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土家族山歌研究之形式多样的民俗山歌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山歌是土家族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除劳动山歌之外的土家族山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区域,它记述着土家族人民出生、成长、恋爱、婚配直至死亡等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情歌、哭嫁歌在民俗山歌乃至与土家山歌当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它的研究,有力于对土家族山歌的传承与保护,更有利于了解、挖掘土家族文化。
  【关键词】土家族山歌;民俗山歌;情歌;哭嫁歌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一、民俗山歌概述与分类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长时间流传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中广大人民长时间所形成,并时代相传的生活习惯与文化积淀。它是民族群体生活需要的产物,它涉及到一个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还有传统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等。值得区别的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民俗山歌中的“民俗”不是广义上的概念,它是指除了劳动生产之外的,主要涉及土家族日常生活,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祭祀民风等等方面的民俗习惯。
  土家族山歌不仅仅渗透在劳动产当中,在日常生活的各各方面中也有到处都能够听到土家族山歌,恋爱时的情歌、出嫁时的哭嫁歌、祭祀时的摆手歌、出殇时的灵歌、风流歌、赌钱歌等等,像这些在日常生活、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祭祀民风等等场合下所演唱的山歌,称为民俗山歌。
  根据其功能性可以将民俗山歌分成三类:
  一是在恋爱、婚配、以及葬礼上所演唱的山歌,这类山歌往往情深意切,无论歌者或是听众都跟随山歌的旋律或是内容,动情流泪,像这类山歌称为情爱婚丧歌。
  二是在祭祀、传统节日上演唱的山歌,这类山歌往往严肃、庄重,演唱者神情肃穆、受众者姿态端庄,人们往往会被山歌里面的陈述的各种英雄事迹所震撼,像这类山歌称为祭祀节日歌。
  三则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演唱的山歌,没有特定的场景,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往往随性而来,或诙谐幽默,或沉重悲伤,有的抒情,有的则是叙事,反应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们没有什么比较明确的功能性,因此称为日常生活山歌。
  二、情歌
  土家族人民自古以来便有以歌传情、以歌示爱的恋爱婚配形式,遇到心意的“娇妹”或是“情郎”要唱情歌示爱、确定关系后往往要对歌恋爱,姑娘出嫁時要哭嫁等等。不仅仅如此,当生命走到尽头,土家族人民往往在灵堂当中借以歌唱祭奠逝,怀念与他共同生活的时光。
  土家族人民性格豪爽奔放,对人真诚、热情,为人质朴、善良。在示爱或者恋爱当中往往比较主动,在遇到心怡的姑娘或是小伙时毫不隐瞒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往往借助山歌,非常直白进行表达。
  情歌、恋爱歌,顾名思义传递爱慕、恋爱时所言唱的山歌,这类山歌往往借助美好成双配对的事物向对方传递爱慕之情,或者述说对于对方思念等等。演唱方式往往有独唱、也有对唱。例如:沿河土家族山歌《这山望去那山高》。
  这山望去那山高
  这类山歌是在山上放牛时演唱的一种情歌;山歌曲调优美、歌词淳朴,表达相对直白,表现了高高的山坡上年轻的小伙子看着远处山边心怡的姑娘在劳作时,内心真情实感受和表白;是土家人民对待两性爱情的一种态度。
  整首歌曲篇幅较小,共有四个乐句构成,旋律也较为简单。歌词当中的“那年那月同到我”意思是“什么时候你和我在一起”,整首歌曲的意思“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上的姑娘捡柴烧,到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不用挑水、捡柴了。”歌词虽然简短,但很完整地表达除了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并且做出了爱的承诺,很好地表现出了土家人民固有的奔放与质朴。
  女:哎!
  男:太阳出来照白岩呦咿,金花银花朵朵开吔,金花银花哥不爱嘛,只爱情妹好人才吔!
  女:太阳出来照白岩哟咿,白岩底下晒花鞋吔,花鞋晒的掰掰脆嘛,看见花鞋情妹来吔!
  ——《太阳出来照白岩》
  上面山歌是一首采用男女对唱形式的山歌,歌曲结构较大,除了两个乐段之外,还有引子、连接以及尾声三个部分。两个乐段旋律相同,只是歌词不同,歌词都是表达了各自内心对彼此爱慕之情。这首山歌最具特色的地方,除了采用对唱的演唱形式之外,还有山歌主体与附属部分,即两个乐段与引子、连接以及尾声之间的调式转化,三个附属部分的调性均为G调,而主体部分的调性为D调,也就是附属部分调性是主体部分调性的下属方向调。这种调性上的安排使得整首山歌的色彩变得丰富、多样;同时也更好地凸显了山歌的主体部分,使得主体部分变得鲜明、突出。
  与《太阳出来照白岩》相比,《大雨落来细雨飘》表现手法上更为丰富,除了在演唱形式在采用男女对唱之外,还采用了男女合唱(在山歌的第二乐段当中)。
  谱例中的山歌结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对唱部分属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合唱部分。对唱部分旋律相同,只是歌词部分不同,是对事情的简单描述;而加入第二部分之后山歌的表现手法变得丰富起来了,首先男生先进入,后女生一个小节之后进入,之后两个声部时分时合,这首表现手法称为支声复调,属于典型的民族复调创作手法。这首复调手法的使用,丰富了山歌音响效果,更加形象地表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义绵长。
  三、哭嫁歌
  哭嫁由来已久,哭嫁是土家族婚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新娘出嫁前必经的一个环节,在封建社会时代,哭嫁是衡量女子贤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也是新娘对自己父母、长辈家庭感恩的一种表现。哭嫁没有什么具体的时间上的安排,长则一月有余,短则三五日。在哭嫁过程中演唱的山歌便称为哭嫁歌。
  哭嫁歌作为土家族一种婚俗礼歌,其演唱形式颇具特色,新娘往往在传统的模式下即兴创作,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如泣如诉、用歌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诉说自己的离别之苦;哭嫁歌本身往往具备一定的内在节奏,抑扬顿挫、一泣一诉,新娘为了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往往需要求学拜师,学习哭唱的方法。   哭嫁歌的演唱当中增加了很多衬词,根據位置的不同,将它们称为“歌头”“歌间子”以及“歌尾”。
  “歌头”指在哭嫁歌的开始加入的衬词部分,一般使用“我嘞”“哎呀”“啊伊乃”等。“歌头”声调往往起音较高,高音上进行拖腔,高亢嘹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亲朋好友的注意。
  “歌间子”是指在哭嫁歌中间部分所使用的衬词部分,一般使用“恩”“蛮”“啦”等。“歌间子”较为短促,且旋律音调多向下进行,给人以深沉稍带悲凉的感觉,这种表现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新娘出嫁时较为复杂的心情。
  “歌尾”是指在哭嫁歌结尾时所使用的衬词部分,一般使用“啦”“呀”以及“喔呼灰”等。“歌尾”衬词的使用往往不同于“歌头”和“歌间子”,一般要使用两个衬词,并且分别使用在最后一个字的前面与后面。前面衬词的节奏短促、且旋律音调往往上行,而后一衬词往往节奏时值较长,使用拖腔,且旋律音调往往下行。
  我嘞!哥哎!妹要嫁人啦!不舍哥哥嗯!哥哥在家嗯,孝敬父母哟!喔呼灰……
  ——《沿河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姑娘在出嫁前一段时间内所演唱的,哭诉的对象不同,歌词的内容也就不同。上面这首哭嫁歌的“哭诉”对象是自己的哥哥,说的是妹妹要嫁人了,舍不得离开哥哥,哥哥你在家中,一定要孝敬父母啊!整个歌曲较为短小,诉说着对兄长的情义与嘱托,对父母的挂念。
  这首哭嫁歌篇幅上虽然极为短小,但结构却极为全面。开始个头部分即“哎呀”,是一种感叹,主要是引起大家的注意;后面部分属于山歌的主体部分,首先的表明“哭诉”对象,然后是索要表达的情感、诉求等等之类的内容;最后山歌当中的“喔呼灰”没有大体的意义,往往是哭嫁着哭泣时抽搐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编撰委员会.沿河县志[M].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3(12).
  [2]尹杰.土家族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04).
  [3]杨智贵.土家山歌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10).
  [4]崔德黔.浅谈沿河“土家山歌”[C].2O11-2012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2013(05).
  [5]肖永超.浅谈沿河土家山歌[J].速读(下旬),2014(01).
  作者简介:安伟,铜仁幼专艺体学院办公室主任、音乐副教授,主要从事声乐教育和研究及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发现:音乐课程图文并茂、内容多样,但是缺少一些发声练习的指导。那么,如何有效利用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能轻松、愉悦地掌握唱歌方法。笔者通过自己音乐课堂中不断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和大家做些探讨。  【關键词】课堂;发声练习;歌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发声练习与歌曲重难点乐句相结合  教师备课时应想到课堂教学中可
期刊
【摘要】在小学高段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已接触了大量存在的客观事物,这些事物往往是小学未加工状态的美或丑状态,而创编阶段就是由学生主导将这些感情选择性地转化为音响的过程,最后达到内容物化的结果。本文就当下音乐合作创编活动的现状,浅谈几点音乐创编活动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小学高段音乐;合作创编活动;创新;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迎合学生擅长的特质
期刊
【摘要】刘琳、焦艳著《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与经典作品鉴赏》的出版,不仅让专业学者可以参考并学习,而且让音乐爱好者对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并知悉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成果,为我们熟练掌握声乐演唱的发声理论、呼吸理论、共鸣理论与技巧训练的有机结合以及演唱中的艺术处理等基础性问题提供重要的帮助,为我国声乐演唱艺术理论研究起到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声乐演唱;艺术理论;艺术处理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传授式教育,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遵循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授课,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的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演能力。本文是笔者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多年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表演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在舞蹈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形式的技术技巧展现在我们眼前,而这些技巧也是为舞蹈增光添色。舞蹈是力与美的结合,讲求刚柔并济,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势必要将技术技巧与舞蹈动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也能更充分地展现舞蹈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以及精神境界。在舞蹈《乡愁无边》中,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疑为舞蹈作品锦上添花,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者那无边的乡愁。  【关键词】舞蹈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2017年10月在央视播出的音乐节目《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为突破口,借用古代文论中的“兴观群怨”说去观照中国传统民歌文化,证明中国民歌同样具有“兴观群怨”的所有表达手段,强调民歌的社会功能,且从多重视角观察其文化内涵,寻求其艺术规律,这对于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民歌;兴观群怨;文化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
期刊
【摘要】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古典时期三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们关系紧密,海顿甚至还担任过贝多芬的钢琴老师。本文将以海顿C大调奏鸣曲No.60 Hob.XVI/50为中心,分别选择莫扎特和贝多芬创作时间最为接近的C大调奏鸣曲KV.545和Op.2 No.3,结合谱例简要分析上述三人的创作风格与演奏特点。  【关键词】海顿;莫扎特;贝多芬;C大调奏鸣曲;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不同版本的乐谱对作品有不一样的诠释。原始版是编订者对作曲家手稿的整理,也是多种演奏版编订的主要依据,呈现了作曲家最原始的乐思。演奏版在原始版的基础上,演奏家们对诸多方面进行了加注或更改。通过对乐谱版本的比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曲家的原意,并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作品,从而在今后的钢琴作品学习中更科学地选择乐谱版本。  【关键词】乐谱;肖邦练习曲;版本比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街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因其表演形式、表演场所和表演人员的诸多不确定性,其生存价值往往被学界所忽视。本文以英国的街头音乐为研究对象,从它的个人价值、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音乐现象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期待更多学者了解并关注这一群体和他们所展现的音乐。  【关键词】街头音乐;个人价值;文化价值;商品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音乐音响现已无从考究,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那一时期的社会制度、音乐美学文献、乐器形制、律学等方面入手,对那一时期的音乐音响有一些大致的轮廓印象和揣测。以下文章将通过音乐发展背景、主要的音乐类型、主要乐器、律制、以及记载文献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礼乐制度;律制;乐器;《国语》;《荀子》;《左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一、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