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扩散理论视域下农村地区数字电视采纳行为研究—基于恩施州凤山村和塘坊村的考察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ne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在引导农村地区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政府不断对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优化升级,以实现新农村广播数字电视户户通的规划。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除了创新本身之外,还与村民的自身特征以及社会客观因素相关。从推广者角度出发,数字电视是一个媒介产品,在农村推广使用,需要它达到一定的效果。从采纳者层面来看,数字电视是一项媒介技术,它需要有容易让人感知的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所以为了研究村民对于数字电视的采纳行为,本文以技术扩散的经典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以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塘坊村和凤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地村民的媒介的接触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考量影响数字电视扩散和用户采纳的因素。
  文章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验证农村地区媒介技术扩散是否依旧遵循传统技术扩散的规律;分析影响村民采纳数字电视的因素。罗杰斯把创新扩散定义为:“创新通过一段时间,在特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团体成员中传播的过程。”点明了其包含的创新、扩散渠道、时间以及社会系统四个因素。该理论在技术扩散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前期学者的研究当中,对于技术采纳因素的考察,引入了个体特征、创新要素以及扩散渠道。基于罗杰斯的理论模型和前人的研究结论,本文对恩施州农村地区媒介技术扩散研究模型中,同样引入了受访者的人口学因素、数字电视的认知属性、扩散渠道、推广时间等因素。除了遵循传统的扩散规律之外,还根据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条件,将个体的创新精神、当地政府的强制性因素、卫星电视和网络电视引入影响因素之中。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细化,形成问卷,在恩施州宣恩县李家河乡凤山村和塘坊村进行以户为单位的实地调研。最终,通过SPSS统计分析数据,结合理论知识、采访所得资料,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发现:农村数字电视扩散总体符合传统技术扩散规律,但是整体速度趋于缓慢,不同于 S曲线的直线型攀升。从2010、2011年的缓慢增长,到2012年达到临界大多数之后的上升,随后又转向缓慢增长,最终达到饱和状态。数字电视的扩散趋于饱和状态,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媒介扩散的传统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虽然在农村地区推广数字电视是政府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但是在村民实际采纳过程中,并不受政府强制性要求的影响。影响创新采纳的因素,从影响力高低分别为:认知属性、扩散渠道、个人创新性。首先,认知属性最能体现在扩散进程的说服阶段,数字电视的适用性与技术优势会影响村民的认知和态度形成,继而影响行为。其次,媒介技术在农村的扩散过程中,人际传播渠道与村民之间的同质化交互对采纳存在显著影响。当下,网络和智能手机也已经进入了农村社会,但并非意味着数字电视没有继续扩散的必要性。因为新媒体存在使用技术壁垒,而数字电视弥补了农村地区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设施的缺位,对村民认知外部世界、农村的文化经济建设有重要作用。加之乡村中的青少年和留守家庭等对数字电视仍然具有依赖性。所以,数字电视并非已经完全淡出村民的生活,而是需要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让采纳者获得更好的使用感受,从而加强对创新的忠诚度。还要合理地整合人际传播渠道和大众传播渠道,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其他文献
约翰·厄普代克被称为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和评论家于一身的美国当代文学大师。在当代美国作家中,厄普代克的作品以出色描写中产阶级生活而闻名,揭示了当代美国人的精神和道德状况以及美国的社会现状。其小说《圣洁百合》发表于1996年,是厄普代克创作的第十七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对于20世纪美国宗教信仰与大众文化交互影响的深入思考。本文以克拉伦斯家族四代人的故事为基础,追溯当代美国的精神历程,试图呈现
学位
自从Forceville(1996)提出多模态隐喻以来,即隐喻概念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还存在于其它模态中,如图像和声音,有关政治漫画的研究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一些研究者(Philippe, 1982;Morrison, 1992;Edwards, 1997;Templin, 1999)认为隐喻是漫画家表达观点的常用认知工具。国内外不少研究者从多模态隐转喻的视角对政治漫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政治
学位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收获了众多文学奖项,尤其是布克奖,被《时代周刊》(2008)列为1945年以来50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截至目前,他已创作了15部小说,《星期六》便是其中之一。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中有像社会政治、伦理、互文性、创伤、二元对立以及异化等主题研究;也有如线性和非线性的时间叙事、多角度叙事叙述策略研究。本论文试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云南省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有9个属于由原始社会或阶级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包括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布朗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和傈僳族。这9个少数民族被称为“直过民族”,他们聚居的区域被称为“直过民族地区”简称“直过地区”。2015年11月“直过民族”与“直过地区”两个词正式出现于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发布的《云南省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中,后被广泛运用于
学位
学位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作品,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解密》作为当代“谍战小说之父”麦家的成名作,是该战略提出后的第一部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的中国类型小说。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分析《解密》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如何将奈达的理论运用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评估中,二是归纳米欧敏在《解密》中运用的主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并
学位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表达手段,可以用语言形式记录下来,从而形成了有语言符号标志的体态语。体态语作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与体态语有着紧密联系,很多体态语都是文化背景的体现。文化不同,交际原则也不尽相同,因此,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非言语交际的时候,文化误解和冲突是在所难免的。  本文试图以英语,俄语和汉语语言材料
学位
传统翻译理论突出强调了原作和原作作者的地位,只把译者作为语言转换的工具,即译者唯一的任务就是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原文。译者被定位为“仆人”,“带着脚镣的舞者”,其在翻译活动中应该是隐形的,不应在译文中留下任何痕迹。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转向”的提出,翻译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译者的地位逐步得到重视与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与此相关的翻译创造性问题的研究自然也成为了翻译界
学位
对话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起到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尽管小说会话很重要,对其翻译的研究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别于日常生活会话,小说中的会话是作者精心安排极具个性的对话。它能反映出会话者的社会地位、身份、性格、教育、态度等信息。作为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小说会话的翻译直接关系到整个翻译文本的质量。  《傲慢与偏见》因其生动的人物形象,智慧幽默的语言而享誉世界文坛。文中人物对话约占
学位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健康的世纪”,“健康生活”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追求健康、传播健康”是全人类共同追寻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全媒体逻辑的时代,媒体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认知。而对于健康传播议题之一的医患关系议题,一方面,其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部分媒体对医患关系报道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  传统纸质媒体虽然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