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述相关论文
译述是一种对于典籍翻译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策略。作为《西游记》节译本之代表,《猴王:西游记》(Monkey King:Journey to the West)用......
在文化资本的流通中,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才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其携带的文化资本也......
1838年,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中国丛报》第7卷上发表《三国演义》书评文章Notice of San Kw? Che,主要采取译述加评论的方式,首次......
"林译小说"指清末民初著名翻译家林纾"译述"的西方小说。他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加以流畅生动的语言,创造了特有的译文风格。林纾与人合译......
林纾是清末民初著名国学大师与翻译家。他以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流畅生动的语言,创造了特有的译文风格,对中国文学翻译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5年,陈毅的文学实践主要以法文译述为主。梳理陈毅1925年的法文译述,既可以考察青年陈毅当时的文学理论主张和思想,也可以看出......
晚清翻译是继汉唐佛典翻译之后异域文化的第二次大规模输入,将其定位为“译述”较为适宜。本文梳理了晚清译述风尚从形成到式微的过......
在我国,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志记载,中国的翻译活动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
著名翻译家周珏良教授提出用"译述"法翻译文艺批评的理论性文章,本文试通过"译述"法在<<李尔王>分析>中的成功运用分析译述者的主......
分析1910-1920年《小说月报》中为数众多的翻译小说的翻译方式,可以对清末民初的“译述”行为提出新的理解。“译述”的盛行是创作......
1926年,李大钊根据当年1月美国《工人月刊》上所刊载马克思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及马克斯·贝达赫特(Max Bedacht)的编辑按......
晚清的翻译是继汉唐佛典翻译之后异域文化的第二次大规模输入,学术界对晚清翻译的策略多有争议。作者认为,将晚清翻译定位为“译述”......
马建忠的《法律探原·户律》是《法国民法典》第一编的编译稿。此书不是严谨的译本,而是采取中西文化夹杂叙述的方式,回避了《法国......
"述"是严译《天演论》达旨术最重要的变通策略之一,述的单位包括句、句群、段等,以句和句群为多,述的方法分概括提炼、撮其大意、......
晚清的文学和哲学作品的翻译以及著名的译者一直是国内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翻译却鲜有人问津。此外,作为晚清......
周作人是我国译述古希腊戏剧的拓荒者与奠基人之一。他胸怀世界文化的宏大构想 ,以创建中国新文化、改造国民性为最高鹄的 ,奉行两......
小说翻译中的译述习惯,不仅在晚清时期存在,在民国成立、甚至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仍然盛行。特别是采用章回体译述小说的做法,至20世......
希腊文明在其早期阶段即西元前9—6世纪经历了一场"东方化革命",即在宗教、哲学、艺术、建筑和科学技术方面接受了东方文明的全面......
林纾与严复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两位杰出的散文家、翻译家 ,赢得了“译才并世数严林”之誉。随着时代的急剧变化 ,他们的散文创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新闻在促进中外相互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按照新闻的本质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作为晚清以来政治危机的产物,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与发展,而且也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重要建......
译述是特殊形式的翻译。在语体发生转换时如何求“信”,在内容上有跳跃和细节需要删减时如何求“达”,是译述中不可避免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