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得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以上目标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创设环境、兴趣引导、探究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导入图片、史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比如在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老师展示图片,启发谈话 ,介绍知识,配合提问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展示出一个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瓷罐和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资料,大意是:2005年7月14日新华社发出一则从伦敦传来的消息: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瓷罐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 会上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刷新中国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它目前就仅存八件,上面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被敌方所禽,其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这立即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 , 产生了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师接着说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看我国古代手工业高超水平,感受 古代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2、有何作用和局限性 ?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基本正确。特点:资金雄厚,规模大;工匠技术经验丰富。作用:为分工协作创造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局限: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通过阅读,培养了学生分析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相互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形象地讲解,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思维
比如在讲瓷器的“南青北白”时老师引入陆龟蒙的诗句:“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又引入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形象的诗句使我们如饮甘露,在享受古代艺术美的同时形象的理解了南青北白的特点。
在学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时,同学们对古代农具和耕作技术比较陌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耒、耜、二牛抬杠的偶犁、耧车、曲辕犁、代田法、垄作法等示意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搞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背景时,我播放《列宁在1918》中的片断,特别是瓦西里征粮回来晕倒的镜头给学生印象特别深,加深了学生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的认识。
三、教师耐心启发,循循善诱 ;学生总结概括 ,提炼知识,认识规律
如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影响时,学生不理解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 以及在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老师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动了哪些运动?”学生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问:“这三个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什么关系?”学生犹豫未决。教师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结构变动 导致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同一节课,当讲到短暂春天原因时,教师又提问:“辛亥革命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什么关系,即体现了什么原理?”学生无人回答,教师启发道:“前面我们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没有反作用呢?”学生齐答到:“有 。”这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一个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四、克服 机械记忆的旧方法
如联想记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向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这两个人都带着轮子,名字有 “伦”,字 因此跑得比较远。又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比较多我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六七十年代才露脸,甲午战后初发展,抗日战争时遭摧残,解放战争时绝境陷,建国之后换新天,三大改造性质变。经过了春夏秋冬,迎来了柳 暗花明。 再者,建国后的经济曲折发展,我教学生画一个年代尺,标出重要的年代再划出工农业生产增长或下降折线图,让学生在年代下总结上升或下降的原因。这样把知识串联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看起来明白,记起来也方便。还有苏联的改革涉及内容多,我就让学生列表整理知识比较鉴别。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觉得轻松多了。
五、融人情感价值观,感受历史精神
情感因素是历史中固有的丰富资源。《易经》中有两句非常经典的话,“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厚德载物”非常确切地表达了一种自古至今的永恒精神。屈原和谭嗣同舍身取义是爱国,张謇的实业救国仍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真正的历史是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历史与文学、艺术、诗歌相通、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需要让学生用心用情感去体验。我们的青少年们是否曾为越王“卧薪尝胆”、祖逖“击楫中流”而鼓舞;是否曾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所感动 ;是否能感受到百年近代史里为民族和人民的自由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们的壮烈。我们热爱生命,我们珍惜生命。我们也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存时间的长短。安享天年不失为一种美好追求。但当历史需要人奋然前行时,那些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国家、民族的生命,融入了历史的生命的人获得了生命的永恒。祖国的意识,爱国的情感都只能产生于历史的过程中,都只能奠基于历史的情感之上而民族的衰败,国家的沦亡都是由于民族历史的模糊,民族凝力和民族精神的丧失。
六、培养创新理念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中有很多有利于创新意识发展的因素。商鞅变法是创新,秦皇汉武仍富极大创新精神,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创新精神和极大的政治胆略。另外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还应树立民族观念和全球观念。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要求国家间团结合作,不同文明互相包容,和谐共存。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制定合理对策趋利避害。历史使我们理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一位大师曾说过:“所有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学不到的东西。”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更学到现代人需要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
一、创设环境、兴趣引导、探究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导入图片、史料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比如在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老师展示图片,启发谈话 ,介绍知识,配合提问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展示出一个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瓷罐和曾经轰动一时的新闻资料,大意是:2005年7月14日新华社发出一则从伦敦传来的消息:一件名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瓷罐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 会上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人民币2.3亿元刷新中国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它目前就仅存八件,上面画的是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被敌方所禽,其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与使节一起下山的情景。这立即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 , 产生了学习的强烈愿望。教师接着说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看看我国古代手工业高超水平,感受 古代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官营手工业有何特点?2、有何作用和局限性 ?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基本正确。特点:资金雄厚,规模大;工匠技术经验丰富。作用:为分工协作创造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局限: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通过阅读,培养了学生分析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相互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形象地讲解,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抽象思维
比如在讲瓷器的“南青北白”时老师引入陆龟蒙的诗句:“九州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又引入诗句:“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矛斋也可怜”。形象的诗句使我们如饮甘露,在享受古代艺术美的同时形象的理解了南青北白的特点。
在学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时,同学们对古代农具和耕作技术比较陌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耒、耜、二牛抬杠的偶犁、耧车、曲辕犁、代田法、垄作法等示意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搞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背景时,我播放《列宁在1918》中的片断,特别是瓦西里征粮回来晕倒的镜头给学生印象特别深,加深了学生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的认识。
三、教师耐心启发,循循善诱 ;学生总结概括 ,提炼知识,认识规律
如学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的影响时,学生不理解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历史舞台 以及在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老师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动了哪些运动?”学生答: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问:“这三个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什么关系?”学生犹豫未决。教师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结构变动 导致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同一节课,当讲到短暂春天原因时,教师又提问:“辛亥革命和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什么关系,即体现了什么原理?”学生无人回答,教师启发道:“前面我们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没有反作用呢?”学生齐答到:“有 。”这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一个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
四、克服 机械记忆的旧方法
如联想记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向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这两个人都带着轮子,名字有 “伦”,字 因此跑得比较远。又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比较多我给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六七十年代才露脸,甲午战后初发展,抗日战争时遭摧残,解放战争时绝境陷,建国之后换新天,三大改造性质变。经过了春夏秋冬,迎来了柳 暗花明。 再者,建国后的经济曲折发展,我教学生画一个年代尺,标出重要的年代再划出工农业生产增长或下降折线图,让学生在年代下总结上升或下降的原因。这样把知识串联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看起来明白,记起来也方便。还有苏联的改革涉及内容多,我就让学生列表整理知识比较鉴别。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觉得轻松多了。
五、融人情感价值观,感受历史精神
情感因素是历史中固有的丰富资源。《易经》中有两句非常经典的话,“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和“厚德载物”非常确切地表达了一种自古至今的永恒精神。屈原和谭嗣同舍身取义是爱国,张謇的实业救国仍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真正的历史是活生生的,充满生命力的,历史与文学、艺术、诗歌相通、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需要让学生用心用情感去体验。我们的青少年们是否曾为越王“卧薪尝胆”、祖逖“击楫中流”而鼓舞;是否曾为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一片丹心”所感动 ;是否能感受到百年近代史里为民族和人民的自由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们的壮烈。我们热爱生命,我们珍惜生命。我们也应该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生存时间的长短。安享天年不失为一种美好追求。但当历史需要人奋然前行时,那些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国家、民族的生命,融入了历史的生命的人获得了生命的永恒。祖国的意识,爱国的情感都只能产生于历史的过程中,都只能奠基于历史的情感之上而民族的衰败,国家的沦亡都是由于民族历史的模糊,民族凝力和民族精神的丧失。
六、培养创新理念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中有很多有利于创新意识发展的因素。商鞅变法是创新,秦皇汉武仍富极大创新精神,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创新精神和极大的政治胆略。另外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还应树立民族观念和全球观念。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要求国家间团结合作,不同文明互相包容,和谐共存。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制定合理对策趋利避害。历史使我们理解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一位大师曾说过:“所有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学不到的东西。”通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方法和技能,更学到现代人需要的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