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77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7
《道德经》是千年以降对我国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学等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华文化传世元典和文化身份标识,如何外译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考量的小学范畴语言问题,而是...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08
从语言表征形态和民族精神体现的相关性、认识论研究汉典籍跨文化翻译,不仅涉及到语言学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文化学研究中文化自主意识关怀、民族精神的关注和哲学形态身份标...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中国翻译 年份:2008
认知语言学提出意义存在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过程之中,而其原型理论对于语义的研究为语义范畴的模糊性和诗性选炼锁定提供了一种可解释的力度。原型概念范畴的演绎与拓...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2015
在近百年“欧风西雨”学术范式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哲学知性体系曾一度受到批评、冷落和边缘化。然而,伴随着当代哲学界对经验理性的反思,中国传统哲学正显示出跨越时空的智慧...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外国语文 年份:2018
本文以中华典籍外译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先哲“道与言、诗言志、言—象—意”等哲思命题与义理以及西人的语哲命题,阐释了坚守语言本体论理论识度的必要性;并基于此提出了坚...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阐述了这一诗译新论对古汉语诗词翻译的指导意义,认为这是诗译理论的一大突破.但同时认为"竞赛论"须根植于"等值论",使之避免偏颇,从而使诗译理论更趋完美....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7
从语义|文化和修辞美学三维体认,汉数辞格在语用观照下,作为表述言者思想和宣泄情感的夸张修辞手法,所承载的文化和美学意义是其真假值命题意义的偏离和衍伸,反映了汉文化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年份:1995
阐述了科技论文的科学语言的本质特点,讨论了英语的词源与学术语言选词的历史原因,探讨了科技论文汉译英时具有科技味的选词原则及其规律,以及与科学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上海科技翻译 年份:1991
在科技论文写作中,冠词所表达的类别概念以及传递的信息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在许多方面其表达的概念与传统语法书上介绍的概念有所不同。本文将讨论其不同点以及用法。...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相异所致人们思维差异之维入手,文章就东西方人们的思维模式以语言符号物质化同、异性表证进行了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认识精神和思维模式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18
本文旨在探讨根植于中国传统诗意哲学的诗性思维对于翻译过程的揭示与解释力度,认为"象思维"是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也是翻译诗性思维的思维单位、本体和构式,关...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江南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本文探讨了严氏“雅”译观产生的历史,社会,教育背景和哲学基础,从辨证历史观的角度看,“雅”译观作为译事中宏观的指导理论和译文评鉴标准,与画学的“等值论”相得益彰,仍不失具有......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7
我古代典籍中的哲学伦理思想是汉文化群体2000多年来对宇宙、社会、人生价值和人格美学的哲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的历史沉淀,因而对其进行跨文化翻译研究必然超出一般语言学和文...
[会议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 年份:2004
在中国传统代表性的认知样式"天人合一""道象互为",在与西方"二元对立""主客二分"为主导的认知结构相遇的过程中,曾一度遭受到被不断地质疑、甚至否定。而本文将拟用"天人合...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章论述了认知通感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相异表述形式却对读者产生相同心理冲击的现象,并指出表述方法和喻体的相异并非是思维本质共性的相异。因而当相异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上海翻译 年份:2005
相对文化全球化给不同文化共融提供了物质基础已是一个不争事实,亦给跨文化跨语际翻译中的“异化翻译”带来了方便。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历史的沉淀和传袭产生了对异...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本文从文化学和符号学两个视角探讨了中英两种相异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符承载的音韵的相异性,并从人类认知共识的角度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韵这一物质所产生主观...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化的全球化趋向给跨文化交际的“异化翻译”实践带来了方便。但是由于民族文化的个性化,历史的沉淀和传袭产生了对异质文化的排它性,故即便在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带来一定程度...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标记语符识别思辨论和方法论对风格美学翻译是亦益亦损的现象和本质。运用标记理论译观来识别文学作品“形而上”美学特征的风格美学的翻译具有理性思辨观和系统方法论的特质...
[期刊论文] 作者:包通法,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3
古诗词以既精炼简洁又含蓄的诗句表达人的感情,"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个语符,不仅承载着共性的"怀疑"的文化意义,而且承载着一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的主观感受.而译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