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画外音——绘画心理学在心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画心理学是了解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绘画和语言一样都是我们人类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借助于学生的绘画作品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内心状态,以期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认清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本文是作者在心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应用绘画心理学一些知识的实践尝试和教学感悟。通过这些尝试,逐渐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绘画心理学、心理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理健康这个词语对于大众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也开始出现一些类似失眠、焦虑、情绪不稳等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心理健康的建设应该尽早抓起。很多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以心理健康教育课最为普遍。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很多学校所讲授的心理学知识和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莫衷一是。作为一名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尝试,我逐渐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心理教学方式,其中运用绘画心理学的知识所设计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积极的回应。接下来把这些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具体做法具体呈现。
  一、课程设计理念——绘画心理学内涵与应用
  (一)绘画心理学内涵
  绘画心理解读的学术理论是引自日本末永苍生老师的色彩心理学,该项目的创始人。末永苍生先生把四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最终这项研究成果轰动了全世界。图画其实是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运用简单、模糊和不确定的指导语,让人们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于不知不觉中投射在图画作品中。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些联想、记忆或某些片段,并把这些情绪、感受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在图画中。这时图画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图画的象征性使其成为距离潜意识更近的一种工具,更能够细致、客观地反应人的内心世界。
  (二)绘画心理学应用
  绘画心理学诞生之初,发展到今天,更多的人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幼儿教研领域,期望更好地借助色彩和线条的方式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还有一部分是应用到成人的个体咨询或者小团体辅导等方面。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为图画这种投射技术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易暴露性,这样能够帮助咨询师更准确、客观地觉察来访者的一些问题。
  (三)绘画心理学在心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所以其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各位学校在职的心理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编制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师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及时调整,但是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混乱状态,很多教学内容名不副实,根本无法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而绘画心理学就是一种具有极强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所以我在心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应用了绘画心理学的一些技术,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利于教师的课后追踪和反馈。
  二、课堂教学的应用——绘画心理学的具体教学实例
  在进修和教研的过程中,我听到一位同行提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绘画心理学的技术。听到这个信息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想利用自己的课堂亲身实践一下。首先我又再次学习了绘画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主题进行了适时的调整,最后就在实际心理教学中应用了这门技术,取得了一些效果,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一)生涯规划初期辅导——我的中学拼图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涯规划的探索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规划的生涯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生涯意识的形成,为其今后的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节融合绘画心理学技术与生涯规划于一体的心理活动课——我的中学拼图。(见附录第一部分)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初中生活的理解和对自己现状的理解,对自己初中三年做一个规划。但是规划的方式不是罗列目标,而是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给自己制作一个独具匠心的中学拼图。当然在学生正式绘画之前,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情境,比如说学习类的情境如何表达?人际关系类的情境如何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何表达等等。当学生们都明确要求之后,就进入了自我创作的阶段。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兴趣点、价值取向和对初中生活的看法,有些隐讳的信息也会通过他们笔下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来。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也会积极配合。在完成了所有的创作之后,我会把作品整理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整体优势和需要调整的地方。
  学生的整体优势主要有:1、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对自己的三年的中学生活有一个全面、细致和相对客观的规划。在绘画作品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分成学期来表达每一个阶段的具体任务,会进行必要的目标分解,使得每一个阶段的内容都有效。2、学习是学生主要的任务,所有的学生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在作品中都表达出面对学习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和保持怎样的态度。3、有些学生作品,元素丰富,充分的把初中生活的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充满童趣。
  需要调整的地方:其实任何作品只要是用心表达出来的都是值得欣赏和值得肯定的,这里需要调整的地方指的是学生作品中所表达的一个信息让我担忧。学习是学生生活中主要部分,但是不是全部,很多学生在表达中学拼图的时候,所有的内容都以学习为主,而且线条和色彩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我想这些呈现出来的信息需要及时调整,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呢?接下来,我征得部分学生的同意,对一些作品进行细致地分析,这些分析在班内进行,把一些积极元素带给学生,同时对作品中呈现出的焦虑等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诠释,用积极暗示的方式带给学生正能量。总之,两节课的时间完成作品的创作和对作品的解读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面对自己的中学生活,而且对自己未来生活也是充满信心的。   (二)学习动机的进一步激发——未来自画像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不同的动力因素构成的,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从事学习活动,除了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或者说学习的诱因。但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诱因有很多,所以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澄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怎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诱因呢?其实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未来拥有美好的期待,所以用未来的自己激励现实的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我设计了一节课《20年后的我》。(见附录第二部分)本节课通过冥想的方式导入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冥想的内容作画,用心描绘20年后的自己。然后把学生作品征集上来,全班分享。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个谁的作品,并给出理由,然后公布答案,让作者到前面分享作画时的感受和目前的感受。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澄清和自我肯定的过程,当然也需要他人的评价和鼓励。总之,两节课的时间学生都积极参与,全情投入,潜移默化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有效诱因。
  除了以上两节课使用了绘画心理学的技术外,其实在有些心理课上根据课程的需要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应用,比如《我的优势我知道》里面,为了让学生有效了解自己的优势,我们画了一棵优势大树;在《拟定人生的航线》里面,为了让学生明确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分享了四个虫子的故事,里面让学生描绘虫子最后的结局等等。这些应用虽然不是纯粹的绘画心理学的技术,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绘画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心理教学中使用,但是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1.不要过分依赖绘画心理学的技术
  任何技术都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要过分依赖这项技术,完全根据学生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解读。这样才能够让这项技术真正地为学生、为老师服务。
  2.要时刻了解绘画心理学的前沿知识
  任何一门心理学都有自己的理念和系统,要想全面掌握这门技术必须有深厚
  的理论功底。现在绘画心理学的书籍很多,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同时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作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学生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总之绘画作为一种符号表征形式,是人类心智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进行交流的手段与工具。儿童绘画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和表达方式,绘画中蕴含着孩子们的思想与活动。恰当地运用绘画心理学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地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严文华.图画心理学解密:心理画外音[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 格罗姆(美).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姬天舒. 实用图画心理学——绘画心理分析与治疗[M].河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规划是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高中阶段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青年期,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高中生开始尝试设想、勾画自己的未来,这种设想可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朦胧的向往,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和帮助。本次班级辅导活动课以《目标为人生导航》为主题,通过讲授、活动体验、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学会设置合理的目标和分解目标,感受清晰明确的目标给人生带来的幸福感
期刊
作为“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和研究者,绘本故事是我极力主张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她没有严肃的面孔,有的只是温和的画面;她没有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低声的耳语。  笔者发掘自己的特长,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學生心理成长的领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绘本创作实践。创作和教育实践,都是在进行积极心理提升和践行。  一、依据绘本的特点开展创作,让学生在画面中感悟世界。  
期刊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名六年级女生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危机的案例。来访学生因为与母亲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想要离家出走,母亲非常生气,同时也很焦虑。咨询老师通过收集整理来访学生的资料,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完形疗法及行为疗法中的部分咨询技术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最终缓和了来访学生与其母亲的冲突,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六年级女生;亲子关系;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案情况  (一)来访学生基本信息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城区引入箱庭疗法之后所积累的工作经验。首先,从主题的采用、涉及的人群、开展的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了箱庭疗法在西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形式;接着,从有效减少阻抗、使用方便、安全和提高咨询效果三方面阐述了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还并对箱庭疗法在西城区的更有效的应用进行了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箱庭疗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箱庭疗法进入北京市西城区的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大兴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初中学校的开展状况和课程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现有课程在形式、内容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还有待规范。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开发适合本区特色的心理健康教材是必需的。为此,笔者就心理健康校本教材的内容目标、形式、框架结构、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寻找心理品质  一、心理健康地方教材开
期刊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指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近年来校园攻击事件增多,情况令人担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其身心、人格与学业等具有极其消极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儿童;攻击性行为;控制  一、个案描述  那是周一下午的一节英语课,我走进一年级某班教室的一刹那,眼前的一幕让我吃了一惊。我看到一个小女孩正握着拳头,怒目圆睁地盯着一个小男孩,脸涨得
期刊
摘要 : 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年级65%,高二年级近50%使用手机后有非常或比较明显的感觉到沮丧和自责,手机成为了同学们社交的必要工具。对于抵御手机诱惑能力各有不同,高二同学能力整体高于高一同学。可见手机对同学们眼睛的伤害最深,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都有80%左右的同学躲避家人使用手机。提高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自控能力,学生内心自发主动地合理使用,成为较重要的成长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同学容易受到别人使用手机
期刊
摘要:小米是一所非常有名的重点高中文科试验班的高三学生。初中成绩优异的她进入高中后渐渐找不到学习上的绝对优势,不能适应高中新变化的她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被医院诊断为焦虑症。到了高三,她几乎不能承受学习上的压力,让她萌生了休学的念头。咨询老师通过沙盘作品与小米进行对话,初步帮助小米梳理了她当下的困惑,在对话中她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适合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焦虑;休学;高三;压力;沙盘  一
期刊
摘要:根据我校学生情况,在初一新生入学适应之后进行生涯教育,促进学生生涯意识,通过对未来的设想,仰望星空,增加积极动机;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脚踏实地,增加行动力。结合SMART原则树立近期目标——初一目标,让学生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培养人生责任意识。  主题词:初中;生涯教育;SMART原则;生命线;积极  学生现状分析  步入初一,学生感受着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外在压力,自身也压力倍增,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则课题微调研入手,挖掘了被教师们忽略的教育生活里诸多的“小幸福”、“小遗憾”,促进教师走入学生的心灵生活,增加教师的职业敏感性。本文指出:微调研挖掘了一个良好的视角,使我们窥见学生生动的心灵生活。在关于教育生活“小幸福”的觉察里,本文从两点概括了孩子的心声:1.学生的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爱。2.学生“小幸福”来自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在对教育生活里“小遗憾”的觉察里,本文以如下三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