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能谱CT虚拟平扫及其他各种低剂量技术结合个性化的对比剂分次团注单期CTU在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因"腰痛、血尿"欲行CT尿路造影检查(CTU)的患者42例、并制定纳入标准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虚拟平扫结合个性化的对比剂分次团注单期能谱增强扫描的改良CTU方案,但为了评价虚拟平扫图像质量及其对结石和其他病变的检测效能、故在进行第一次分次团注前加上—期常规平扫作为对比;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的传统CTU方案。将所得扫描数据采用1.25mm层厚、并选择80%自适应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进行重建,然后传入GE ADW4.6工作站进行测量比较:①测量比较实验组混合期与对照组排泄期集合系统各节段间的CT值、噪声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②对比实验组混合期70kev单能量图像与对照组排泄期图像在VR、MIP、CPR等重建图像上的尿路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尿路连续性评价及尿路充盈情况评价③对比实验组混合期与对照组排泄期肾实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④对比实验组中常规平扫与抑碘图(rmaterial suppressed iodine,MSI)虚拟平扫对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疾病的检出和显示情况;⑤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总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和实验组中常规平扫与能谱扫描的平均ED;⑥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总对比剂量。结果:①在集合系统各节段间的CT值、噪声及CNR的比较上:除个别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外,大部分节段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CT值、噪声及CNR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②在尿路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尿路连续性评价及尿路充盈情况评价的比较上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在肾实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上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MSI虚拟平扫对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疾病的检出和显示情况评价上:实验组中常规平扫检出的所有病例在MSI虚拟平扫中均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实验组中常规平扫共检出结石46枚,在MSI虚拟平扫图像中共检出结石40枚,以常规平扫作为参照、MSI对结石的总检查率约为86%;在MSI图像对结石的显示上,除对最长径<3mm的微小结石显示上较常规平扫有所缩小外,对最长径≥3mm的结石显示上与常规平扫有很好的—致性(Kappa值>0.75)⑤在有效辐射剂量上实验组中单期能谱增强扫描平均ED值为6.70±1.59(mSV),对照组平均总ED值为30.33±5.0(mSV),实验组平均ED值仅约为对照组的22.09%;且在实验组中单期能谱增强与常规平扫平均ED值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⑤在对比剂总量上实验组对比剂总量平均值为66.32mL、对照组对比剂总量均为90mL,实验组对比剂总量平均值约为对照组的73.68%。结论:能谱CT虚拟平扫及其他各种低剂量技术结合个性化的对比剂分次团注单期能谱CTU在对泌尿系统结石及其他疾病的检查应用中能够在保证患者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相对传统CTU扫描方案可减少约78%的有效辐射计量,同时还可减少约26%的对比剂使用量,真正实现了超低辐射、低对比剂量的双低CTU,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