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93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7
汉语世界,流行青春造反的故事。从巴金小说到偶像剧,一脉相承,没完没了。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托尔斯泰文集》,第十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却写一个征服了一切的中年人,自己造自己的反。这本书,我读了好几年。  去年重读《忏悔录》,写了一篇《带着托尔斯泰去草......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一  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生于1909 年。他是以赛亚·伯林和恩斯特·贡布里希的同龄人,比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和汉娜·阿伦特小3岁,比卡尔·波普尔小7岁,比埃里克·沃格林小8岁,比列奥·施特劳斯小10岁。  人们总是免不了有些阅读“恶趣味”。我的“恶趣......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去年秋天,跟几个朋友聊了一次《理想国》(又译《王制》)。我话音刚落,就有一位小伙子起身质问:你讲了这么久,只是讲故事,能不能总结一下柏拉图的观点、立场?  我立刻像个遭到投诉的淘宝卖家,细问客户需求。小伙子说,他在教科书或专业论文里读到的柏拉图,都是有观点有立场......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一  還是托马斯·曼一语中的:整个十九世纪的俄罗斯,都在消化从欧洲传进来的科学和形而上学。这些陌生的新知识,成了对俄罗斯生活和信仰的解构力量。欧洲的土壤生产了它们,也自有办法消化它们。俄罗斯没有。这就是十九世纪特有的,俄罗斯式的焦虑。(《多难而伟大的十......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一个故事  时间:或许是 12 世纪40 年代。  后来闻名世界的萨拉丁苏丹,那时还是青年。他有个叫阿萨德的弟弟。一天,阿萨德独自骑马离开了家人,再也没回来。阿萨德的姐姐伤心而死。萨拉丁自责不已。12 世纪的叙利亚,正是基督徒和穆斯林百战之地。一个穆斯林孩子独......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8
一  索恩贝格的巴伐利亚森林,某个村庄,一间教室。迪特里希·朋霍费尔牧师为难友举行了一场小小的礼拜仪式。最后的祈祷刚刚结束,门开了,两个身着便服的人走进来:“囚犯朋霍费尔,准备跟我们走!”难友依次向牧师道别。其中一位,记住了牧师的话:“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一  1920年,34岁的弗朗茨·罗森茨维格出版了《黑格尔与国家》。黑格尔,是他在弗莱堡读博士时的课题之一。他调阅、追踪了不少第一手文献,包括黑格尔的手稿,甚至从黑格尔的手稿里面发现了属于谢林的思想片段。他曾为这项智力工作激动不已。最后的结论也称得上深刻......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8
把伊阿古当成《奥赛罗》的主角,不合适,因为悲剧的主角只能是英雄。伊阿古不是英雄,是英雄的教育者。  败坏的心灵永远先于败坏的事情。每出悲剧,都少不了为败坏心灵铺路的人。他们见多识广,也有耐心,不动声色、不厌其烦地改造同侪、同胞、同类的心灵,为悲剧时刻的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大约2013年夏天,军海兄郑重向我推荐一本书:C.S.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的《返璞归真》(汪咏梅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我所服务的大学里,军海兄是少数几位房子、车子、工资、职称、项目之外还可以聊聊的朋友之一。少数几位朋友中,军海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一  1927年7月15日,维也纳。照例在咖啡馆吃早餐的市民都会看到当天《帝国邮报》头版上那个巨大的标题:“公正的判决。”  前不久,布尔根兰州发生了工人被害的枪击事件。法庭宣告杀人者无罪。无罪释放的判决在维也纳引起轩然大波。执政党的机关报仍然告诉市民,......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祛魅与着魔  正月十五,没有鞭炮,不能出门,照旧活在手机屏幕里。这个时候,耶稣说的“邻人”变得格外抽象。大家天涯若比邻地亲近,咫尺若天涯地陌生。每个邻人都尽量平和、温煦,又都很容易受伤、愤怒,我也是。至于生活的变化,其实不大。惯于歌颂的依旧歌颂,惯于愤怒的依......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一  第一次读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是著名的《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汉语世界,它莫名其妙的进入各种书单的必读书目。我这代的很多人,或者前后几代的很多人,对赫胥黎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这本书,或者说,这个书名。汉语知识界,常把《1984》和《美丽......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那晚,填完一堆表格,正喝闷酒,老友电话响起。每次都是这样,没有半点寒暄,劈头一句:“我咋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像柏拉图。”我放下酒,把表格推到一边:“这个话题好玩,愿闻其详。”  老友说:“陀老在《少年》里提到三种坏蛋,第一、第三两种是丧失罪感的人,这很像柏拉图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0
一  元和十年(815年),44岁的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白居易(772-846)写了一封长信,收信人是远在通州(今四川达州)的好友元稹。这是一封不太像信的信。在中唐人的写作习惯里,信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借助这种文体,作者可以筛选读者。筛选读者意味着,他决意把自己身上公众无法理解......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读者 年份:2019
康进之写过一部《李逵负荆》,讲李逵下山,偶遇假宋江,大闹忠义堂,得知真相后负荆请罪。《水浒传》里也有这个故事,只不过,剧本里的李逵更好玩,戾气没那么重。  开场不久,李逵向宋江请假,一路下山。当时的梁山正值初春,满山桃花,路逐溪转。李逵穿过桃林,在溪边小憩。粉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读者 年份:2021
孔子病重。子路为他祈祷上苍。孔子问子路有无此事。子路说有,还给孔子念了祷文。孔子说,大可不必,因为我“祷之久矣”。“祷之久矣”的意思是,他此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向上苍的祈祷。他对上苍有的只是无须报偿的持久的忠诚。怀有这种忠诚之心的人,不必等到需要报偿时才......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读者 年份:2021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  奥德修斯离......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19
一  第一次知道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1990),是从王小波的书里。王小波把《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当成小说范本,在好几个地方提起。在二十年前的中文系学生眼里,王小波要算绝世高手了。迪伦马特,是绝世高手的写作导师。王小波提到过不少写......
[期刊论文] 作者:杨无锐, 来源:作品 年份:2021
这篇札记打算聊五本书: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技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张国辰译,重庆出版社2011年)、马修·克劳福德的《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Shop class as soulcraft:an inquiry into the value of work,粟之敦译,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