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事历史》课程作为军队院校生长干部学员一门传统的军事理论课程,近年来在课程设置中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事实上,在军队院校改革过程中,仍应当继续保留及加强,以保证学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对于《军事历史》课程本身而言,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如何选择?内容如何取舍?值得所有从事此门课程教学的教员所思考。
一、军队院校是否应该为生长干部学员开设这门课程
笔者经联系军内数所培养生长干部的军事院校,发现开设《军事历史》课程的军兵种指挥类院校较少。另外,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仍有一届军事历史专业本科生在读。目前,军队院校授予毕业学员的学位绝大多数都是军事学学士(少数院校例外,如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作为培养军事学学士的主要基地,军队院校因其特殊性质使得学员必须掌握军事学的发展脉络,而军事学发展脉络的了解需要建立在对军事发展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缺乏对人类社会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武器装备、战争实践发展演变的了解则难打下坚实的军事学基础。因此,在未来的军事院校课程设置中,全军培养生长干部的本科院校设置《军事历史》课程极为必要,并可以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作相对倾斜,例如工化专业可以适当多讲化学武器发展史。
二、《军事历史》课程应当如何设置
从开课年级来看,以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全年开设《军事历史》课程最为合适。笔者所在的院校在将《军事历史》设置在大一学员入学后第一学期。从授课效果来看,尽管学员听课情况十分认真,但由于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学员无法理解教材中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历史观属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范畴,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军事历史》课程的开设先于《马原》,就要在授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解释。事实上,《马原》课程应当作为所有政治理论课和文史哲类文化课程(含部分军事类课程)的基础,在学院入校后的第一学期开设,起到规范世界观的作用,随后再循序渐进开设其他政治理论课程及文史哲类文化课程(含部分军事类课程)。
三、《军事历史》课的教材选择
《军事历史》课程教材亟待更新。从目前开设该课程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看,统一使用张培忠主编,蓝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军事历史概说》作为教材。该教材属于面向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统编(培训)教材,按時间顺序进行章节设置,知识内容丰富,最大的亮点在于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历史观。该教材从奴隶社会伊始,至冷战后信息化军事变革结束,历史阶段的划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五型社会划分法,分析方法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这对军校学员而言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军校历史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同时要看到的是,张培忠版《军事历史概说》作为一部老教材,从编写至今已经12年,在这12年中世界军事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张版《军史》中的知识点稍显陈旧,例如“信息化战争”已经取代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概念,但张版教材中仍沿用旧名称。另外,该教材也存在个别瑕疵。例如在第一章中误将俄罗斯著名史诗《伊戈尔远征记》错写为《梆戈尔远征记》。除此之外,该教材还存在几处前后人名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如推动荷兰历史上军事改革的莫里斯亲王,在有的章节中写作“摩里斯”。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面对以上问题,一些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如陆军某院校)注意到了这一缺陷,因此采取自编教材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认为,随着院校调整改革趋于完成,此时适合重新编修一部全军院校通用《军事历史》教材供使用,由国防大学牵头主编、解放军出版社负责出版印刷为宜。
四、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笔者联系开设《军事历史》课程的几所军事院校,有的沿用张版《军事历史概说》教材章节设置加以小幅度修订。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教学内容共分9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随后8章依次为奴隶制时期的军事历史、奴隶制衰落及封建时期的军事历史、封建社会末期军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早期西方军事崛起、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军事快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军事上的影响、二战军事技术体制及理论的发展、战后的军事发展及高技术局部战争。另有院校则是在教材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以笔者了解的陆军某院校为例,教学实施计划共分7章,依次为军事历史概说、一战二战史、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土地革命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对比看来,后者更加突出解放军军史,对二十世纪以前的军事历史一章略过。事实上,两所院校在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差别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军事历史讲授的重点是军事发展史还是我军历史。
事实上,军事历史课程内容应该偏向军事发展史本身。我军军史尽管没有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可政治理论课模块中开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课程,实际上包含了我军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历史。因此,《军事历史》课程中不宜过多讲授我军军史,以免造成内容重复。且作为军事学模块中的课程,军事历史有义务让学员了解古代、近现代军事发展的脉络,特别是中国以外的军事发展脉络。学好《军事历史》,还能够为随后开设的军事类课程打好基础,如《军事思想》。
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员对军事历史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教学内容详细讲述。考虑到古代军事距当代过于遥远,对当下战争实践、武器装备、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影响往往是非直接性的,因此重点讲述范围应该以近现代军事发展为主,特别是20世纪军事发展对当代军事的影响。
结语
在我军院校的教育体系中,院校等级越高,军事历史、军事思想课程的学习比重越高。军队院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开设《军事历史》课既有必要,也应当注意课程设置年级(学期)、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本科阶段学好军事历史,有助于将来学员成长为军官后继续学习,特别是有助于从本科阶段培养学员的战役、战略思维能力,对学员成长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一、军队院校是否应该为生长干部学员开设这门课程
笔者经联系军内数所培养生长干部的军事院校,发现开设《军事历史》课程的军兵种指挥类院校较少。另外,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仍有一届军事历史专业本科生在读。目前,军队院校授予毕业学员的学位绝大多数都是军事学学士(少数院校例外,如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作为培养军事学学士的主要基地,军队院校因其特殊性质使得学员必须掌握军事学的发展脉络,而军事学发展脉络的了解需要建立在对军事发展历史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缺乏对人类社会军事思想、军事制度、武器装备、战争实践发展演变的了解则难打下坚实的军事学基础。因此,在未来的军事院校课程设置中,全军培养生长干部的本科院校设置《军事历史》课程极为必要,并可以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作相对倾斜,例如工化专业可以适当多讲化学武器发展史。
二、《军事历史》课程应当如何设置
从开课年级来看,以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全年开设《军事历史》课程最为合适。笔者所在的院校在将《军事历史》设置在大一学员入学后第一学期。从授课效果来看,尽管学员听课情况十分认真,但由于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学员无法理解教材中的历史观,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历史观属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范畴,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军事历史》课程的开设先于《马原》,就要在授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解释。事实上,《马原》课程应当作为所有政治理论课和文史哲类文化课程(含部分军事类课程)的基础,在学院入校后的第一学期开设,起到规范世界观的作用,随后再循序渐进开设其他政治理论课程及文史哲类文化课程(含部分军事类课程)。
三、《军事历史》课的教材选择
《军事历史》课程教材亟待更新。从目前开设该课程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看,统一使用张培忠主编,蓝天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军事历史概说》作为教材。该教材属于面向新世纪新阶段军队院校统编(培训)教材,按時间顺序进行章节设置,知识内容丰富,最大的亮点在于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历史观。该教材从奴隶社会伊始,至冷战后信息化军事变革结束,历史阶段的划分按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五型社会划分法,分析方法严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这对军校学员而言尤为重要。因此,作为军校历史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同时要看到的是,张培忠版《军事历史概说》作为一部老教材,从编写至今已经12年,在这12年中世界军事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张版《军史》中的知识点稍显陈旧,例如“信息化战争”已经取代了“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概念,但张版教材中仍沿用旧名称。另外,该教材也存在个别瑕疵。例如在第一章中误将俄罗斯著名史诗《伊戈尔远征记》错写为《梆戈尔远征记》。除此之外,该教材还存在几处前后人名翻译不统一的现象,如推动荷兰历史上军事改革的莫里斯亲王,在有的章节中写作“摩里斯”。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面对以上问题,一些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如陆军某院校)注意到了这一缺陷,因此采取自编教材的方式解决这一矛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认为,随着院校调整改革趋于完成,此时适合重新编修一部全军院校通用《军事历史》教材供使用,由国防大学牵头主编、解放军出版社负责出版印刷为宜。
四、教学内容如何取舍
笔者联系开设《军事历史》课程的几所军事院校,有的沿用张版《军事历史概说》教材章节设置加以小幅度修订。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教学内容共分9章,其中第一章为导论,随后8章依次为奴隶制时期的军事历史、奴隶制衰落及封建时期的军事历史、封建社会末期军事向近代转型、资本主义早期西方军事崛起、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军事快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军事上的影响、二战军事技术体制及理论的发展、战后的军事发展及高技术局部战争。另有院校则是在教材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以笔者了解的陆军某院校为例,教学实施计划共分7章,依次为军事历史概说、一战二战史、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土地革命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抗美援朝战争史。对比看来,后者更加突出解放军军史,对二十世纪以前的军事历史一章略过。事实上,两所院校在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差别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军事历史讲授的重点是军事发展史还是我军历史。
事实上,军事历史课程内容应该偏向军事发展史本身。我军军史尽管没有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可政治理论课模块中开设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人思想道德修养》、《军队基层政治工作》课程,实际上包含了我军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历史。因此,《军事历史》课程中不宜过多讲授我军军史,以免造成内容重复。且作为军事学模块中的课程,军事历史有义务让学员了解古代、近现代军事发展的脉络,特别是中国以外的军事发展脉络。学好《军事历史》,还能够为随后开设的军事类课程打好基础,如《军事思想》。
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员对军事历史学习兴趣是浓厚的,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将所有教学内容详细讲述。考虑到古代军事距当代过于遥远,对当下战争实践、武器装备、军事制度、军事思想影响往往是非直接性的,因此重点讲述范围应该以近现代军事发展为主,特别是20世纪军事发展对当代军事的影响。
结语
在我军院校的教育体系中,院校等级越高,军事历史、军事思想课程的学习比重越高。军队院校本科生长干部学员开设《军事历史》课既有必要,也应当注意课程设置年级(学期)、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本科阶段学好军事历史,有助于将来学员成长为军官后继续学习,特别是有助于从本科阶段培养学员的战役、战略思维能力,对学员成长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