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对话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对话一词被引入到教学以后,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便成为学界的一大热点,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虽然教学即对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往往会认为是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相比之下,对作文教学中的对话关注较少。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负效,使我们认识到如若依然固守传统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作文教学仍旧无法走出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泥潭,因此将对话教学中的对话理论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无疑会开创出一片作文教学的新前景。本文首先从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入手,进而提出作文教学的本质即对话性实践,然后从作文教学的多重对话形态的介绍与作文教学现状分析两方面展开,着重探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之间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与生活、自我、社会对话;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来促进写作;如何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话等问题。通过阅读一些关于写作教学对话的优秀成果,提出对构筑作文教学对话平台的两点想法:办班级作文报和建构网络写作环境。最后对在现实情境下开展作文教学对话有一些思考。由于中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因此促成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进行多重对话,教师理应发挥主导作用,这不仅说明了作文教学中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更说明了教师在作文教学对话中是大有可为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第二章作文教学对话理论本章首先梳理了学界关于对话的不同阐释,理论家们分别从辞源角度、哲学角度、思想理论、方法论、关系论等方面来定位对话。笔者认为关于对话的认识我们应该持一种开放兼容的态度,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把握对话的内涵。其次本章还综合了学界关于对话教学的不同认识,提出笔者对对话教学的新的理解。最后本章还提出中学生的写作活动实质上是一个学生与多元对象进行多重对话的过程。第三章作文教学现状及作文教学对话策略本章是笔者通过阅读有关作文教学对话的相关文献和结合自身在基层中学几年的教学实践认真钻研而得。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首先从学生方面再综合其他各方面概括得出作文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与作文教学中缺乏对话意识和对话实践相关。为此,针对以上问题再结合作文教学对话机制本章提出中学作文教学对话的相关策略。此策略包含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与学生、生活、自我、社会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如何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话等主要内容。最后关于构筑中学作文教学对话平台提出两点意见,力图为对话教学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一点点有益的建议。第四章对作文教学对话实施的若干思考基于对对话理论的研究和对作文教学对话实践的思考,从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和正视理论与现实矛盾两方面谈了谈笔者自己的一点看法。第五章结语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本文试图将对话引入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切实发挥对话理论优越性的同时为目前问题重重的中学作文教学寻求一条新的出路。但由于自身水平与实践的限制,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在政府管制下长期维持不变,低于完全成本价。为了维持公办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营,政府不仅为其提供建设补贴,还要提供运营补贴。政府的“低价格-高补
近年来,由于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es)可诱导羟基磷灰石(骨组织主要成分)生长,并且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使其广泛的应用于骨修复领域。为了满足理想骨修复的需求,多级复合孔生物活性玻
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随着硬实力的增强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今后应在以下几方
目前,随着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不断深入,我国公路施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加强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本文以成本管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是,蜂窝网络可以使用的频谱资源却十分有限。蜂窝网络中的终端直通(Device to Device, D2D)
本文对纱支和织物结构基本相同的涤棉包芯纱织物、纯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各4种进行了干态和润湿状态下的抗皱性能测试,发现涤棉包芯纱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对应织物之间在抗皱
1990—1994年研究结果表明,厚垣孢子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在室内、外干燥自然条件下厚垣孢子可存活10个月之久;但随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土壤表层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
最近几年,在幼儿园的教育上小学化倾向显著提升,这一现象不单单体现了整个社会的急于求成,同时,站在侧面的角度来看,如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已经渗入到幼儿时代。幼儿园小学化教
过去农村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条件下,垃圾总量不多,且可循环利用及可降解的成分居多,那时,农民几乎没有垃圾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