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伏契克说:“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海顿说:“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序言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义务教育阶段,纲要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可是,就今天的音乐教学现状来看,音乐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生热爱音乐,流行音乐救了急。
大哲学家尼采宣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学校里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学一片空白,可孩子对音乐有天生的敏感,于是,学生饥不择食,流行于大街小巷、乡村角落的通俗音乐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流行音乐中许多积极的曲目如《丁香花》《青花瓷》《荷塘月色》曾一度风靡校园,可更多的学生嘴里哼的关于爱恨情仇的流行歌曲也成了他们追求时尚的代名词。
音乐教师奇缺,不是学校不重视。
所有热爱教育的老师都希望学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可是,由于师资配备不是很合理,学校有专业音乐教师,但基础科目如语文、数学科任教师又不足,音乐教师就得担任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忙于语文或数学教学的音乐专业老师还能有多少精力进行音乐教学?以平桂管理区为例,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53724人,可音乐专业教师不足20人。如果学校按纲要规定的“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那么,得有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还不能专职。所以说,音乐教育,想说爱你实在不容易。
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应该做哪些努力?
学校目前没有配备足专业音乐教师,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学校或教师能力所及。但是,已经承担有音乐教学任务的老师们,至少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素养。
首先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马克思曾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训练学生准确听的能力,这是走进音乐的基本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如调式音阶、常用音符、简谱的认识及感知能力。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非专业的教师是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的教学任务。如中学生没有小学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大多不愿意练唱简谱,可以通过先唱会优美歌曲的方式,再倒过来练习歌曲曲谱,或在歌唱、欣赏、活动中“顺带进行”识谱教学。
再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这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对非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老师需要把自己的音乐潜能很好地发掘出来,施教于课堂实践,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专项练习等途径来达成。
最后是激发学生具有渴望形成音乐的能力。作词谱曲是最好的职业,唱歌仅次之(约·贝洛克),可见,音乐创作是音乐教学的更高要求,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渠道。音乐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带着孩子捕捉瞬间,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积极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形成。
一次,我漫步在红墙绿瓦的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萦绕着校园的天空,一种浓郁的文化与艺术的气息让我这个乡村教师倍感亲切。此后回到乡下,在农村学校的校园里,就再也体会不到那美妙瞬间了。原因很简单,环境变了,校园音乐文化的特质变了。我们走访了不少学校,校园音乐被流行音乐灌满了,你很难听到《田园交响曲》《神秘园》《二泉映月》这些歌曲了,偶尔能听到一两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红旗飘飘》,你就会如获至宝。
音乐教师,要让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黑格尔说:“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我们不求达到黑格尔说的那种境界,但求我们的每一节音乐课都有收获。我们当中很多的非专业的音乐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音乐教育培训。我们只是有些许音乐爱好,于是,学校就把我们推向了音乐课堂的讲坛。正如一位乡下教师说得好:学校,成就了教师的美丽,成就了农民朋友的期待,成就了一个个走向坚强的生命。所以,“学校”这个词是不容玷污的。每天清晨,我带着微笑走来,我揣着责任去爱,去尊重、去发掘孩子们的每一处闪光。我相信,我的努力定可以成就孩子不平凡的将来,三尺讲坛的使命定可以给孩子们梦想和希望!每个日落的黄昏,我反思,我内省,我要知道我的哪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我要知道,哪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有了不解和迷惘。音乐教师如果有了这份执着和追求,那么,我们的每一节音乐课就一定会有收获。
学生热爱音乐,流行音乐救了急。
大哲学家尼采宣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学校里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学一片空白,可孩子对音乐有天生的敏感,于是,学生饥不择食,流行于大街小巷、乡村角落的通俗音乐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流行音乐中许多积极的曲目如《丁香花》《青花瓷》《荷塘月色》曾一度风靡校园,可更多的学生嘴里哼的关于爱恨情仇的流行歌曲也成了他们追求时尚的代名词。
音乐教师奇缺,不是学校不重视。
所有热爱教育的老师都希望学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可是,由于师资配备不是很合理,学校有专业音乐教师,但基础科目如语文、数学科任教师又不足,音乐教师就得担任语文或数学的教学,忙于语文或数学教学的音乐专业老师还能有多少精力进行音乐教学?以平桂管理区为例,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53724人,可音乐专业教师不足20人。如果学校按纲要规定的“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那么,得有大多数学校的音乐课程由非专业教师兼任,还不能专职。所以说,音乐教育,想说爱你实在不容易。
非专业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应该做哪些努力?
学校目前没有配备足专业音乐教师,已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学校或教师能力所及。但是,已经承担有音乐教学任务的老师们,至少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音乐素养。
首先是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马克思曾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训练学生准确听的能力,这是走进音乐的基本技能。
其次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如调式音阶、常用音符、简谱的认识及感知能力。这些基本的乐理知识,非专业的教师是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的教学任务。如中学生没有小学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大多不愿意练唱简谱,可以通过先唱会优美歌曲的方式,再倒过来练习歌曲曲谱,或在歌唱、欣赏、活动中“顺带进行”识谱教学。
再次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这些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对非专业的音乐教师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老师需要把自己的音乐潜能很好地发掘出来,施教于课堂实践,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如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专项练习等途径来达成。
最后是激发学生具有渴望形成音乐的能力。作词谱曲是最好的职业,唱歌仅次之(约·贝洛克),可见,音乐创作是音乐教学的更高要求,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渠道。音乐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带着孩子捕捉瞬间,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运用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积极促进校园音乐文化的形成。
一次,我漫步在红墙绿瓦的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萦绕着校园的天空,一种浓郁的文化与艺术的气息让我这个乡村教师倍感亲切。此后回到乡下,在农村学校的校园里,就再也体会不到那美妙瞬间了。原因很简单,环境变了,校园音乐文化的特质变了。我们走访了不少学校,校园音乐被流行音乐灌满了,你很难听到《田园交响曲》《神秘园》《二泉映月》这些歌曲了,偶尔能听到一两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红旗飘飘》,你就会如获至宝。
音乐教师,要让每一节课都有收获。
黑格尔说:“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我们不求达到黑格尔说的那种境界,但求我们的每一节音乐课都有收获。我们当中很多的非专业的音乐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音乐教育培训。我们只是有些许音乐爱好,于是,学校就把我们推向了音乐课堂的讲坛。正如一位乡下教师说得好:学校,成就了教师的美丽,成就了农民朋友的期待,成就了一个个走向坚强的生命。所以,“学校”这个词是不容玷污的。每天清晨,我带着微笑走来,我揣着责任去爱,去尊重、去发掘孩子们的每一处闪光。我相信,我的努力定可以成就孩子不平凡的将来,三尺讲坛的使命定可以给孩子们梦想和希望!每个日落的黄昏,我反思,我内省,我要知道我的哪一个教学环节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我要知道,哪一个孩子的心灵世界里有了不解和迷惘。音乐教师如果有了这份执着和追求,那么,我们的每一节音乐课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