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实施奥氮平在特殊人群的个体化用药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10-17岁儿童青少年患者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剂量优化研究目的奥氮平是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成人中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精神病。因伦理和管理问题,儿童用药开发面临很大的挑战,奥氮平用于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目前已有不同人群奥氮平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PK)模型报道,然而,针对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未见描述。因此,本研究拟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找出影响奥氮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因素,并通过仿真优化给药方案,利用数据外推推荐儿科人群用药信息,为临床用药给予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经奥氮平治疗的10-17岁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数据,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合并用药等信息,建立PPK模型。最终模型通过拟合优度图、自举法和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检验进行模型的验证和评估。根据显著影响的协变量,临床常用日剂量方案(5,10,15和20 mg/d),以达到国外AGNP(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Neuropsychopharmakologie und Pharmakopsychiatrie)指南奥氮平治疗窗为目标,进行模型仿真。结果收集了151名儿童青少年(10-17岁)的257例次奥氮平血药浓度信息,建立了一级吸收一房室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稳定有效、预测性能良好。系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5.4 L/h,322 L。最终模型表明性别和合并丙戊酸是影响奥氮平体内清除率的显著协变量,将患者按照显著协变量分为男生合并丙戊酸,男生未合并丙戊酸,女生合并丙戊酸,女生未合并丙戊酸四类。根据仿真结果发现,未合并丙戊酸时,与女生患者相比,男生患者清除率高55.08%(P<0.05)。与男生未合并丙戊酸患者相比,男生合并丙戊酸患者清除率高26.84%(P<0.05),而与女生未合并丙戊酸患者相比,女生合并丙戊酸患者清除率高28.03%(P<0.05)。无论是否合并丙戊酸,女生患者日剂量超过10 mg/d时,可达到治疗窗,而男生患者日剂量则需15 mg/d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奥氮平在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显著影响奥氮平清除率的因素。临床使用时,若需达到治疗窗,男生儿童青少年患者每日推荐剂量方案在15 mg以上,女生儿童青少年患者每日推荐剂量方案至少达到10 mg,可为临床儿童青少年用药方案提供一定参考。第二部分: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的老年人漏服奥氮平补服剂量研究目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漏服剂量是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如何合理的制定漏服补救方案,对临床有效治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拟建立老年患者服用奥氮平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PK)模型,探讨影响奥氮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相关因素,研究漏服场景,提供补服方案,并进一步验证奥氮平漏服后补服的给药方案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经奥氮平治疗的精神科住院老年患者(≥65岁)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数据。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ing,NONMEM)建立老年人奥氮平PPK模型,考察协变量(如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用药、肝肾功能等指标)对奥氮平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影响。拟合优度图、自举法和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检验,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及评价。以每晚21点口服10 mg、15 mg和20 mg为模拟给药方案,设计一次漏服、连续二次和三次漏服3个场景。应用NONMEM软件对患者不同方案进行仿真,评估不同漏服情况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并设计相应的补救方案。仿真策略采取患者在漏服后想起时立即服用一次原常规剂量,然后在下次计划时间服用补服剂量,随后按原方案执行。补服分为两次补服和一次补服,以血药浓度能迅速回到未漏服时的稳态浓度水平,考察相应的最佳补服剂量,补救剂量可最小精确到2.5 mg(临床规格5 mg的一半和10 mg的四分之一)。结果收集了140名老年患者的474个奥氮平血药浓度信息,建立了一级吸收的一房室模型。系统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8 L/h和785 L。未发现显著协变量,最终模型验证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能良好。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剂量方案下稳态浓度较低,如果出现漏服,低于治疗窗下限的风险可能升高,其疗效可能受到影响。若漏服后,不采取补救方案,需要约7天才能恢复原稳态浓度水平,故推荐采取补救措施。两次补服策略下,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第二次补服剂量逐渐减少。10 mg漏服一、二、三次和15 mg的漏服一次晚服12 h内的理论补服剂量较小,而研究中15 mg的漏服一次的晚服13-24 h,漏服二次以上场景和20 mg的所有漏服场景,这些方案下的补服剂量单次服用超过20 mg,日剂量超过30 mg,该剂量不符合临床实际用量。结论患者发生漏服,不宜一次补服漏服剂量,推荐采取两次补服。患者应根据漏服时想起时间,补服对应剂量。其中10 mg漏服一、二、三次和15 mg的漏服一次晚服12 h内场景均可采取补服措施。15 mg的漏服一次晚服13-24 h,漏服两次及以上和20 mg的漏服场景因补服剂量较大,不建议患者进行补服,可于下次给药时间按原剂量方案服药。根据临床实际应用情况,需在遵医嘱和医生评估下给予最终的推荐剂量。
其他文献
对动产担保制度的改革是本次《民法典》编纂的亮点之一。《民法典》在形式主义担保立法模式的大框架之下,引入功能主义的担保观念,承认融资租赁、所有权保留等非典型担保合同的担保功能,意图在公示规则、顺位规则及实现规则上与典型担保实现一体化。但《民法典》仅对担保一体化进行了粗线条的勾勒,典型担保的规则能否准用于非典型担保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准用,在理论和实务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同时,这种立法模式与新增的价款债权
学位
背景抑郁症是常见的心境障碍,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欠佳,进而发展成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对于TRD的治疗方案,除了联合用药,最常用的是电抽搐治疗/改良性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以下简称ECT),临
学位
企业社会责任模仿行为逐渐开始成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一个新内容,已经是财务学和管理学交叉研究的热点话题。那么,企业社会责任模仿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是什么?许多学者重点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模仿行为如何提高企业价值,进而验证价值假说。然而,这些文献却忽略了企业社会责任模仿行为在管理者利益层面的经济后果。管理者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决策者和实际执行者,其必然会在企业社会责任模仿决策中发挥着决定
学位
作品数据是平台企业发展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得益于用户生产内容及其使用行为,公众号、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迅速扩张。近两年来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顶层设计,以及大众点评诉爱帮网、腾讯剑指字节跳动抓取并展示微信公众号内容等案件均表明,平台间依托技术手段而为的作品数据抓取行为亟待形成一条科技、伦理和法律三位一体的规制路径。然而,作品数据抓取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实践暴露出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寄望于在准确把握
学位
近年来,建筑行业兴旺发展,一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滋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困境,《合同法》第286条首次将建设工程优先受偿权纳入民法体系,为现实中大量的司法裁判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因为286条规定过于原则,其中的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受偿范围,行使期限等问题各地法院认识不一,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司法乱象,其中以优先受偿权行使期限最为突出,并为学界一直
学位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多种因素原因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继发局部脑组织氧供障碍与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导致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在现今诸多发病机制中,细胞凋亡、自由基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等仍占主要地位。随着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机体代谢紊乱在患者体内起关键作用,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类等能量代谢。氨基酸类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具有特殊的神经传递功能,在相对健康的中国社区人群中,
学位
研究目的: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降低生活质量的常见情感障碍。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广泛应用于MDD的治疗,但目前对ECT治疗MDD的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已有研究证据表明,犬尿氨酸代谢途径可能参与了电休克治疗的作用机制。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调查电休克治疗对犬尿氨酸通路的影响,以
学位
教育评价的时代已经来临,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亦步入新时期,对教育评价时代的认识与把握成为新的重要议题。教育评价时代表现为频繁活跃的教育评价活动、精密科学的教育评价专业化和教育评价现象的普遍化,深刻反映出新时代我国教育民主文化的发展和教育评价共同体的逐步形成。迈入教育评价时代,同时也要警惕教育评价时代潜在的过度化“、客观化”与支配化风险。为建设美好的教育评价时代,必须建构教育评价时代的风险防控策略,
期刊
研究背景及目的:物质成瘾,又称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物质成瘾患者表现出反复强迫性使用物质的行为,这不仅直接损害了患者生理健康和生活,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制约物质成瘾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难以控制的高复吸率。物质相关线索是诱导复吸的重要因素,而获得物质的特定环境(耦联物质的环境记忆)是最主要的物质相关线索之一。因此阐明耦联物质环境记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对于治疗物质成瘾具有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