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二次备课的三个维度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6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过程的学习、与专家的探讨,对二次备课有了深入的个性化理解,在原有教师备课用书服务于教学的选择性利用的基础上,对二次备课有了进一步认知。本文从意识、路径和方法三个维度阐述二次备课的新思路。
  一、建立二次备课的意识
  1.基于课标,钻研提升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规划。翔实有效的备课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依托。二次备课是一线教师在担任同一学段,教授同一内容的多次反思,是实践—反思—创新—实践的重复经历;同时,二次备课是基于对课标的不断研读认知,基于学生的立场,搜集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对比学生学习的差距,不断反思教学行为,通过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最终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学有所获。
  通过对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的二次备课,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有了一定的提升,研读课标、研究教材的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师把课程理念融合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上下足了功夫。这次参与二次备课的王素芳老师,她递交的水平二投掷单元,通过研读课标,修改了教材,整个单元的练习安排上,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既面向全体又注重个性发展,既注意练习密度又兼顾运动安全,为创建有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有备无患,规范行为
  二次备课是落实党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单元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提升学科素养的推手。当下,存在部分教师上体育课随心所欲,一直沿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方式等,缺乏变通,总以为体育课堂教学与备课关联不大的现象。二次备课是基于《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师备课用书进行单元设计的修改和完善,并通过实践来修订适合本区域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通过二次备课,让教师横向和纵向梳理教材,对所教各项目、单元有了更深的认识。各区域、各学校的教师,以此为依托,基于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方面,都有了个性化的修改。此次获一等奖的姚娟老师设计的教案,除了格式标准、每一节课都有设计意图之外,所有的场地设计都用实景图片拍摄,强度、次数、时间的设计都严格按照规范呈现,让评审一目了然。这种细致钻研教材、规范教学设计的行为为优质、高效、安全的规范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围绕主题,改革创新
  作为课堂教学的规划,备课有着科学预设的作用。而二次备课是在已有教师用书的基础上,通过执教者已有的经验,根据学情进行个性化的修改,使教学方法更贴合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围绕主题确定好教学的的三维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寻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教学形式。本次“二次备课”评审活动,很多教师在不同水平段的不同教学内容针对已有的教材,通过趣味化、情境化、游戏化做了方法上的修缮。本次展示课上俞向阳老师设计的水平二武术单元,在教案的形式做了大胆的创新,除了传统的表格式教案,还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了文本式、陈述式、思维导图式教案,从形式到方法手段都进行了大胆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二、找准二次备课的路径
  1.水平与单元的建构递进
  二次备课,首先要站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的知识建构,进行结构化的修正,并呈递进式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學难度。避免出现所教内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或者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内容预设不准确学生无法参与的尴尬。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备学情、备教学内容、备场地器材,通过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并设定目标,本次备课也出现了极少数的教案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不够了解,单元计划设计的不切合学情。例如:水平一篮球单元,本是注重球性练习、玩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的教师就渗透了很多的专业篮球技能,设计了传接球、运球变向等不契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因此,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在二次备课中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合理调配教学方式与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技能与体能的均衡发展
  体育课堂在顺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始终面对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体能和技能。课堂教学也应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孩子的身体能力和认知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本次教学设计中,一位在农村小学执教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教师参评的《跨越式跳高》单元设计就依据教师自己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差异化处理。农村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不齐全,他用塑料水管和皮筋自制跳高器材,同时采用多种简单形式的体能练习做补充,这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情怀,带给我们一种久违的感动。
  3.创新与趣味的有机融合
  二次备课是根据已有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梳理,使课堂的起点和终点都有了新的变量。本次优秀教学设计的现场展示课,来自南通的陆佳老师执教的水平一一年级《爬行与游戏单元》内容,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了充满童趣的场景,把爬行单元内容,用自制童谣的方式贯穿整节课,课堂上融入孩子喜欢的儿歌,孩子置身于充满童趣的场景中,动作技能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创新的意境和学习场景,孩子们自然学得开心、习得高效。
  4.方法与手段的分层递进
  二次备课,一定是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再备课,不等同于初次备课时的简单思考,是基于已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是深度思考后的修正。需要注意的是方法与手段的分层递进,本次活动现场展示的陈瑜老师的一节水平一二年级《小足球与游戏单元》射门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玩球—用人体设计不同的球门(单人、多人)—真实球门—有守门员的射门—两两一组的射门小比赛,内容层层递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在教学方式上弱化了技能,整节课教学流畅,学生们都很开心。
  5.课内与课外的延伸拓展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的演播厅,那么课外就是教学的延伸线。通过二次备课,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量化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家庭作业的设计更能体现教师的用心。二次备课一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发现问题,再不断修正的过程体现,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或者是家庭作业时,兼顾身体练习的全面性,把上肢与下肢、技能与体能做好协调互补,任务手段花样百出,评价手段简单高效,就能取得良好的互补效果。这次参与比赛并现场展示的全亚迪老师,她的武术单元教学每一节课都有课外作业,所布置的作业都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练习次数的要求,除了技能还有体能的设计,并设计了自我评价表,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练有目标、学有进步。
  三、把握二次备课的方法
  1.把握预设——心中有课程标准
  二次备课要依托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参与运动的乐趣作为总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科特征做科学的修改,做到有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教育意义。
  2.把握生成——学生有收获
  当下,很多体育课还是注重单一的技能教学,对于解决运动技能的某一细微动作下足了功夫,并且在运动负荷上要求也不高,学生真正的体能提升不明显。体育课堂的艺术的生成,时间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应在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前提下,引导学生体验某一项技术技能,通过多种练习方式和手段使学习内容结构得到完整提升。同时,减少教师停下来讲、学生站队听的过程,减少不必要的队形调动,器材使用简约、高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与练习同步,注重课堂效率,把握教学的生成。据本次大会监测数据统计显示,本次江苏省二次备课选出的12位现场展示课的教师练习密度都在60%以上,全部超过了江苏省规定的小学阶段超过50%练习密度的要求,李国虎老师执教的篮球课,练习密度达到81%。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所有的课堂学生平均心率都超过135次/分以上,最高平均心率达到154次/分。
  3.把握教材——内容有递进
  备课是教学的设计和规划,二次备课是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修改教学方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学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把握好已经学会的知识不教、没有学的内容艺术地教,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有递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4.把握流程——组织有章法
  一节优质高效的课,我们除了关注学习目标之外,还需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是不是有趣、过程是不是合理,以及学生的身体和运动体验的状态是不是达到了预设的要求。二次备课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是教学流程的合理规划、教学组织有章有序的體现。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更关注课的热身环节和主教材内容衔接得是不是紧密、调动学生的队形是不是简便实效、游戏环节和主教材是不是有递进或者是相辅相成等。科学的设计、有效的组织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5.把握格式——书写有规范
  体育课教案的特点是通过表格使执教者对所教内容进行清晰的描述,明确具体的课堂流程、队形的设计、教学步骤、运动量、各环节安排的时间、强度等,包括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都应有清晰的、规范的表达。本次二次备课中,来自苏州高新区呈现的40位参赛教师的教案,每一篇都做了精心设计,书写严格按照统一格式要求,体现了区域教学设计的水准。同时也存在一些教案教学设计不严谨、科学,在教案的时间、强度、次数相对应的栏目出现随意书写、有运动密度计算下来100%的现象。
  6.把握重建——课后有反思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建构过程。教案只是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并不能完全预料到课堂发生过程中的细节所在,把教学环节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并记录,也是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对再教授这项内容时要重点解决什么、教学过程中应规避什么问题有了清晰的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时间安排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安全提示到保护帮助,从场地器材到游戏设计修改,都需要每一个体育教师认真思考。
  7.把握细节——安全有提示
  高质量的体育课堂,离不开安全的预设。优秀的二次备课,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设计者的用心、细致。本次参加的七百多篇教案中,在教案中体现安全提示的占了一大半,安全提示不仅仅出现在教学内容的保护帮助环节,还出现在队伍调动、游戏设计环节,甚至有教师在学生活动表格一栏专门写上“听老师的安全提示”字句。除此之外,各种教学内容之间的保护帮助也能够翔实体现。优秀的教案,保护的方法、站位都有直观的图片显示,一目了然。安全第一、树立体育课的安全意识应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
其他文献
一、指導思想  本课利用“跨栏的栏间节奏跑”教材进行教学,教会学生在障碍栏架面前,能够采用“高重心快频率”的栏间跑动作,自信、有效、果断的进行跨越,从而提升安全避险能力,将灾难来临时的逃生教育在教学空间与教学时间上进行有效延伸,让学生将理论上所学的逃生知识通过体育实践课,转化为自身的逃生技能,这种课型在“生命安全”教育领域中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和尊重学生需要的重大举措
生活教育理论的主旨是让幼儿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探索,从而学会相应的知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在面对困难时如何沉着应对、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如何专注、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承担责任。“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这一理念在家长、教师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开始重视对幼儿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相契合。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研讨
一、背景概述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智课堂”追求一种转变学习体验的创新经历,强调“学习是求知、实践和创造融为一体”的活动课堂。  我有幸借助“杨浦区创智季课堂教学展示”的实践研究,对展示课中的第2个教材——《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做了一番思考和实践。综合活动是本学科中的拓展内容,其
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2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吉林省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中美校园篮球训练营暨中美学校体育高峰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  美国迈阿密麦迪高级预科高中男篮领队雷欧·艾迪恩、主教练雷恩·迪欧克带队与吉林省实验中学男篮等队伍进行了训练和比赛,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近距离地领略了篮球的魅力和美国中学生男篮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以及科学、细致的训练信念,现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彼此之间存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A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发呆且远远地躲在一边。这是一节校本课——花样跳绳课,学生A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操场最边上看着其他学生跳,好像在欣赏一场大戏。“为什么不跳一下试试呢?其实花样跳绳很好玩的,你看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我对学生A说。她看着我不说话,望着学生们跳绳发起呆来。“老师,我……我真的不会玩这个。”学生A抬眼看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遇到这些问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三步”有些学生为什么总是学不会?第一步为何总是错误的?上下肢动作为何总是不协调?当遇到以上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应如何安排教法和学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教学环节上,应在有效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再实施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个教材既要有运球基础,又要有投篮基础,对上下肢力量、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也要达到应有的水平才能够学习得更好。教
本溪县实验小学,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东家”,是县城最好的学校。老“东家”是距县城20多公里的一所农村学校。三年前,教育整合,我因此来到了县城的实验小学。曾经的青春年少,血气方刚,怀揣梦想,扬帆起航的年代早已离我而去。不惑之年的我,初到实验小学时,只想平平稳稳地度过,不想再是以前那样风吹日晒的日子。可谁知,新学期的課务安排并未如我所愿,我又回到了操场上,而且还是人见人怵的一年级。也由此,我和校长间
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聚焦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单元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等之间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关系。依据哲学与心理学研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意识的形成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的潜能得以开发的过程,意识以主观形式为表象,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因此,结合当前体育学科发展动态
一、比赛的基本情况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16个地市和1个省管县的115名选手参赛。每个地市可报7位参赛选手(省管县3名),其中小学教师3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中学教师4人(初高中各2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所有参赛教师均需有5年以上的任教经历。  比赛内容共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分值为20分,要求每一位选手现场撰写一份“教学设计”,观看一节录像课后现场撰写一份“看课评价报告”
垫球和传球技术是排球的基本技術,也是必学内容。本案例旨在在2人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抛、传、垫以及移动等排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依据对高度、准度、远度的要求,测评学生排球技术运用能力;依据对时间、合作的要求,测评学生体能情况、时间意识、配合表现。  一、测评名称  “合作垫球入框”。  二、测试对象  抽取七年级学生40名。  三、测评方法  2人一组,隔网站立,成排球预备姿势。以学生A和B为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