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者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5~10岁9例,11~20岁27例,21~30岁13例,31~40岁9例,41~50岁7例,>50岁2例。发病部位:膝关节以下41例,腹部以下12例,躯干、下肢8例,四肢5例,头面、躯干、四肢1例。伴有关节酸痛或肿胀或行走不利11例,伴腹痛9例。病程2~41天。曾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39例,用药2~15天;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治疗11例,用药7~20天。
病例选择: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过敏性紫癜诊断依据。①四肢或全身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斑,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色,微痒,可伴腹痛或关节酸痛等症。②可伴低热、齿衄、鼻衄、月经过多,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昏迷、便血、尿血。③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出凝血时间延长,束臂实验阳性;骨髓象:巨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形成减少或缺如。若均正常者多为过敏性紫癜,明确诊断。同时仔细询问患者家庭史,必要时检查抗O、免疫球蛋白PAIgG和IgA、PAC3、X线腹部透视、便常规,以排除风湿、肠套叠、肠梗阻、各种肠炎、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及各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并排除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系统严重自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药物组成:乌梅15g,五味子15g,银柴胡15g,地龙30g,蝉衣10g,生地30g,白茅根10g,知母10g,生石膏(先下)30g,大小蓟各20g,地榆炭15g,木瓜10g,甘草30g,牛膝5g。随症加减:瘀斑较密、色紫红者,加茜草15g、蒲黄炭15g、板蓝根15g、丹皮20g、丹参20g;伴关节酸痛、行走不利者,加秦艽15g、鸡血藤15g;伴腹痛者,加大黄6g、赤芍10g;久病反复发作者,去知母、生石膏,加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当归15g、龙眼肉15g、茯苓15g、泽泻15g;伴口渴者,加天花粉10g、芦根20g;伴腹胀、便溏者,加生薏米30g、茯苓15g、山药15g。日1剂,分3次口服。羚羊丝2g,代茶饮。连服7剂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治愈:瘀斑、瘀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好转:皮疹消退70%以上,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③无效:皮疹消退小于30%,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无变化。以此标准观察用药2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
结 果
67例患者,治愈57例(85.07%),好转9例(13.43%),无效1例(1.49%)。疗程最短7天,最长69天。
讨 论
过敏性紫癜多因血热邪壅盛兼感风邪,风热与血热想搏,壅盛聚毒,迫血妄行,以致血溢脉络,瘀滞凝聚而发斑。因而骤然发病,发无定处,稍隆皮面,有轻度瘙痒感,均反映风善行而数变和血热壅盛的特点。此外,尚有因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气虚不摄,脾不统血,血不归经,外溢而致紫癜。
治疗此病时,始终贯彻“热不除则血不止,热即清则血自安”的原则治疗其标,同时又不忘“健脾以统摄血液,使脉中血不外溢”以治其本,并根据临床表现的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紫癜汤中,银柴胡、生地、白茅根、大小蓟、地榆炭、茜草、蒲黄炭、板蓝根、丹皮、丹参清热凉血,化瘀消斑;乌梅、五味子,收敛止血;蝉衣疏风清热;知母、生石膏清热泻火。秦艽、鸡血藤、地龙清热通络活血止痛;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茯苓、泽泻、生薏米、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养血和血。达到热清血安,脾健血宁的目的,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减轻患者的病痛。
过敏性紫癜患者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5~10岁9例,11~20岁27例,21~30岁13例,31~40岁9例,41~50岁7例,>50岁2例。发病部位:膝关节以下41例,腹部以下12例,躯干、下肢8例,四肢5例,头面、躯干、四肢1例。伴有关节酸痛或肿胀或行走不利11例,伴腹痛9例。病程2~41天。曾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39例,用药2~15天;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组织胺类药物联合治疗11例,用药7~20天。
病例选择: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过敏性紫癜诊断依据。①四肢或全身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斑,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色,微痒,可伴腹痛或关节酸痛等症。②可伴低热、齿衄、鼻衄、月经过多,严重者可出现头痛、昏迷、便血、尿血。③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出凝血时间延长,束臂实验阳性;骨髓象:巨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形成减少或缺如。若均正常者多为过敏性紫癜,明确诊断。同时仔细询问患者家庭史,必要时检查抗O、免疫球蛋白PAIgG和IgA、PAC3、X线腹部透视、便常规,以排除风湿、肠套叠、肠梗阻、各种肠炎、原发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及各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并排除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系统严重自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药物组成:乌梅15g,五味子15g,银柴胡15g,地龙30g,蝉衣10g,生地30g,白茅根10g,知母10g,生石膏(先下)30g,大小蓟各20g,地榆炭15g,木瓜10g,甘草30g,牛膝5g。随症加减:瘀斑较密、色紫红者,加茜草15g、蒲黄炭15g、板蓝根15g、丹皮20g、丹参20g;伴关节酸痛、行走不利者,加秦艽15g、鸡血藤15g;伴腹痛者,加大黄6g、赤芍10g;久病反复发作者,去知母、生石膏,加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0g、当归15g、龙眼肉15g、茯苓15g、泽泻15g;伴口渴者,加天花粉10g、芦根20g;伴腹胀、便溏者,加生薏米30g、茯苓15g、山药15g。日1剂,分3次口服。羚羊丝2g,代茶饮。连服7剂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治愈:瘀斑、瘀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好转:皮疹消退70%以上,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改善。③无效:皮疹消退小于30%,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无变化。以此标准观察用药2个疗程后的临床效果。
结 果
67例患者,治愈57例(85.07%),好转9例(13.43%),无效1例(1.49%)。疗程最短7天,最长69天。
讨 论
过敏性紫癜多因血热邪壅盛兼感风邪,风热与血热想搏,壅盛聚毒,迫血妄行,以致血溢脉络,瘀滞凝聚而发斑。因而骤然发病,发无定处,稍隆皮面,有轻度瘙痒感,均反映风善行而数变和血热壅盛的特点。此外,尚有因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气虚不摄,脾不统血,血不归经,外溢而致紫癜。
治疗此病时,始终贯彻“热不除则血不止,热即清则血自安”的原则治疗其标,同时又不忘“健脾以统摄血液,使脉中血不外溢”以治其本,并根据临床表现的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紫癜汤中,银柴胡、生地、白茅根、大小蓟、地榆炭、茜草、蒲黄炭、板蓝根、丹皮、丹参清热凉血,化瘀消斑;乌梅、五味子,收敛止血;蝉衣疏风清热;知母、生石膏清热泻火。秦艽、鸡血藤、地龙清热通络活血止痛;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龙眼肉、茯苓、泽泻、生薏米、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养血和血。达到热清血安,脾健血宁的目的,有效地治疗过敏性紫癜,减轻患者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