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水土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灌溉技术创新——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灌溉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tx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指出:由于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打破了淡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淡水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开发,形成了水土资源的连带危机。文章指出:我国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的水资源高达国民总用水量的50%以上,明确指出灌溉技术落后是造成我国水土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文章列举以色列在中东极端干旱的地区,利用最省水的滴灌技术在沙漠里建立起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说明,中国的水土资源危机仅仅是技术型危机,并非资源型危机。强调指出。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灌溉技术创新。灌溉技术不仅受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甚至也受到社会人文因素的制约。各国的国情不同, 不可能从国外搬来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灌溉技术。中国灌溉技术的更新换代,只能结合中国的国情, 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别的方法是没有的。中国的科技人员结合中国国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创造的科发(燕山)滴灌技术,包括全固定式滴灌技术、Ⅰ型半固定式滴灌技术、全移动式滴灌技术、Ⅱ型半固定式滴灌技术和利用黄河水滴灌有效的防止了泥沙堵塞的技术,其建设成本只有国外引进技术的2%~6%,打破了国外因为滴灌工程投资大,只能用于产值高的经济作物的现状,开创了最水的滴灌技术用于大田粮食作物的先河。以科发滴灌为核心形成的灌溉工程投入低、灌溉技术用水量低、种植作物需水量低、产值高的"三低一高"开发模式,以很小的资金投入和水资源投入,激活了荒漠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宝贵的光热资源、植物资源,使土地荒漠化防治由传统的社会公益事业变成一项生态效益巩固、经济效益丰厚、社会效益突出的朝阳产业,开创了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新纪元。综上所述,科发滴灌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漫灌技术的替代技术,成为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危机,建设生物能源基地的有效途径。文章最后提出推广科发滴灌技术攀登五个农田水利科技高峰的奋斗目标,它们是:①改造旱作自流灌区使灌区节水70%~80%,实现灌溉技术的彻底革命。②改造引黄灌区实现一条黄河顶4条黄河的战略目标。③将死亡之海逐步变成特色农牧业区、高效农牧业区。④结合生态建设将荒漠化地区建成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基地。⑤利用就地拦蓄暴雨径流.小水大用实现山区水利化。作者深信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上述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我国普通法院的审判权是否蕴涵着对宪法规范的解释权?就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回到对宪法文本第126条的解释上。该条中“法律”一词并不包括“宪法”;但从宪法典所使用的“法律
目的:比较三种肠道准备方法的有效性、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单剂量磷酸钠和二甲硅油的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705例患者随机分为
语文学习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城市现代化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
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只有好的幼儿教师队伍才能确保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质量。然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却存在着社会地位低下、教师培养质量下降、职业专业性不强等一系
<正> 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空间,作为交际手段的语言也是这样。空间概念是多元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geographical space),也可以是社会空间(social space)等。语言随着地理空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Central Line Bundle)在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 Birth Weight Infant)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s)的效果。方法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会永远铭记一个红极一时女子的名字一一张爱玲。她以驾驭文字的酣畅,奇谲瑰丽的叙述,冷峻苍凉的风格,给现代文坛留下永久的辉煌。与“五四”
在当今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以专业教育发展为目的的高校改革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养老金支出增加的双重压力,早在9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养老保障的三支柱体系。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的第二大支柱,在提升养老金替代率上被寄予了深切厚望。借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的推广经验,通过10多年的自我摸索和运作,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截止2017年末,我国参与企业年金计划人数达2331万人,企业年金积累规模12880亿元,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数约8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