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川流着韩愈的名字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eng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州是三省交界的边城,这是种被叫作“鸡鸣三省”的地方。过去,北面五岭巍迤,重峦叠嶂;而南面只有湟水一条对外通道,水急、山高、峡险,人们祖祖辈辈被困守在边远的大山里,上苍没有赐于他们“闯关东”和“走西口”那样的机会和条件。有没有出过湟川三峡,是当地看一个人是否见过世面的标准。
  我去湟川,是在今年的二月中旬。游艇突突地响了几声就开航了。湟川两边是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峰峦耸立,山山相连。山坡山偶有飞泻的细长自练,把青山和湟水连在一起。更多的是瀑布留在半空的痕迹,若雨季来游,看两岸飞瀑流泉,那必是一番生动的景致。两岸皆绿,但看不到那种原始的莽林,多为原始次生林、灌木丛和参差不齐的杂草。陡坡处,依然残留着古代纤夫们拉船对的纤夫道,极易使人想起云南四川大山中的那些惊险的栈道。
  游艇依次驶过龙泉峡、楞枷峡和羊跳峡,三峡的终点是龙宫滩。左前方石岩上,有“云涛九派”几个大字,含意深远而富气派。韩愈遭贬连州阳山,在两地之间的湟水行舟几次,有一次他溯流而上,到连州府陈事,因涨水而夜宿此地,并留下了《宿龙宫滩》这首诗:“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雨,一半是思乡。”这是历史上写湟川的第一首诗。此诗是借景抒隋,前面为写景,诗的深意是在最后两句。因京城附近连续几年大旱,作为鉴察御史的韩愈,挺身为民请命,上奏朝廷,因而被贬岭南连州阳山。忠言难尽,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文中虽满腔郁愤,但又未显山露水。
  过去多少个朝代,岭南是那些被打入“另册”的官员们被充军流放的地方,人们大都知道韩愈被贬潮州、苏轼遭贬惠州、柳宗元贬到柳州等,谁又知韩愈还被贬过连州的阳山?今游湟川,伴着南下的流水,见到韩愈当年在船上留下的诗,这位大唐朝廷的监察御史似乎又与我们一起,行湟水到连州去陈事述职。
  人去,但名声还在,功绩还在。韩愈,历史上曾感动了多少人!
  正是一代代的后人被感动,所以,他被贬下放之处,那里的山水寺庙都跟着姓了韩。第一次遭贬时在朝廷仅是个“处级”官员,在连州阳山也只干了一年零两个月,后人们名阳山为韩邑,命牧民山为贤令山,名湟川为韩水。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先例是没有的。韩愈不仅是位文章家,而在政事上,更是位实干家。从连州返京后,兢兢业业16年,从35岁时的御史一步步升到了51岁时的侍郎,一个文化人,从一个处级提拔到了副部级,其中之甘苦,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但一下子又被贬任潮州刺史。一般都说韩愈“刺潮”八个月,其实细算,也不过七个月。离潮后,人们不仅盖起了韩公祠,竟连潮州的山水也跟着他姓了韩。比在连州时的影响和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历代皇帝,人威权重,一言九鼎,可以叫人改姓,让山河易名,但是从秦皇汉武到唐宗宋祖,哪座山哪条水跟他们姓了?倒是地处岭南的连州的山潮州的水跟着朝廷的一位罪臣韩愈改了姓,说起来这是一种怪现象,那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这要从他的人品人格说起。
  韩愈在致仕过程当中曾有不顾丢官不顾生命直言犯上两次,35岁时为民请命写出《论天旱人饥》,不惑之年又给皇帝提意见,两次都差点脑袋搬家。要不是宰相裴度等恳求皇帝开恩,他连遭贬下放到连州到潮州的机会都没有了。
  当时朝廷官员遭贬到地方,多是消闲自趣,不重地方政务,而韩愈抵后却如新官上任,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县政建设。 “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以出租赋,奉期约”。而且常人农舍,与老农同饮,与渔民同钓。他的同代人曾有这样的记录: “政有惠于下,及公去,百姓多以公之姓以名其子”。无论在连州还是潮州,他关心民瘼,勤政爱民,兴学堂,重教化,传播中原仁政礼教文化,以民为本。以仁施治,以礼教化,因而为民众所乐意接受。
  清朝李调元留下了这样的诗:“白云自千古,可望不可寻。阳山终不穷,天下知韩公。”
  我想,这就是江山跟随韩愈易姓的原因。古代有着这样的口头语:“文死谏,武死战”。韩愈第一次给皇帝提意见,就差点要了小命。十几年后,面对皇帝“迎佛骨”之事,其他官员如看着“皇帝的新衣”一样,心里明明白白,嘴里就是不说。但韩愈就是不服,终于良心战胜私心,勇敢地递上了《论佛骨表》。韩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着“文起八代之衰”(苏轼语)的水平,文章自然写的辛辣而有力。韩直言那佛骨是一块又脏又枯的烂骨头,天子您“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他还不过瘾,像是执意要与皇帝辩个高低:这佛如果真的有什么灵验,或者什么祸殃,那就让这佛来与我一个人算账吧!天子一怒,将其发配潮州。韩愈这次损失够惨的,虽说自己保住了性命,但12岁的小女儿却死在驿道旁,他本人也没有想到还能再回来。韩愈当时的心境,从他的一首诗里就一目了然了: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休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在君主制度下,臣奏遭贬是常事。特别是犯颜直谏受贬更是常事。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化勇士就有着这种临危不惧的品德。如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韩愈也是这种人,但朝奏夕贬,不仅别无先例,皇帝也太荒唐武独了。读此,我们也能看出他内心的激愤心情。
  韩愈在岭南的连州和潮州一共住了不足两年,这两地的山水都跟着他改了姓。就从这点说,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没有第二人。
  韩愈为湟川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同时,湟川把韩愈的美名流向永远。
其他文献
佳碧村隐于澜沧江边的群山之中,这个古老的藏族村寨生活古朴而滞后。2007年7月,这个村寨却因为村中的一个藏族姑娘与一位比利时青年的跨国婚礼而沸腾了。一群外国人来到这个小村庄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当地人按照古老的传统喝酒,彻夜歌舞。    美丽姑娘卓玛啦    有一首歌唱道: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啦,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啦。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你像成天飞舞的彩蝶,闪烁在
期刊
《新京报》记者陈远,将其网上个人博客命名为“废墟上的歌唱”,我觉得以此来命名他的“名人之后”口述实录系列,是再恰当不过了。  上中学的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近在咫尺的圆明园遗址。那时的遗址保留着摧毁后的原始风貌。  坐在残石上读圆明园的历史,谛听草丛中的虫声蛙鸣,遥想世界名园的绮丽风姿,我觉得自己已经溶入历史,尽管是坐在历史的废墟上……  这座集中西建筑文化之大成的“万园之园”,19世纪被外族
期刊
百年的历史烟云云卷云舒,这座当年位于深圳宝安县的第一号大当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当铺碉楼犹在,却早已失却了往日的繁华气象,在沙井热火朝天的现代化进程中独自守立,唯有用自己坚固的身躯告诉今天的人们,这里曾经是一个时代的繁华商都。  来到沙井桥头村,掌管钥匙的小陈为我打开了广安当铺的大门,我没有想到,走进这扇斑驳腐朽的木门,探访这座百年名当的发现之旅,竟然还充满了惊险和奇趣。  印象中,当铺是与神秘这
期刊
今年的人大与政协两会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答台湾记者问时讲述一事,提到元代画家黄公望的著名画作《富春山居图》,是其晚年79岁才开始动笔的力作,他完成此作不久即去世。几百年来,这幅画作辗转流传,其中一半画放在杭州博物馆,另一半画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他希望什么时候两个半幅画可以合成一幅画。温总理发表这番谈话,引起台湾各界人士热议,台北故宫博物院亦作出回应,台北故宫预计在2012年举办黄公
期刊
这期我们荣幸地采访了第16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秘书长黄忠彩先生和中国民族学学会副秘书长色音教授,他们分别从第16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筹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同角度诠释了大会“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主题。  本期的《焦点》·风土中国,讲述的正是人类一个个依附着生命和历史印痕的故事。  地域无疆,历史永恒,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流传着生命的不老传说。西域的都城干阗,深埋在浩浩
期刊
对旧物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浓厚,每到一个城市,我总喜好去探访那里的博物馆和古玩市场。博物馆的陈列品大多乃稀世珍宝,它展诉着人类生命进程中的文明,无奈总有一层厚厚的玻璃隔着,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古玩市场就不同了,各种文物古董、珍品古玩,随意地摆放在集市地面上,琳琅满目,大件的有需五六人合力才能搬动的巨型石雕,小件的有钻石链坠等,应有尽有,你可以随意鉴赏把玩、酌情购买。  旧物总能激起人类心底怀旧
期刊
北方人入川,惊异川中无屯子、村庄而只有市街形态的聚落场镇。此真可谓“旁观者清”,一下就看准了四川传统村镇形态和北方乃至全国不同之处。为什么会在四川出现这种景况?显然,它是地域辽阔的中华版图多元文化,多社会因素构成的人文地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区域建筑及文化现象,更是惟巴蜀地区独有的空间现象。    截然不同两重天——巴蜀地区无自然聚落现象范围    清代初期,清朝在四川疆域上作了很大调整,把明代所辖
期刊
(“被遗忘的边城”专辑图片由连州市旅游局等提供封面图片为连州第三届国际摄影比赛金奖作品,作者为李保明 )
期刊
我国将承办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2009)世界大会。筹备和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我国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焦点》·风土中国杂志社记者专访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筹委会秘书长黄忠彩(以下简称黄)。  《焦点》: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以下
期刊
马王堆出土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地图,这是一张东汉长沙国的驻军图。在这张地图中,岭南只标注了两处地名:封中和桂阳。据考证:封中,即现在的肇庆的封开县,桂阳即现在的连州。  提起连州,现在可能已是鲜为人知了,然而,当我翻开尘封的史籍,顺着历史的轨迹,去寻找这座2000多年前进入古人坐标的城市时,我不禁震惊了:中国许多历史重大事件都能在这里找到鸿踪陈迹。  2200多年前,秦始皇派军队“过骑岭,下连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