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道生相关论文
本论文主要研究竺道生的“理”思想,尤其侧重于儒道佛三教互动的视角进行论述。论文的写作方式主要采取历史溯源、思想比较以及文......
一为了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先说明什么是境界和形而上学,然后再去综合地、比较地理解境界形而上学。就境界而......
佛教中国化问题也就是佛教的异质性如何为中国文化所涵化的问题,进一步说也即佛教自身如何在中国实现寻根与自立的问题。在佛教思想......
佛教传入中土,就开始了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的进程。在此过程中,中土的佛教学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经典进......
【正】中小学老师是不是用自己的嘴讲课中小学老师主要靠三个本事立世:说话的嘴,写字的手,有知识的头脑,道德并不是当老师的必要条......
竺道生是中国佛教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所阐发的一系列佛性理论具有革命性的开创意义,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
【正】 晋宋之际的佛学大师竺道生所倡导的佛性说与孟子的人性论之间存在着某种理论上的平行性,对于这种平行性的揭示,可以说明佛......
汉藏两地,在大乘中观般若学与涅槃(如来藏)佛性说两种思潮碰撞、融汇的大背景下,竺道生与冈波巴找到了两种思潮的契合点,并结合本民族的......
<正>自汤用彤先生1932年发表《竺道生与涅槃学》一文,特别是1938年又将其主要观点整合人《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以来,汉语学界以......
早年学习《论语》,最难忘之一为孔子所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现代语解之,“我”举一屋角而“你”当即颖悟另三个屋角,就......
无论是禅宗对修行过程的探讨,还是现代心理学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研究,都承认突发的创造性顿悟的存在,但对顿悟过程是否为获得心理......
佛教中国化问题也就是佛教的异质性如何为中国文化所涵化的问题,进一步说也即佛教自身如何在中国实现寻根与自立的问题。在佛教思......
微言不绝──中国文化精蕴中一个深层次的东西茅冥家在中国古籍中,有一个很引人发生兴趣而又十分神秘的辞,叫“微言”。这个辞大概在......
人们在论述竺道生的佛学思想时,多数关注他的般若性空论、涅槃观、佛性论、'阐提成佛'、'顿悟成佛'、'法身无......
顿悟成佛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核心思想,中国佛教史上都以六祖慧能为其先觉,但在中国佛教史上以佛性论为依据最早提出顿悟成佛论的却......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方立天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主义思想色彩的宗教。佛教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修持,以......
<正>竺道生(355?-434)是中国南北朝初期的高僧,在《大般涅槃经》传到南京之前,即倡言"一阐提亦有佛性"的佛性悉有论,被后人称为"涅......
<正> 玄学和佛学曾是我国魏晋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股思潮以其高度抽象和比较艰深的唯心主义思辨形态呈现于过......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土之后,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色,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中土的佛性思想,最早者当推慧远的“法性论”;在诸论说......
竺道生的“善不受报义”是佛教伦理思想的一种表现.在道生的佛教伦理思想中,善可分为“世善”与“本善”,“世善”是昧于佛教空理......
<正>在现代的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普遍重视对于中国早期佛教时期般若学和涅槃学的地位和作用,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般若学和涅......
禅宗心性论,是东西文化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印度佛教及中土早期佛教心性论的孕育。前者主要通过小......
魏晋学术值佛教勃兴而别开生面,魏晋玄学的“言意观”值竺道生而在根本方向上也得一大转关。由于佛教思想的影响,竺道生不仅把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