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求真务实教研 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y4893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臺,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也存在教研队伍不健全、教研方式不科学、教研成效不明显、教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教研工作意见》不仅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而且在“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深化教研工作改革”“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体育教师指出了一条“真教研”之路。
  何谓“真教研”,笔者认为“真教研”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具体真实的问题进行教育诊断,从而解决问题、反思改善的研究。
  近年来,笔者在江苏各地开展或参与教研活动时常看到学校内张贴着“真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标语。基层学校对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认识与教育部的文件如此“心心相印”,这使笔者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关于“真教育”的精彩论断:“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看来,“真教研”是“真教育”的外延,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从事体育教研工作的时间越长,笔者对“真教研”的体会也就越深。
  一、“真教研”,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新时代的体育教研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以体育教师为主体展开,体育教研的目的在于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名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国家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教育厅以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为准绳,以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研究对象,坚持“研究崇尚求真、指导力求科学、服务注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契合时代精神、具有江苏特色、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体育教研之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后,江苏省开展了“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的活动。在总结十年课程改革经验教训后,提出了在现行课程标准引领下,体育教研要做到“研究有专题、指导有典型、服务到基层”,大力倡导校本教研,鼓励开展行动研究。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现行课程标准开展了课程改革研讨、课程培训、教学展示、课题交流、教学比赛等活动。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前,江苏省组织了以体育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为主的省级中心学习组,以《课程标准(2017年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为时一年的学习研讨。《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江苏省举办了600余人的省级培训班,同时以体能模块和健康教育模块为研讨课题分别组织了省级高中体能课教学展示和健康教育课教学展示。此后还编写了一套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备课用书《模块教学探究》,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体育教师落实《课程标准(2017年版)》精神提供了抓手。
  二、“真教研”,要从真问题入手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研已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教研在推进区域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体育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体育教育教学资源积累和整合、优秀教学成果培育与推广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分区域也有疲于应付、安于现状,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与自己和自己学校的教学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或提出的问题大而不当、华而不实,无法入手进行研究等现象。
  为此,教师首先要明白进行教研的出发点是基于学校、针对教师实际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体育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养成思辩的习惯。其次要善于观察、发现、识别体育教育教学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梳理,找出自己身边体育教育教学的真实问题。最后要对真实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归纳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由20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得出,体育教研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从真问题入手,以实践为基础和依托开展教研,并用实践检验教研,才能避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从而形成“真教研”。
  三、“真教研”,要创新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学校体育要创新,体育教研必须也要创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1.将创新体育教研的重点放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
  江苏省在摸准课堂教学真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二次备课”活动,在小学和初中“二次备课”评比和展示中,省教研室直接接受全省各小学和初中体育教师的申报,较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研究教学设计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问题。在“二次备课”评比展示现场的交流环节中,100多名一等奖获得者与前来观摩学习的一线教师进行了思想碰撞,现场研讨氛围浓厚,获得了强化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路径和方法。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法
  从连续举办5届的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到持续举办4届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江苏省不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善。如,将原来课堂教学比赛的说课、模拟课、录像课评比改为全程实践课教学;将比赛场地放于有较好育人环境和较好教学研究氛围的中小学校;将课堂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同时,还注重在比赛中综合进行展示、点评、研讨、培训,从而较好地为体育教师搭建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3.以创建特色项目引领体育教研创新
  围绕江苏省教育厅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小学特色建设工程,开展创建江苏省特色体育项目活动;依托江苏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建设“e学习”平台,开展了线上“名师课堂”和“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创新和发展“长三角体育教研发展共同体”,开展了长三角两省一市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四、“真教研”,要培育教研队伍形成教研网络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研的主体,做好体育教研,关键在于队伍建设。
  1.夯实体育教研队伍的基础
  江苏省教研室十分重视校本教研,提倡体育教研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目前校本教研已逐步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自身需求。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省特级教师或市学科带头人不断聚集本地区若干学校的骨干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将各校校本教研的问题综合梳理、分析,在市、县、区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鼓励和促进全省“名师工作室”联合,成立了江苏省名师工作室联盟。江苏省名师工作室联盟在江苏省教研室的领导和江苏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交流、互动的教研网络。
  2.培育体育教研带头人
  一方面,重视培育教研骨干。课程改革以来江苏省通过展示交流、课程标准培训、优秀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等培养了一批体育教研骨干,形成了30岁以上到50余岁的体育教研梯队。另一方面,重视实践。体育教研需要理论支撑,但更需要理论联系实践,江苏省所推崇的体育教研带头人应该从真问题入手,通过“真教研”,带动教师实践和推广教研成果,最终达到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扩大教研队伍
  体育教育教学的魅力在运动,体育教育教研的魅力在活动。体育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得到展示、交流,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可以通过教研活动得到拓展和提升,一次成功的体育教研活动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宣传典型、培育骨干,从而形成有利于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滚雪球效应。
  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教研活动时,一是应加强教研部门和学校的联系。学校在体育教研活动中为全省体育教师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现场和育体育人的活动氛围,而参加活动的体育教师也从学校“真学习”“真教研”的教育追求中受到启发。二是应重视跨区域教研活动与校本教研的结合。举办省级教研活动时一方面在活动前要求区(县、市)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扩大收益面;另一方面重视活动后形成的滚雪球效应,让活动中的优秀成果成为日后各校校本教研的内容。三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省级体育教研活动上,既要有体育实践课和专项运动技能展示,也要有健康知识课;既要有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身说法,又要有高校专家的理论指导。江苏省体育教师在各种学术思想碰撞中学会了寻找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各种学术思想之间的結合点,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为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并将这一指示作为体育教研的指南,通过求真务实的体育教研,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其他文献
一、背景概述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智课堂”追求一种转变学习体验的创新经历,强调“学习是求知、实践和创造融为一体”的活动课堂。  我有幸借助“杨浦区创智季课堂教学展示”的实践研究,对展示课中的第2个教材——《综合活动:闯关挑战赛》做了一番思考和实践。综合活动是本学科中的拓展内容,其
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2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吉林省学生体育协会承办的中美校园篮球训练营暨中美学校体育高峰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  美国迈阿密麦迪高级预科高中男篮领队雷欧·艾迪恩、主教练雷恩·迪欧克带队与吉林省实验中学男篮等队伍进行了训练和比赛,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近距离地领略了篮球的魅力和美国中学生男篮严谨、认真的训练态度以及科学、细致的训练信念,现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彼此之间存在身体素质、心理适应等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学生A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总发呆且远远地躲在一边。这是一节校本课——花样跳绳课,学生A还是一如既往地站在操场最边上看着其他学生跳,好像在欣赏一场大戏。“为什么不跳一下试试呢?其实花样跳绳很好玩的,你看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我对学生A说。她看着我不说话,望着学生们跳绳发起呆来。“老师,我……我真的不会玩这个。”学生A抬眼看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遇到这些问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三步”有些学生为什么总是学不会?第一步为何总是错误的?上下肢动作为何总是不协调?当遇到以上这些问题,体育教师应如何安排教法和学法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教学环节上,应在有效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再实施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个教材既要有运球基础,又要有投篮基础,对上下肢力量、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也要达到应有的水平才能够学习得更好。教
本溪县实验小学,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东家”,是县城最好的学校。老“东家”是距县城20多公里的一所农村学校。三年前,教育整合,我因此来到了县城的实验小学。曾经的青春年少,血气方刚,怀揣梦想,扬帆起航的年代早已离我而去。不惑之年的我,初到实验小学时,只想平平稳稳地度过,不想再是以前那样风吹日晒的日子。可谁知,新学期的課务安排并未如我所愿,我又回到了操场上,而且还是人见人怵的一年级。也由此,我和校长间
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聚焦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单元教学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等之间是一脉相承、层层递进、层层落实的关系。依据哲学与心理学研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活动,意识的形成既是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的潜能得以开发的过程,意识以主观形式为表象,揭示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因此,结合当前体育学科发展动态
一、比赛的基本情况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省16个地市和1个省管县的115名选手参赛。每个地市可报7位参赛选手(省管县3名),其中小学教师3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中学教师4人(初高中各2人,女教师不少于1人),所有参赛教师均需有5年以上的任教经历。  比赛内容共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分值为20分,要求每一位选手现场撰写一份“教学设计”,观看一节录像课后现场撰写一份“看课评价报告”
垫球和传球技术是排球的基本技術,也是必学内容。本案例旨在在2人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抛、传、垫以及移动等排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依据对高度、准度、远度的要求,测评学生排球技术运用能力;依据对时间、合作的要求,测评学生体能情况、时间意识、配合表现。  一、测评名称  “合作垫球入框”。  二、测试对象  抽取七年级学生40名。  三、测评方法  2人一组,隔网站立,成排球预备姿势。以学生A和B为例需
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过程的学习、与专家的探讨,对二次备课有了深入的个性化理解,在原有教师备课用书服务于教学的选择性利用的基础上,对二次备课有了进一步认知。本文从意识、路径和方法三个维度阐述二次备课的新思路。  一、建立二次备课的意识  1.基于课标,钻研提升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规划。翔实有效的备课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依托。二次备课是一线教师在担任同一学段,教授同一内容的多次反思,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胜利召开向我们预示着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绵延铺开,在这伟大的历史洪流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努力成为一名有“德行”的体育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有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但又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