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观相关论文
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北宋前期的文道观经历了从重道到重文,重回重道而最终走向文道并重的演变过程,西昆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
两宋之际的文道关系探讨呈现出冲突与调和并存的过渡状态.一方面,理学家继承、发展了二程的观点,坚持道统的纯粹性,排除了其中“文......
文道观是决定创作境界、引领学风建设的关键.欧阳修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不为空言的文道观,引导了宋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推动了......
《论衡》是王充倾注毕生心血并留存于世的唯一作品,其中诸多篇章都反映了当时政治与儒学紧密共存状态下出现的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本......
宋明理学产生后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处边陲的广西也不例外。宋明时期,理学之士因宦游、贬谪、流寓等纷纷入桂。他们在桂展开学......
《宋文鉴》的编纂凝聚了吕祖谦的文学思想与学术关怀.吕祖谦秉持融会理文的文道观,以编纂《宋文鉴》为契机,致力于弥合自北宋以来......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旗手.在这场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运动中,韩愈构建了以“文以载道”为精神实质的文道观.这一文学思想是中......
吕温是中唐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文为道之饰,道为文之本”的文学主张,是对韩愈、柳宗元等人“文以明道”文学主张的呼应和补充......
宋代儒学复兴运动强调"道"的本源作用,以重构道统文学的统治地位为矢的。宋初复兴儒学的"道统"运动,扛着尊韩之旗帜,旨在摒除晚唐......
【正】刘勰原道观的争论旷日持久,迄今分歧未决。本文想略作窥视,以就正于大家。 讨论刘勰的原道观,有三点应先厘定。一,文原于道......
欧阳修、苏轼在文道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主张文道并重,不轻"文",不废"道";苏轼则更重视"文",把"文"放在第一位......
文章探讨方苞文论与韩愈文论的渊源关系。作为桐城初祖的方苞,对韩愈的文道观、文章创新观、风格论均有所继承与发展,其义法论、变......
研究者对陆九渊的诗作很少研究,其实,作为心学大师的陆九渊有着强烈的“生民”意识,在其为数不多的诗作中,忧民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韩愈和白居易之间的私人关系一直比较模糊,令人费解。文章通过挖掘韩白两首同韵诗《北极一首赠李观》、《酬张十八访宿见赠》中涉及......
基于宋代理学思想广博富赡,影响久远,学术界多专注于此,而忽略了对理学家文学成就的研究和总结。实际上,理学家程颐的散文创作特点......
对中唐古文家文道观的研究与阐释,自20世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从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来理解文道关系,是十分流行的阐释视角,但其......
理学宗师朱熹作为继孔子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家,不仅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文论家,他的许多文论思想都与玄学有......
吕祖谦的文章创作取得"衔华佩实"的成就,原因是他在北宋以来文道分裂与对立的时代背景下,主动致力于弥合文道之裂,形成了"融会理文"的......
李植是朝鲜朝中期汉文四大家之一,深受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其文学思想亦与之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理学指向。在“文”与“道”的关......
文章主要论述了北宋道学家、诗人徐积的文学观念.他虽然认为道重文轻,但并没有完全抹煞文学的作用和价值.相反,还提出了不少有新意......
元末,宋濂任教于郑义门,深刻影响郑义门弟子的诗文观。郑渊、郑楷、郑棠等郑氏弟子继承宋濂的诗文思想,主张“文道合一”,其诗文观......
《韵语阳秋》论诗以道为本,其所论之'道'更多倾向于人物的品性人格和道德修为方面。从道本体论出发,认为诗歌是与诗人的品......
【正】 我国古典美学与西方分属两个体系。许多审美范畴在西方美学中是没有的。例如文道、文气、形神、意境、韵味、风骨、奇正等,......
苏轼推崇韩、欧散文,继承了他们的文论思想,但又有很大的独创性。他主张文道并重,其基本内容是"有道有艺"、"意为文之要"、"文以述......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
朝鲜朝初期文论家徐居正深受中国文学影响,提出"代各有文""文各有体"的文学理论观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代表其时代精神的文学与文体......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从柳开、穆修、石介揭开序幕,中经梅尧臣、苏舜钦的鼓吹,直至欧阳修、苏轼完成,前后历经百年,大体上可分为三个......
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围绕着“哲学一诗歌”会通问题而展开的论辩绵延不断,成为令人瞩目的重大文化现象。直到近现代......
南宋理学家在文道观上继承了北宋理学家"道本文末"的理念,但与绝大多数北宋理学家认为"作文害道",完全排斥"文"的存在不同,南宋理学家又......
南宋理学家重道轻文,对作为“艳科”的词体文学更是在观念上加以排斥,然他们中的部分人又涉足艳词创作。这种现象,既是词体文学在......
朱熹的文道观是“文道合一”,反对古文家“文以贯道”之说。目前学界对朱熹文道观的看法,主要倾向于“重道轻文”。本文认为,文与道不......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背景,“为数众多的经学家兼治文学,文学家亦擅长经学,而经典本身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具有很......
宋濂身兼台阁重臣、儒学大师、文坛盟主三重身份,其哲学思想统摄儒释道三教,异常复杂。受此影响,其"文道观"内涵丰富,涵盖文道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