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要向引导者转变,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实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基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主体”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意义
在课堂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二者之间角色的明确定位对于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效益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与互动,而且要重视质量的高低。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的作用都能得到相应的发挥与施展。教师担当起课程的组织者的职责,学生应是课堂的学习者与主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习效果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多方面进行考量。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方位的联系,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复习到先前所学的知识,这样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三组,两组正反方为辩论组,其余一组为裁判组,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这个辩题进行讨论、辩论、分析。通过几个回合的交流,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还能复习到八年级的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为主体的乐趣,也在主体之间的讨论中提高了本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另一方面要求教学过程应该强调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使学生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并逐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九年级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戰略》中,教师在系统地讲完书本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围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每个小组在最后都要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结果分析报告,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分析,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因此,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师尊重相信学生,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活动中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开放,这样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自觉性与创造性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中,教师在将竞争与合作这一关系讲解清楚,使学生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立自己的公司进行创业。在规定时间内,每个小组进行公司展示,创业理念,教师根据其可实施性与创新性选择较为优秀的两组给予奖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各项发展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但“学生主体”式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课堂上可以各抒己见,一起讨论,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二者角色的准确定位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结合,创设出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关于自身利益受到侵犯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教师进行评论、总结,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说明自己的态度。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教师不会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懂装懂,让学生不敢接近老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课程才会进行顺利,师生也会共同进步。
五、总结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展是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积极地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才能逐步完成;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陈绍华,刘利才.探究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教师教育论坛,2015(06).
[2]段美丽.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3]杨艳艳.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主体性在有效课堂教学的体现[J].吉林教育,2015(16).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教学意义
在课堂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二者之间角色的明确定位对于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效益最大化是至关重要的。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与互动,而且要重视质量的高低。一个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的作用都能得到相应的发挥与施展。教师担当起课程的组织者的职责,学生应是课堂的学习者与主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习效果不仅仅是用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多方面进行考量。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方位的联系,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复习到先前所学的知识,这样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分成三组,两组正反方为辩论组,其余一组为裁判组,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这个辩题进行讨论、辩论、分析。通过几个回合的交流,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还能复习到八年级的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这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为主体的乐趣,也在主体之间的讨论中提高了本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另一方面要求教学过程应该强调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使学生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要在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并逐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九年级第四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戰略》中,教师在系统地讲完书本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围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每个小组在最后都要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结果分析报告,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分析,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因此,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师尊重相信学生,教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活动中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开放,这样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自觉性与创造性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中,教师在将竞争与合作这一关系讲解清楚,使学生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成立自己的公司进行创业。在规定时间内,每个小组进行公司展示,创业理念,教师根据其可实施性与创新性选择较为优秀的两组给予奖励。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各项发展得不到充分地发挥。但“学生主体”式的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而是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课堂上可以各抒己见,一起讨论,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二者角色的准确定位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结合,创设出一种新的、更加和谐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关于自身利益受到侵犯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教师进行评论、总结,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观点进行反驳,说明自己的态度。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教师不会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不懂装懂,让学生不敢接近老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课程才会进行顺利,师生也会共同进步。
五、总结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展是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积极地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才能逐步完成;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益才能达到最大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陈绍华,刘利才.探究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教师教育论坛,2015(06).
[2]段美丽.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政治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5(16).
[3]杨艳艳.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主体性在有效课堂教学的体现[J].吉林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