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婉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且具有鲜明的文化印记,在协调人际关系中发挥着有效且关键的作用。在当今时代,世界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日俱增,对英汉委婉语互译进行研究,必然会极大促进不同民族间顺畅有效的交流。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的角度分析委婉语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功能,进而对英汉委婉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刻揭示。委婉语的翻译要求译者具备两种素质,首先要有文化意识,即要把握住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要有文化传映创造力,即要根据文化情景的不同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随着 Sperber与Wilson(1986)关联理论的提出以及Gutt(1991)关联翻译理论的问世,许多学者开始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本文探讨了关联翻译观,并将之应用于委婉语的翻译中。通过对委婉语翻译个案现象的研究,试图证明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阐释力,并为委婉语翻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配合默契,主要是由于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在交际中人们下意识地遵守关联原则。而作为语际间交际手段的翻译,同样也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是一种语际间明示--推理的阐释活动,包含了两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关联性,作为原文接收者和向目的语读者发话的交际者,译者同样需要遵守关联原则。因此最佳关联性是翻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 在将关联翻译观应用到委婉语翻译时,译者需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与其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考虑原文,还应顾及到译文读者认知环境及其期待,从中寻找出最佳关联性。在同等条件下,所获取的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所需的认知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 因此,本文试图分析关联理论在委婉语翻译中的适用性。根据关联理论,翻译不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行为,也是一种跨语际的交际行为。委婉语的翻译是译者在源认知语境和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作者首先从宏观上讨论了委婉语的可译性,然后从微观上论证了其在语义、风格与文化等方面的可译性,并提出委婉语翻译的框架。其翻译原则是:翻译委婉语的标准既不是忠实,也不是对等,而是最佳关联。关联理论在整个委婉语翻译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阐述了委婉语翻译的原则并在列举具体译例的同时提出六项翻译策略,分别是直译、意译、直译或意译加注、省略、植入法和音译等等。希望这些翻译策略能够帮助译者解决委婉语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作者认为,无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或策略,只要能够取得最佳关联即是可行的。