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课堂中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本文主要从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上设计体验情境、结合创作学习鉴赏、课后点评认识问题等方面探讨初中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美术;主体参与;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美术知识和创作技能,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为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提前布置学习任务
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按照学习任务提前了解美术课程知识。由此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会对美术课程的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当教师授课时,更愿意认真倾听,并补充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
我在为学生授课《凝练的视觉符号》这一课之前,便为学生布置了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标志”,怎样设计“标志”。学生带着这一任务,在课下也进行了学习,并了解了基础的知识。但是对于怎样设计“标志”还是一知半解,自己不知道该怎样设计。于是,我在课堂上便为学生讲授标志的设计方法时,学生便认真倾听。课堂上我展示出学校的操场、同学们跑步、跳高、跳远等图片,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设计一个运动会的标志。许多学生便开始自觉地对图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提炼,将操场简化出来,将同学们的运动身影简化出来,之后再搭配醒目的颜色,便形成了一个运动会的标志。由此,便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课上设计体验情境
在初中美術教学中,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课上为学生设计体验情境,通过为学生设计体验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到体验的过程中,从而在美术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
当我教授学生学习《插花》这节美术课的时候,便为学生设计了体验情境。课堂上我拿出一些花卉材料及一些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自己进行插花的体验,并将自己插好的花瓶放在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上装点教室的环境。学生在此课堂上便积极参与其中,有的用麦穗、芦苇等材料进行插花,形成一件素雅而具有田园气息的花卉景致;有的将郁金香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使郁金香呈放射状散开,增添生机和活力;有的将吊兰这种花材放在一个“U”型的器皿中用麻绳悬挂起来,为教室增添生机和温馨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插花体验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结合创作学习鉴赏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结合创作学习鉴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主动性。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并在创作后对各自的作品进行鉴赏分析,这样便能使学生在参与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都能认真对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我在为学生授课《设计纹样》这一美术课程的时候,便是以让学生在创作后进行鉴赏的方式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一幅猫头鹰的照片,让学生以此动物形象设计纹样。学生在课堂上先将猫头鹰的真实形态描摹下来,之后逐渐简化猫头鹰身上的线条和轮廓,又在其上添加了小竖线、波浪线、小方格等不同的纹饰,从而形成不同的猫头鹰纹样。接下来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中,也非常积极踊跃地说出了各自在纹样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如一位学生说道:“我觉得猫头鹰的头和眼睛用黑色进行概括非常简洁明了……”由此,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便逐渐提升了彼此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四、课后点评认识问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点评认识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美术创作上的问题,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问题。
在教授学生《广而告之》这节美术课的最后,我便对学生设计的招贴海报进行点评,让学生从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设计上的问题。其中一位学生设计的海报中用一个调色盘为海报的主图案,在上面写上了“第一节校园艺术节绘画比赛”的字样。对于这一作品,我表示:“这个主图案的运用有些单薄,调色盘上可以用更多的颜色来表示绘画的主题,字体的设计也缺少变化,可以将‘艺术节’‘绘画比赛’这些字放大一些,并进行变形,这样才能突出海报的主题。”通过这样的点评,便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创作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美术课程,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信息产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可以通过课上设计体验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可以通过结合创作学习鉴赏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进行美术创作并学习欣赏他人的作品;可以通过课后点评认识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正。
参考文献
[1]芮鹏媛.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学习的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64.
[2]许钊伟.浅谈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81.
关键词:初中美术;主体参与;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从课堂中收获更多的美术知识和创作技能,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为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提前布置学习任务
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按照学习任务提前了解美术课程知识。由此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会对美术课程的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当教师授课时,更愿意认真倾听,并补充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
我在为学生授课《凝练的视觉符号》这一课之前,便为学生布置了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让学生从中了解什么是“标志”,怎样设计“标志”。学生带着这一任务,在课下也进行了学习,并了解了基础的知识。但是对于怎样设计“标志”还是一知半解,自己不知道该怎样设计。于是,我在课堂上便为学生讲授标志的设计方法时,学生便认真倾听。课堂上我展示出学校的操场、同学们跑步、跳高、跳远等图片,并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设计一个运动会的标志。许多学生便开始自觉地对图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提炼,将操场简化出来,将同学们的运动身影简化出来,之后再搭配醒目的颜色,便形成了一个运动会的标志。由此,便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课上设计体验情境
在初中美術教学中,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在课上为学生设计体验情境,通过为学生设计体验情境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到体验的过程中,从而在美术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
当我教授学生学习《插花》这节美术课的时候,便为学生设计了体验情境。课堂上我拿出一些花卉材料及一些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自己进行插花的体验,并将自己插好的花瓶放在自己认为合适的位置上装点教室的环境。学生在此课堂上便积极参与其中,有的用麦穗、芦苇等材料进行插花,形成一件素雅而具有田园气息的花卉景致;有的将郁金香放在透明的玻璃瓶中,使郁金香呈放射状散开,增添生机和活力;有的将吊兰这种花材放在一个“U”型的器皿中用麻绳悬挂起来,为教室增添生机和温馨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插花体验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三、结合创作学习鉴赏
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结合创作学习鉴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主动性。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动手进行美术创作,并在创作后对各自的作品进行鉴赏分析,这样便能使学生在参与创作和鉴赏的过程中都能认真对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我在为学生授课《设计纹样》这一美术课程的时候,便是以让学生在创作后进行鉴赏的方式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出一幅猫头鹰的照片,让学生以此动物形象设计纹样。学生在课堂上先将猫头鹰的真实形态描摹下来,之后逐渐简化猫头鹰身上的线条和轮廓,又在其上添加了小竖线、波浪线、小方格等不同的纹饰,从而形成不同的猫头鹰纹样。接下来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中,也非常积极踊跃地说出了各自在纹样设计上的优势和不足。如一位学生说道:“我觉得猫头鹰的头和眼睛用黑色进行概括非常简洁明了……”由此,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便逐渐提升了彼此的鉴赏能力和水平。
四、课后点评认识问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点评认识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美术创作上的问题,并积极改正自己的问题。
在教授学生《广而告之》这节美术课的最后,我便对学生设计的招贴海报进行点评,让学生从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在设计上的问题。其中一位学生设计的海报中用一个调色盘为海报的主图案,在上面写上了“第一节校园艺术节绘画比赛”的字样。对于这一作品,我表示:“这个主图案的运用有些单薄,调色盘上可以用更多的颜色来表示绘画的主题,字体的设计也缺少变化,可以将‘艺术节’‘绘画比赛’这些字放大一些,并进行变形,这样才能突出海报的主题。”通过这样的点评,便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创作时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也会积极参与其中,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美术课程,可以通过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信息产生兴趣,在课堂上积极学习;可以通过课上设计体验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可以通过结合创作学习鉴赏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进行美术创作并学习欣赏他人的作品;可以通过课后点评认识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主动改正。
参考文献
[1]芮鹏媛.学生主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学习的动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6(02):164.
[2]许钊伟.浅谈自主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