货币资金,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从而破坏了正常的企业运营。
2.3收益分配不当。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收益分配存在众多问题。其一,国有企业收益征缴比例和对象不合理。具体表现为:2007年末规定,第一类国企,如电力、煤炭、电信等资源企业,上缴比例为10%;第二类国企,如钢铁、贸易和电子等一般竞争性企业,上缴比例为5%;第三类国企,如军工企业等暂缓上缴。2010年至今,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提高了5%。由此可见,征缴比例的三个层次过于笼统,没有详细划分并且征缴对象分类尚不明确;其二,国有企业还没形成规范的薪酬制度。主要体现在收入水平高低还没有合理化的制定,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比如,中国石油普通员工月工资才一千多,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月工资可达万元以上;其三,国企内部收益分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垄断行业经营者收入较高。国有企业收益分配不当,会使企业面临收益分配风险,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目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多个方面,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对方信用不可控等外部原因和风险管理结构不健全、资本结构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当等内部原因。这些原因将影响国有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影响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影响国有企业正常的经营运作,严重时,将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政府层面上的应对措施。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帮助国企降低财务风险。(1)适当弥补因政策因素影响给国有企业带来的损失。例如,国家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能源的供给,影响能源企业发展,国家可以从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的角度予以弥补,减少企业损失,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2)提供信息服务支持。针对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政府应设立专门信息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广泛收集国内国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合理汇总、分析。良好的信息服务体系,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还可以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利用国际信息,还可以合理防范汇率风险。(3)建立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交易对方违约,国企可以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但是免不了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甚至还会增加更多的成本。而且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赢了官司却收不回錢。企业一旦利用法律解决问题,势必会造成与交易对方关系的割裂甚至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影响企业形象。为避免企业遭受此损失,政府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按照企业状况将企业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鼓励各类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工作中。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可以淘汰信用差的企业,让有潜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从而优化市场经济环境,降低国有企业的信用风险。
2.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国有企业要想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结构,这就要求企业做到以下几点:(1)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保证财务部门、风控部门等各个部门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同时使各岗位分工与协作并进,权责分明并相互牵制,尽可能降低的失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流程应与企业经营的方式、发展模式相匹配,这样才能使企业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竞争力;设立风险止损标准,对各个财务指标设定一个合理的范围;(2)提高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风险防范思路、流程,甚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是企业的领头人,管理者的理念能很好地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管理者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此同时,管理者应该应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学习财务风险管理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并将所学知识教授给自己的员工,打造一支优秀的风险管理队伍。(3)聘请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需要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胜任此工作。它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具备危机意识,能根据现有企业信息,预知即将到来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措施。企业应注重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让专业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积极性低、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的员工要进行监督并及时督促。
3.选择科学资本结构与收益分配制度。国有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筹资方式、各种资金需求等进行科学预测与分析,选择最佳资本结构,有效降低各种风险。一方面,国家应鼓励股权对外开放,在中国资本市场中引入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引进外资,既可以适当分散股权,又可以在股权融资困难时会最大限度地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根据自身情况,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使资产负债率保持在40%到60%之间。与此同时,企业在采用负债方式投资一个项目时,应确保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借款利息;对于已经有较高负债的企业,其在实施投资项目时应选择权益性融资方式,发行公司股票等来降低企业的风险。除此之外,国企应加强存货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和货币资金,确保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行。
建立健全收益分配制度,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拓宽国有资本的收益征缴范围,细化国有资本收益征缴的对象层次,并根据国有企业在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垄断程度对国有垄断企业详细的划分,尤其是对当前的第一、第二类企业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垄断程度高的企业采用高的收缴比例,以平衡差距。其次,适当的取消政府的保护机制,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原先的垄断机制,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与监督,消除职务消费的乱象。
参考文献:
[1]赵海艳 .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石海英. 新常态下促进市级国有企业发展举措[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2).
[3]周妍博. 运用财务比率分析公司的流动资产营运能力 [J]. 现代商业,2015.(21).
[4]柏宇.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J]. 消费导刊,2015.(1).
[5]张彩红.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J]. 科技展望,2015.(25).
[6]魏洪然.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研究 [J]. 商业现代化,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