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因为它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该学习领域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得以实现。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亲历体育技能形成过程,将会使学生更容易达成该领域的学习目标。
一、案例剖析
案例一:耐久跑(水平二)
1.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探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弯道跑的正确技术,并能在实践中简单应用;能正确对待成功或失败,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2.教学内容:弯道跑
3.教学步骤(片断)
(1)上课伊始,教师安排了《开飞机》游戏(学生成一路纵队两臂侧下举,在弯道上做变速跑进),教师结合游戏情节和学生切身体会,创设情景(听一听“小精灵”是如何说的?放录音:弯道跑,真奇怪,刚刚加速就外甩。我的速度一向好,今天咋就这么差),从而巧妙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2)自主尝试
第一次尝试。对于弯道跑教学,教师摒弃了传统的“示范——讲解——学练”模式,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体验弯道跑,首先解决弯道跑的“身体姿势应该怎样”的问题。让学生依次从直道跑进弯道,并快速跑回各自的“大本营”,初步体验弯道跑。
第二次尝试。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体会,而是找一个学生骑儿童自行车演示,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骑车人的身体姿势、车的倾斜变化。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得出结论:弯道跑时“身体要向内倾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放录音:弯道跑,实在妙,身体内倾别怕倒。两臂摆动有区别,我却一时分不清,分不清)。
第三次尝试。教师示范弯道跑技术,让学生看一看“两臂的摆动有何不同”,再让学生在“看谁先回大本营”的游戏中主动体验和探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从而得出“右臂摆幅及力量要大于左臂”的结论。
第四次尝试。教师安排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概括弯道跑的正确技术,得出结论(放录音:弯道跑,实在妙,身体内倾别怕倒。右臂摆动大于左(臂),跑速不比直道差)。最后通过组织《圆周接力跑》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应用并验证所学知识的可信度,解决在弯道上跑如何取胜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
评析:弯道跑是在学生在已初步学习直线跑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亲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剖析和教学对象的身心实际创设情境,把认知并体验弯道跑的身体姿势及两臂的摆幅特点作为重点、难点进行解决和突破。
案例二:耐久跑(水平三)
1.教学目标:学生将初步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力跑的信心。
2.教学内容:途中跑
3.教学步骤(片断)
(1)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2)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谈体会。
(3)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评析:本案例以“耐力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学生及学习小组自定速度、节奏,通过积极体验、感悟到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努力使学生不但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二、几点思考
1.运动技能教学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多进行有效迁移。如案例一、案例二耐久跑教学,都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快速跑技能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教师根据两者在起跑、疾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相同环节的情况下比较异同。在此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并明确耐久跑的步幅、步频、呼吸方法和弯道技术要求,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对跑的知识结构也得以系统化。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多进行有效的“同类迁移法”,即运用同类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动作姿势、用力方法、运动轨迹的共同点实施正迁移教学的方法。
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课标将“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等列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为此,运动技能应当突出身体练习的课程性质,不要安排室内课去讲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不能对学生“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教师的指导有时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
3.正确把握不同学段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使技能教学更奏效。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应少选择成人化、竞技化的教材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运动技能领域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过分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如案例一耐久跑教学设计,多情景化,多游戏化,这将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4.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还要选编好相关的辅助教材。对于运动技能教学,首要任务是保证教学的“基本性”,然后再考虑匹配何种素质练习最为科学。如耐久跑,学生的耐力不是单单缘于跑这一类项目就能蹴成的。可能有的学生没能如愿完成教师所期望的目标,甚至让人“失望”,这时教师先不要怀疑自己传授知识的正误问题,而应积极反思,他(她)是否具备完成该项学习内容的相关素质。经验告诉我们,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这一阶段,只要他(她)能记住所学知识要点,了解其锻炼价值,就会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清自身“缺陷”并努力改进。
5.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使技能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偏废任一课程资源。特别是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课外也愿意花时间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在每一节体育课结束前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体育的家庭作业,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
6.运动技能教学重要但不是唯一。就如同田径运动是其他项目的基础一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视运动技能教学为教学全部而否定一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运动技能学习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否则就会背离课标的精神实质,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案例剖析
案例一:耐久跑(水平二)
1.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探究,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弯道跑的正确技术,并能在实践中简单应用;能正确对待成功或失败,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
2.教学内容:弯道跑
3.教学步骤(片断)
(1)上课伊始,教师安排了《开飞机》游戏(学生成一路纵队两臂侧下举,在弯道上做变速跑进),教师结合游戏情节和学生切身体会,创设情景(听一听“小精灵”是如何说的?放录音:弯道跑,真奇怪,刚刚加速就外甩。我的速度一向好,今天咋就这么差),从而巧妙提出问题,导出课题。
(2)自主尝试
第一次尝试。对于弯道跑教学,教师摒弃了传统的“示范——讲解——学练”模式,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体验弯道跑,首先解决弯道跑的“身体姿势应该怎样”的问题。让学生依次从直道跑进弯道,并快速跑回各自的“大本营”,初步体验弯道跑。
第二次尝试。教师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体会,而是找一个学生骑儿童自行车演示,提醒学生认真观察骑车人的身体姿势、车的倾斜变化。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得出结论:弯道跑时“身体要向内倾斜”,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放录音:弯道跑,实在妙,身体内倾别怕倒。两臂摆动有区别,我却一时分不清,分不清)。
第三次尝试。教师示范弯道跑技术,让学生看一看“两臂的摆动有何不同”,再让学生在“看谁先回大本营”的游戏中主动体验和探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从而得出“右臂摆幅及力量要大于左臂”的结论。
第四次尝试。教师安排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概括弯道跑的正确技术,得出结论(放录音:弯道跑,实在妙,身体内倾别怕倒。右臂摆动大于左(臂),跑速不比直道差)。最后通过组织《圆周接力跑》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应用并验证所学知识的可信度,解决在弯道上跑如何取胜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
评析:弯道跑是在学生在已初步学习直线跑的基础上实施教学的。从教学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亲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剖析和教学对象的身心实际创设情境,把认知并体验弯道跑的身体姿势及两臂的摆幅特点作为重点、难点进行解决和突破。
案例二:耐久跑(水平三)
1.教学目标:学生将初步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发展耐力素质,形成相互鼓励的意识,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对耐力跑的信心。
2.教学内容:途中跑
3.教学步骤(片断)
(1)自定2分钟的慢速节奏跑,要求学生在跑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动作、呼吸方法、呼吸节奏和慢跑节奏。
(2)2人一组自定慢跑速度的5分钟伴同跑,要求学生2人一组,跑速一致,快者应鼓励慢者,并肩跑进,跑下来后,交谈体会。
(3)教师提问:影响坚持跑下来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可能回答:速度的控制、耐力水平、同学的鼓励、坚强的毅力和信心等。)
评析:本案例以“耐力跑”为载体,设计多目标的达成,学生及学习小组自定速度、节奏,通过积极体验、感悟到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努力使学生不但掌握耐力跑的途中跑技术,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坚强的毅力、信心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等)。
二、几点思考
1.运动技能教学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多进行有效迁移。如案例一、案例二耐久跑教学,都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快速跑技能基础上实施教学的。教师根据两者在起跑、疾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相同环节的情况下比较异同。在此前提下,重点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并明确耐久跑的步幅、步频、呼吸方法和弯道技术要求,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使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对跑的知识结构也得以系统化。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技能基础,多进行有效的“同类迁移法”,即运用同类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如动作姿势、用力方法、运动轨迹的共同点实施正迁移教学的方法。
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课标将“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等列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为此,运动技能应当突出身体练习的课程性质,不要安排室内课去讲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不能对学生“纸上谈兵”,要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无效的讲解时间,教师的指导有时可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
3.正确把握不同学段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使技能教学更奏效。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学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应少选择成人化、竞技化的教材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运动技能领域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教师不能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过分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如案例一耐久跑教学设计,多情景化,多游戏化,这将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4.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还要选编好相关的辅助教材。对于运动技能教学,首要任务是保证教学的“基本性”,然后再考虑匹配何种素质练习最为科学。如耐久跑,学生的耐力不是单单缘于跑这一类项目就能蹴成的。可能有的学生没能如愿完成教师所期望的目标,甚至让人“失望”,这时教师先不要怀疑自己传授知识的正误问题,而应积极反思,他(她)是否具备完成该项学习内容的相关素质。经验告诉我们,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是十分必要的。这一阶段,只要他(她)能记住所学知识要点,了解其锻炼价值,就会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认清自身“缺陷”并努力改进。
5.积极拓展教学资源,使技能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在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教师应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偏废任一课程资源。特别是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课外也愿意花时间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在每一节体育课结束前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体育的家庭作业,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运动技能。
6.运动技能教学重要但不是唯一。就如同田径运动是其他项目的基础一样,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视运动技能教学为教学全部而否定一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运动技能学习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手段,否则就会背离课标的精神实质,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