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本课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单纯骶髂关节螺钉及骶髂关节螺钉分别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前环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稳定性及内固定应力情况,为验证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前环钢板可有效治疗Tilt骨盆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微创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Tilt骨盆骨折提供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 3.对于微创术后的Tilt骨盆骨折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 方法: 第一部分:建立正常骨盆骨折有限元模型,验证其有效性后模拟Tilt骨盆骨折,再分别模拟单纯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A组)、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及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C组)治疗Tilt骨盆骨折。模拟站立位时,在600N垂直载荷下对三种内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评价指标: (1)分别取骶骨骨折线、耻骨上支骨折线上各节点组成一骨折线路径,测量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的位移。比较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的位移大小。位移越大则越不稳定; (2)取各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应力越大越容易断裂。 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Tilt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B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C组):15例,男8例,女7例;术前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组(D组):15例,男8例,女7例;四组术后均不做特殊处理。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目的: 1.本课题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单纯骶髂关节螺钉及骶髂关节螺钉分别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前环钢板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稳定性及内固定应力情况,为验证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前环钢板可有效治疗Tilt骨盆骨折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临床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不同微创内固定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Tilt骨盆骨折提供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3.对于微创术后的Tilt骨盆骨折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 方法: 第一部分:建立正常骨盆骨折有限元模型,验证其有效性后模拟Tilt骨盆骨折,再分别模拟单纯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A组)、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及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C组)治疗Tilt骨盆骨折。模拟站立位时,在600N垂直载荷下对三种内固定方式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评价指标: (1)分别取骶骨骨折线、耻骨上支骨折线上各节点组成一骨折线路径,测量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的位移。比较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的位移大小。位移越大则越不稳定; (2)取各内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应力越大越容易断裂。 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Tilt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B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C组):15例,男8例,女7例;术前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组(D组):15例,男8例,女7例;四组术后均不做特殊处理。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方面对四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 第三部分: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武汉总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Tilt骨盆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15例,男8例,女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13例,男8例,女5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早期以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中期以续筋接骨为主,口服接骨七厘片;后期以补肝肾、养气血、舒筋活络为主,口服仙灵骨葆胶囊。单纯西医治疗组术后早期嘱患者卧床勤翻身,多活动足趾关节、踝关节防止血栓;中期以下肢肌肉舒缩活动、髋关节主被动屈伸练习与下肢直腿抬高锻炼为主;后期可扶拐下床开始站立与步行锻炼。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复位Matta标准评分优良率、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VAS评分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 第一部分:对比三种内固定模型,骨盆后环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平均位移均表现为A组<B组<对照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骨盆前环骨折线路径上各节点平均位移均表现为A组<B组<对照组,经单因素t检验示A组、B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骶髂关节螺钉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骶骨骨折断端,最大应力发生在对照组(32kpa),对于骶髂关节螺钉的最大应力在各种骨折模型上都为对照组>B组>A组,且A组、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前环固定可降低骶髂关节螺钉所承受的应力。比较A、B两组前环内固定应力分布,前柱螺钉的最大应力(5kpa)低于前环钢板(13kpa)。站立位进行模拟,假设临床术后可早期负重,更有效的说明了该内固定的站立位即刻稳定性。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A组)相较于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B组)、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前环有限切开钢板内固定(C组)、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D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另外三组微创手术方法中,C组相较于B、D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D组两者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 D组置钉时间明显少于 B组,有统计学差异。B组患者术中螺钉置入的平均透视次数为(9.4±1.5)次多于D组患者的(4.3±1.8)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分别与B、C、D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C、D三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C组术后出现2例前环疼痛及1例切口感染。术后Matta骨盆骨折复位评分优良率四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纠正移位效果最佳,但是本研究所选取的对象骨折移位不明显,因此导航下置钉各组之间没有差异,复位优良率均较高。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四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良好的复位是恢复功能活动的前提。 第三部分: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13.2±0.3)周]明显晚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10.1±1.7)周](P<0.05)。A组2例术后短期持续疼痛,1例伤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3/15);B组1例伤口感染,1例骨化性肌炎,并发症发生率15.4%(2/13),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A组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B组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3%(P>0.05)。两组术后3天、1周、2周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前后联合固定相较于单纯后环固定在治疗Tilt骨盆骨折可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减少前环骨折断端位移及骶髂关节螺钉应力,其中骶髂关节螺钉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装置所承受的应力最小,固定最牢靠。导航下微创治疗Tilt骨盆骨折均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中导航辅助(或经术前三维数字规划)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联合逆行前柱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是治疗Tilt骨盆骨折的可靠的手术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应用。此外,微创技术治疗的Tilt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可结合中成药(云南白药胶囊、接骨七厘片、仙灵骨葆胶囊等),来减轻患者早期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早期下地功能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