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养论相关论文
以宋明理学道德修养论为理论依托,系统展开对传统武术理想人格的探讨.研究认为,受宋明理学道德修养论影响,传统武术理想人格修养的......
孙中山虽然没有留下关于道德问题的专门论著 ,但在他的众多文稿、讲演和函札中 ,对伦理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并就伦理学的基本理......
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道德修......
张栻对《四书》思想资料非常重视,《四书》是其思想学术体系建构的重要的思想资源与学术依托,其本体论、人性论、义利观、理欲观、道......
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论述人性的哲人,认为人的善性具有先天性、普遍性和可变性。因此,为了保持人的善良本性,他还提出了......
本文评述孟子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内容、方法和目的。孟子的“性善论”既论证了道德修养的可能性,也揭示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仁......
孟子作为我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建立了一套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
《新民说》一书,是梁启超伦理思想方面的一部代表作。据他自己所说:“欲进德者不可不以战胜旧习为第一段工夫,《大学》曰作新民。......
一中国古代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古人认为:学就是要学做“圣人”,儒家的许多经典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做“圣人”而论的。孔子道德思想以“仁......
【正】 孟子是儒家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曾被地主阶级尊崇为亚圣。他继承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构造了以封建道德问......
论孔、孟和管、荀在道德修养上两条不同的思路王凤贤翻开几千年来中国的思想发展史,人们就会发现,从先秦时期起,伦理道德思想就占着特......
《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原理的理解,即籍人性固有之善或者说知行可以合于道的内在基础加......
<正>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最有影响的地主阶级思想家。在他那“广大精微”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伦理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
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说的显著特色之一.儒家学说对道德修养的目的、要领与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一些比较深刻的见解,形......
<正>王阳明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今天,科学的评价、批判地继承王阳明的事功和学说,对弘扬中华文化,......
<正> 当前,在儒学研究中,许多人将荀子归为孔孟儒家,但在论及荀子的道德观时,有的同志则将荀子同孔孟相区别,认为荀子侧重于“礼......
心学渊源于孔孟,但直到宋明时期才为浙东学派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思潮,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一有趣的现象,是很值得作一......
本文对莫日根葛根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道德问题论、道德规范论、道德修养论三个层次分析概括其伦理道德思想体系,理论上总结......
【正】马理(1474—1556年)字伯循,号溪田,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明朝正德年间进士,明朝中期三原学派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吕柟、......
【正】 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毕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孜孜不倦地探索,尝试通过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的途径......
朱熹从理气一体的本体论出发,将宇宙界和人生界彻底打通,在确立'存天理,灭人欲'道德教育目标的同时,设计了一套完备、慎密......
王坦之在道德立论上,重视儒家“尊尊亲亲”的原则;在道德实践上,推重“陶铸群生”和“敬修至德”,主张通过“各顺其方”和“玄同彼我”......
【正】 1993年9月1日,意大利学者瓦洛里先生,在北京大学教授黄永久先生等人的陪同下,到曲阜师范大学参加了一次有关孔子、儒家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主体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就已形成。在众多学术派别中,儒道两家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产生了如孔子、孟......
文章从伦理学的角度,从我国道教理论中的宇宙观、“为我”之学以及它的道德修养论这三个侧面,对中国道教在中国传统伦理的形成、发展......
<正> 刘宗周(公元1578—1645年)是明末著名的儒学大师。他所创建的蕺山学派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这个学派的中坚人物黄宗羲、陈......
“修、悟并重”是顾完成德育思想的核心,也是“实学”思潮的理论源起,主张以程朱理学调和陆王心学.强调“修”与“悟”二者相辅相成、......
道德哲学是《中庸》思想的核心维度。我们认为,《中庸》的道德哲学大体可归为三个部分:道德本体论、道德修养论、道德境界论。道德......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是思孟学派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这一文献的出土为研究原始儒家的伦理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丰富的伦理意蕴......
先秦时期儒家有三个代表人物———孔、孟、荀 ,他们的道德修养论奠定了其后我国传统道德修养论的基调 ,但由于他们三人分处春秋战......
:梁启超将“性善论”与阳明“心学”结合 ,提出了“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他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进行了新的解释。章太炎......
"理心之争"是宋代以来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道学问",一个"尊......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其道德修养论深深打上了两宋理学烙印 ,集中表现于“存天理 ,灭人欲”的系统论述。对于朱熹的“存理......
中国哲学注重人生价值。其中主要之论:生命本体论、人性趋善论、道德修养论、处世方法论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