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530-02
【摘要】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缩短病员的住院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辨证;施护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缩短了疗程,提高疾病的疗效,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82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80人,年龄46—75岁。其中5人并发有脑出血,59人有糖尿病,126人有高血压病。
2 具体护理方法
2.1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辨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2 一般护理
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应加床档保护;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2.3 临证护理
①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阴虚盗汗者, 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增加衣被,或给予热水袋。
②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③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④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二便失禁者,勤换衣被,及时清洗,防止发生压疮。
2.4 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2.5 饮食护理
①中医学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对病情轻者,嘱其以卫生、新鲜的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动物脂肪及鸡、牛、羊等肉类,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②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6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抑郁等情绪,并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7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脑部病变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瘀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
②压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压疮。为避免压疮发生,可帮助病人定时更换体位;在易发压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软枕等。
2.8 中医辩证施护
①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面经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施护要点:多喝水;病人心烦易怒,做好心理护理,开导病人,心情愉快,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穴针灸;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适宜清淡甘寒,多食芹菜、银耳、百合、梨等,忌食羊肉、狗肉等食品;药物调护:以平肝泻火,熄风通络,汤药适宜早晚空腹服用。
②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舌强语蹇,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多食香茹、山楂、木耳等,忌食羊肉、鸡肉、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药物调护:选化痰通络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适宜饭后温服。
③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口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适宜寒润、通利食物,可用绿豆、丝瓜、香蕉等,忌辛热、香燥、肥甘食品;药物调护:以通腑泻下,化痰通络,药后注意观察反应。
④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施护要点: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烦燥失眠者可用镇静药;汗多要每日多次温水擦身,做好皮肤护理,冬季防感冒;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亦可常用黄芪、山药、莲子等,粳米适量,煮粥食用,忌辛辣、厚味、油腻、甘咸;药物调护:以益气活血,汤药适宜温服。
⑤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施护要点: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烦燥失眠者可用镇静药;宜食绿豆百合粥、鲜藕汁、鲜萝卜汁、梨汁等, 以养阴生津;药物调护:以育阴熄风,汤药适宜温服。 2.9 健康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煙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运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3 疗效观察
通过施护,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者急躁、抑郁心理状态;通过饮食的调护,患者能合理膳食,保护良好体质和免疫力,对疾病治愈起到主要作用。
4 讨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特别重视,当然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有丰富的护理精华,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中已有记载。如果能够把中西医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多年的临床实践让笔者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做好情志、饮食等调护,配合科学的功能锻炼,对缩短脑梗死患者疗程、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病员及家属的满意率。
通过临床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工作切实、有效、全面、遵照程序、紧随患者,突出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依据辨证结果正确、合理施护,为临床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在为患者施护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律,要做到细心、耐心、热情、周到,观察每位患者病情症候,要树立整体观念,有效地辨证施护,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正确进行施护,达到可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
[3]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4] 韩冰.中医病证诊疗全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5] 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摘要】脑梗死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可以缩短病员的住院时间,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辨证;施护
腦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中医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运用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缩短了疗程,提高疾病的疗效,促进疾病康复,从而提高病员的满意度。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82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80人,年龄46—75岁。其中5人并发有脑出血,59人有糖尿病,126人有高血压病。
2 具体护理方法
2.1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辨证: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2.2 一般护理
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应加床档保护;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协助患者在床上做被动运动;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
2.3 临证护理
①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阴虚盗汗者, 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四肢厥冷者,注意保暖,增加衣被,或给予热水袋。
②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③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④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二便失禁者,勤换衣被,及时清洗,防止发生压疮。
2.4 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2.5 饮食护理
①中医学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对病情轻者,嘱其以卫生、新鲜的清淡素食为主,避免动物脂肪及鸡、牛、羊等肉类,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②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6 情志护理
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抑郁等情绪,并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使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7 并发症护理
①肺部感染:脑部病变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瘀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
②压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压疮。为避免压疮发生,可帮助病人定时更换体位;在易发压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软枕等。
2.8 中医辩证施护
①肝阳上亢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面经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施护要点:多喝水;病人心烦易怒,做好心理护理,开导病人,心情愉快,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穴针灸;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适宜清淡甘寒,多食芹菜、银耳、百合、梨等,忌食羊肉、狗肉等食品;药物调护:以平肝泻火,熄风通络,汤药适宜早晚空腹服用。
②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舌强语蹇,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多食香茹、山楂、木耳等,忌食羊肉、鸡肉、肥甘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进食不宜过快,防止呛咳;药物调护:选化痰通络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适宜饭后温服。
③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施护要点: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每日口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适宜寒润、通利食物,可用绿豆、丝瓜、香蕉等,忌辛热、香燥、肥甘食品;药物调护:以通腑泻下,化痰通络,药后注意观察反应。
④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施护要点: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烦燥失眠者可用镇静药;汗多要每日多次温水擦身,做好皮肤护理,冬季防感冒;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亦可常用黄芪、山药、莲子等,粳米适量,煮粥食用,忌辛辣、厚味、油腻、甘咸;药物调护:以益气活血,汤药适宜温服。
⑤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施护要点: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病3日后随证取穴针灸;烦燥失眠者可用镇静药;宜食绿豆百合粥、鲜藕汁、鲜萝卜汁、梨汁等, 以养阴生津;药物调护:以育阴熄风,汤药适宜温服。 2.9 健康指导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煙酒;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运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3 疗效观察
通过施护,有效地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者急躁、抑郁心理状态;通过饮食的调护,患者能合理膳食,保护良好体质和免疫力,对疾病治愈起到主要作用。
4 讨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特别重视,当然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有丰富的护理精华,早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中已有记载。如果能够把中西医有效的结合起来,就能够达到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多年的临床实践让笔者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做好情志、饮食等调护,配合科学的功能锻炼,对缩短脑梗死患者疗程、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促进早日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病员及家属的满意率。
通过临床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工作切实、有效、全面、遵照程序、紧随患者,突出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依据辨证结果正确、合理施护,为临床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保证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在为患者施护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律,要做到细心、耐心、热情、周到,观察每位患者病情症候,要树立整体观念,有效地辨证施护,把握患者病情变化,正确进行施护,达到可靠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革新.中医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
[3]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4] 韩冰.中医病证诊疗全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5] 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