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既不能只强调以科研为中心,也不能只强调以教学为中心,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现代的高校教育不是对学生的管理、约束和控制,而是创造条件发展学生。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写进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的。《宣言》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进一步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新时期高校工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做好服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成为新时期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是时代发展对现代高校的要求
  国际上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评估、课程与内容改革、制定政策与院校管理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整个21世纪的世界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标志着以学生为中心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成为现代大学的办学准则。
  21世纪高等教育面对激烈竞争,迎接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从积极的意义看,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态势,对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现代高校的要求
  大学生们有许多的问题需要在大学里找到答案,多样化的素质需要在大学里培养,而大学的领导者和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给予满足,指导学生对所需的问题找出答案。所以,高校不能让学生把问题带进大学里来,再让学生把问题带出大学。这就要求高校应全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育思想的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高校最具有核心价值的教育思想。政府和社会办大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我们的高校所办的一切事业,一切体现国家和民族意志的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
  (三)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纵观高校的办学思想定位,各有特色,但要确定一个具有先进、实用、有效的办学思想,体现高校的本质特点,发挥现代大学引领时代发展、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现代大学的办学思想只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质量为评价高校的重要依据。目前对高校较有权威的评价就是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所抓的一切工作、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学校的办学目标等结果的检验都要落到学生身上。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四)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大学为学生而设。在社会对当代大学的许多期望中,最重要的就是大学能教好学生,对学生负责,这是大学的主要使命。大学是人才培养机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使命。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了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是卖方,学生是买方;学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权利;学校改革的目的在于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
  
  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革命,要通过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措施来保证和落实。从宏观上讲,大学必须关注四大需要: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政府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学生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并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学生的中心地位的确立需要高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一)明确高校办学定位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高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办出自己的特色,找到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
  (二)师资建设
  目前中国高校师资呈现两点不足: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够高。大学要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吸引优秀教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吸引并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学要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一要面向国内外延揽高水平教师,二要开发校内人力资源,深化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贡献率,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同时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变“管”和“教”为服务,善于引导、帮助和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我会学习”,彻底改变其行为导向,变依赖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其中,最主要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要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习动机的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这样一种人才培养目标,在当前的高校教学改革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模式,更新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管理者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从大学校长到中层管理队伍直至一般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都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环境,创造氛围,包括党团组织、导师制度、道德养成、生活与安全等,一切都要围绕学生而工作。
  1.管理者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学生需要和发展出发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每一位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职员工都应把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信息、最真挚的情感、最好的服务引入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完善管理与服务措施。树立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管理理念,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就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有学生工作管理专家指出:“管理是引导,不是去左右;管理是影响,不是去支配;管理是感染,不是去教训;管理是解放,不是去控制。”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学生人性的唤醒和尊重。真正的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美好,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同学间友谊的纯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学生管理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自由、幸福、尊严和生命终极价值,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教授曾谈到:无论现代管理手段多么先进,都不能否定面对面的教育工作;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融合;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现代管理要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将外在规范要求内化为思想品格。学生管理工作要认同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了解他们、尊重他们、为他们服务。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不仅要掌握学生的群体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仅要把他们看作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还要把他们看作能动的、有创造力的行为主体,真诚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青年大学生发展需求出发,把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帮困育人作为人生指导的重要内容,把教育着力点从消极防范和控制转向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上来。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服务管理体系
  要做好以下重点层面的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抓好健康、文明、有序的宿舍文化建设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开展心理指导、帮困助学、就业指导等。在管理工作中,要多激励,立足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多活动,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多发展,立足于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多实践,立足于学生能力的锻炼。
  “以学生为中心”不光是一句话、一个理念,而应该是一切高校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急学生所急,虑学生所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必须环环相扣,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认真考虑整个教学和管理环节中的各个细节,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核心,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育人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把“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教育工作实际中,就是要以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树立“学生之忧为己忧,学生之乐为己乐”的思想,各项工作都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思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虑、急学生之所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机会和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服务观念,增强责任意识,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学生变得更丰富、更智慧、更快乐,让学生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原因是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终生得心应手的工具,就必须在中学阶段培养起语文自学能力.善教之善,突出的表现在对学生自学
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
摘要: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个不等式的推广,不等式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等式的探究和推广,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不等式;归纳;探究;推广  本文对这样一道看似普通但内容丰富的不等式作一些探究和推广,以引导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推广欲望去努力思考、实践,得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结论.下面对这个不等式作一些探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许金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
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当前学校教学评价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
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设出一种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
一、消费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发展rn高等教育发展和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所谓价值,一般理解为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对高等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至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故而正确的人才观始终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甚至社会各阶层经常议论和探索的课题。  其实,早在约二千年前的王充就说过类似于培根的话,他在《论衡·效力》篇中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且进一步指出:“筋骨之力,不如仁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